简介:阿司匹林(Aspirin,AS)于1897年合成,1899年德莱塞推介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迄今己逾百年,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它除镇痛、解热、消炎外,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也十分重要。临床现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常规剂量甚至加大剂量的AS不能完全抑制血栓素的生成和血小板聚集,对AS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呈现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c,AR)现象,即应用AS治疗的患者,仍不能免受血栓性疾病的损害,且其死亡危险高于AS敏感者。1AR的定义至今对AR尚无统一的定义。1966年Quick在AS耐受性试验中发现,口服AS后,可使出血时间(BleedingTime,BT)延长,但也发现部分人BT并不延长,当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肺炎患儿应用IVIG+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抽选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儿68例,以分层随机法分34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另外35例为观察组则增加IVIG(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整体住院时间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实施IVIG+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患儿免疫力,加快重症肺炎的症状改善,利于患儿尽早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2年-2005年、2008年-2012年总共30例SJS的治疗,其中2002年-2005年共计13例患儿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简称激素组),2008年-2012年共计17例患儿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简称IVIG组),从热退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等方面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激素组激素应用后热退时间为2.69±0.83d,IVIG组热退时间为1.61±0.7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3.30±14.81d,IVIG组为11.88±7.4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死亡率为23%,IVIG组为5.9%。IVIG组(29.4%)并发症亦低于激素组(46.1%)。结论大剂量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1、观察中医分期治疗能否降低川崎病IVIG无反应病例的发生率;2、中药治疗能否替代第二剂IVIG或糖皮质激素。方法1、对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三家医院的142例川崎病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IVIG+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银翘散(病程5天内卫气同病期)、清营汤(病程6-10天气营两燔期)、沙参麦冬汤加减(病程11-21天气阴两伤期)”施治,比较两组IVIG无反应病例数以及临床效果;2、对于IVIG无反应病例,治疗组继续应用中药清营汤加减治疗3天;对照组用第二剂IVIG或加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2mg/kg.d×3天)治疗。结果1、治疗组IVIG无反应型KD发生率为4.3%(3/70),对照组IVIG无反应型KD发生率为11.1%(8/7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2、治疗组3例中有2例无需应用第二剂IVIG,1例服中药1天后仍发热家属强烈应用第二剂IVIG后热退;对照组8例中6例用第二剂IVIG后热退,2例加用甲泼尼龙后热退。结论1、中医分期论治能明显降低IVIG无反应型KD的发生率;2、对于IVIG无反应型KD,中药(清营汤加减)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第二剂IVIG,但由于观察的病例数少,能否替代第二剂IVIG或糖皮质激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药疹患者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静脉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住院患者中,有多人出现重症药疹,其中60例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患者均系2015年6月-2019年6月入院。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单纯治疗,观察组加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副作用总发生率分别为3.33%、26.6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无患者发生恶心症状,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情况(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退烧更快,药疹消退时间提前(P<0.05)。结论:在重症药疹患者治疗中,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联合静脉注射方式,有效缩短患者皮疹消退时间,快速退烧,加快患者恢复且副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