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SP法检测48例石蜡包埋肺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及多变量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48例肺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率为68.8%,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其表达率(52.0%)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87.0%),P<0.05;生存时间<3年组其表达率(41.2%)明显低于生存时间≥3年组(83.9%),P<0.05;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和nm23-H1基因表达反映肺腺癌预后情况,风险度分别为2.015和0.313。结论nm23-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检测nm23-H1基因表达可能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转移危险的患者。
简介: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52例病理确诊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中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55.8%(29/52)呈nm23-H1阳性表达,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浆内。nm23-H1基因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但与颈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在不伴淋巴结转移的nm23-H1阳性率为66.7%(22/33),明显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36.8%(7/19),(P<0.05)。结论:nm23-H1基因在抑制口腔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口腔癌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正常贲门黏膜与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贲门癌组织及25例正常贲门黏膜组织中nm23-H1和MMP-2的表达.结果贲门癌组nm23-H1与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6%(14/57)和73.7%(42/57),均明显区别于正常贲门黏膜组织的92.0%(23/25)和20.0%(5/25)(P均〈0.05);nm23-H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MMP-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相关(P均〈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均〉0.05).结论nm23-H1低表达和MMP-2高表达与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转移、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贲门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m23-H1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MDA-MB-231接种于6孔板,采用包装对照和Nm23-H1慢病毒感染,构建对照和Nm23-H1过表达细胞系,分别为对照组和Nm23-H1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异体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在体内的转移能力。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细胞Nm23-H1表达水平(0.87±0.18)明显低于Nm23-H1组细胞Nm23-H1蛋白表达水平(2.9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8,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2.41±0.31)明显高于Nm23-H1组细胞A值(1.89±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1,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02.38±11.37)个]明显高于Nm23-H1组[(78.12±6.9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4,P<0.05)。对照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蛋白表达水平(1.29±0.19)明显高于Nm23-H1组(0.6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2,P<0.05)。对照组细胞在皮下接种30 d后腋下淋巴结转移数量[(15.22±3.91)个]明显高于Nm23-H1组[(8.73±2.1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4,P<0.05)。对照组细胞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1.59±0.22、1.02±0.14)明显高于Nm23-H1组(1.04±0.15、0.6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1、3.409,P<0.05)。对照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0.79±0.11)明显高于Nm23-H1组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1.5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0,P<0.05)。结论Nm23-H1作为一个转移抑制蛋白,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EMT、侵袭和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6a靶向Nm23-H1对胃印戒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与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胃低分化印戒细胞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RNA微阵列分析分析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R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采用miRNA对照和miR-146a抑制剂慢病毒感染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系HSC-39,建立对照(对照组)和miR-146a敲降细胞系(实验组)。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体内抑制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转移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146a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组织和组细胞系靶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有84个,其中miR-146a是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最大的miRNA。胃低分化印戒细胞癌组织miR-146a表达水平(2.96±0.31)高于癌旁组织miR-146a表达水平(1.29±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实验组细胞miR-146a表达水平(0.33±0.15)低于对照组细胞miR-146a表达水平(1.0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4,P<0.05)。实验组细胞侵袭数量[(32.12±4.14)个]低于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81.45±8.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3,P<0.05)。实验组细胞淋巴结转移数量[(6.01±1.89)个]低于对照组细胞淋巴结转移数量[(13.50±3.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5)。Nm23-H1是miR-146a的靶蛋白。胃癌组织中Nm23-H1表达水平(0.36±0.11)低于癌旁组织中Nm23-H1表达水平(0.8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0,P<0.05)。胃癌组织中Nm23-H1表达水平(0.92±0.13)低于对照组细胞Nm23-H1表达水平(0.27±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9,P<0.05)。结论miR-146a在印戒细胞型胃癌中呈高表达,通过靶向Nm23-H1调节胃印戒细胞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27和nm23-H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我院1998~2008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105例和5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阴性对照组)中P27和nm23~H1的表达,分析2种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及与转移的关系。结果P27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m23-H1的阳性表达率在阳性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乳腺癌中,nm23-H1的阳性率在各临床分期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27和nm23-Hl的阳性率在各组织学分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m23-H1和P27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27和nm23-H1的表达状况有助于判断预后。
简介:目的:研究WHO新标准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型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水平与MDS分型、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6例不同病期MDS患者血浆中nm23-H1蛋白含量,同时以5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MDS患者RA型、RARS型及5q-综合征血浆nm23-H1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CMD型、RCMD-RS型、RAEB-Ⅰ型、RAEB-Ⅱ型及MDS-U期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nm23-H1蛋白在MDS患者不同病期表达水平不同,其含量与MDS病程的发展及转归有关,同时可以提示疾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4v和nm23-H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用FCM(流式细胞定量分析)方法测定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和49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和nm23-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D44v蛋白在CIN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265±0121和1.337±0.150(p<0.05);CD44v蛋白在CINII级、CINIII级中的表达分别为1.352±0.094和1.302±0.090,均明显高于CINI级1.156±0079(p<0.01);在宫颈癌III期的表达为1.459±0.211高于II期1.319±0.157(p<0.05),II期高于I期1.185±0.081(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为1.437±0.18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84±0.120(p<0.01)。nm23-H1蛋白在CIN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124±0.135和1131±0.156(p>0.05);nm23-H1蛋白在宫颈癌I期的表达为1.235±0.198高于II期1.122±0.136(p<0.05),II期高于I期1.042±0.139(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为1.038±0.164,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96±0.156(p<0.05);在腺癌中表达量为1.081±0.151,明显低于在鳞癌中1.178±0.153(p<0.05);肿块直径≥3cm组的表达为1.067±0.125,低于肿块直径<3cm组1.162±0.151(p<0.05);早婚组的表达量为1.061±0.162,低于初婚年龄大于20岁组1.132±0.103(p<0.05)。在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CD44v和nm23-H1蛋白定量表达呈线性依存关系,Y=2.092-0.734X(p<0.01),直线相关分析(r=-0.808,p<0.01),显示二者呈负相关。CD44v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患病年龄、肿块大小、产次、初婚年龄无关;nm23-H1蛋白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患病年龄、产次无关。结论在宫颈癌中CD44v蛋白高表达和nm23-H1蛋白低表达是判断宫颈癌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73、nm23H1、E-cadher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0例胃癌标本中P73、nm23H1、E-cadherin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73、nm23H1、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61.5%、82.1%,均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93.6%、94.5%、97.1%(P<0.05)。P73、nm23H1、E-cadher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73表达的胃癌病人预后差,nm23H1、E-cadherin表达的胃癌病人预后好。结论P73、nm23H1、E-cadherin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有关。nm23H1、E-cadherin表达对胃癌的转移可能有协同作用。
简介:nm23基因是1988年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teeg等人首先从小鼠黑色素瘤K1735细胞系中分离出能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cDNA克隆基因。该基因的缺失与人类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对nm2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头颈肿瘤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 064 nm/755 nm双波长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脱毛患者60例,男7例、女53例,年龄18~52(30±7)岁。用双波长激光器对同一患者的对称部位或2个不同部位分别用1 064 nm或755 nm激光进行脱毛治疗,每6周1次,共6次。治疗结束6周后评估疗效、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结果1 064 nm和755 nm激光脱毛总有效均为58例,占96.7%,各部位激光脱毛有效率在1 064 nm和755 n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064 nm激光色素沉着1例,755 nm激光色素沉着2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色素减退、水疱及瘢痕。1 064 nm组患者满意57例,占95.0%,755 nm组患者满意59例,占98.3%。结论1 064 nm/755 nm双波长激光脱毛均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BRCA1和nm2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BRCA1和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BRCA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0.0%,并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2)nm23蛋白的表达率为40.0%,其表达仅在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标本中有意义;(3)BRCA1蛋白与nm2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联系(P<0.01)。结论BRCA1基因蛋白表达减少甚至缺失与具有较高生物学行为,高侵袭转移性的卵巢癌有关,同时,它可能与nm23在促进肿瘤转移上有共同作用。
简介:雷文东,张汝刚,阎水忠,王秀琴,牟巨伟,张大为,吴Nm23GENEEXPRESSIONANDITSCORRELATIONWITHLYMPHNODEMETASTASISINHUMANLUNGCANCER¥LeiWendong;ZhangRou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