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Takotsubo综合征(TTS)临床表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类似,病情轻重与诱发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TT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评分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对于该病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Takotsub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入选患者为2010年7月至2022年7月确诊为TTS患者,根据入院时LVEF值分为LVEF40%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随访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全因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62例,LVEF40%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也高于LVEF>40%。LVEF40%组, LVEF4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Takotsubo综合征(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现状。方法该研究为病例汇总分析。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华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中文数据库,以“Tako-tsubo”“Takotsubo”“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样心肌病”“Takotsubo样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应激性心肌病”“心尖部气球综合征”“心尖气球综合征”“心尖部气球样变”“心尖气球样”“心尖球形综合征”“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尖球囊样综合症”“心尖球形”为关键词,检索2007至2018年中国学者发表的TTS病例。采用2018年《TTS国际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纳入病例,并排除资料不全或诊断存疑的病例。对起病时心电图呈非ST段抬高的TTS患者进行InterTAK诊断评分。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TTS专家共识的危险分层将纳入病例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纳入131篇文献中的160例TTS患者,纳入患者年龄(58.3±14.7)岁,其中女性137例(85.6%),年龄(59.6±14.0)岁。应激诱发因素包括情感应激和躯体应激124例(77.5%),其中情感压力因素83例(66.9%)。胸痛97例(60.6%),晕厥15例(9.4%),心力衰竭合并心原性休克48例(30.0%)。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T/I升高109例(80.1%)。心电图ST段抬高124例(77.5%)。有超声心动图记录者128例(80.0%),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50% 78例(73.6%)。有冠状动脉造影记录者133例(83.1%),其中冠状动脉正常或单支无意义狭窄126例(94.7%)。纳入患者中典型心尖型138例(87.3%)。纳入患者入院时的误诊率为96.9%(155/160),其中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41例(88.1%)。药物治疗方面,应用硝酸甘油治疗36例(30.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38例(31.9%),β受体阻滞剂46例(38.7%),多巴胺22例(18.5%),去甲肾上腺素12例(10.1%)。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5例(3.1%),心肺复苏术9例(5.6%)。纳入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为7(6,15)d。InterTAK诊断评分为(51.5±18.1)分,其中>70分2例(1.3%)。高危组患者共92例,其中有3例(3.3%)复发。纳入患者中有5例死亡。结论中国TTS患者以女性为主,发病年龄较轻,重症者较为多见,早期误诊率极高,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简介:摘要Takotsubo综合征(TTS)又称为应激性心肌病,常继发于严重的情绪或躯体(创伤、重症疾病等)应激。该文报道1例继发于肝囊肿穿刺术后的TTS患者,提示常规医疗操作后甚至无明确诱因情况下出现突发胸痛、气喘、晕厥的患者,在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常见病因后需结合心电图、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和造影等排除TTS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国Takotsubo综合征(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欧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方法该研究为病例汇总分析。以“应激性心肌病”“心尖气球样变综合征”“心碎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 syndrome”“stress cardiomyopathy”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0至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剔除非病例报道、诊断错误、信息不全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 294篇,其中128篇文献报道了163例中国病例,1 166篇文献报道了1 256例欧美病例。提取纳入病例的人口学、诱因、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及预后等信息,分析中国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欧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纳入163例中国TTS患者,1 256例欧美患者。中国TTS患者的年龄为(59.6±16.9)岁,与欧美患者的(59.7±17.4)岁相当(P=0.90),女性患者的比例则低于欧美[128例(78.5%)比1 073(85.4%),P=0.02]。中国TTS患者的诱因以精神应激为主[79例(48.5%)],躯体应激者71例(43.6%),13例(7.9%)患者无明显诱因。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精神应激比例较高,而躯体应激和无诱因者比例较低(P均<0.05)。中国TTS患者的主要症状依次为胸痛[86例(52.8%)]、胸闷[57例(35.0%)]、气促[54例(33.1%)]、头晕[26例(16.0%)]、出汗[25例(15.3%)]、心悸[20例(12.3%)]、晕厥[15例(9.2%)]、腹痛/腹泻[14例(8.6%)]、低血压[12例(7.4%)]和乏力[2例(1.2%)]。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胸闷、头晕、出汗、心悸、腹痛/腹泻的比率较高,而低血压的比率较低(P均<0.05)。中国TTS患者心电图表现以心肌缺血样改变为主,包括ST段抬高104例(63.8%)、T波倒置75例(46.0%)和ST段压低14例(8.6%)。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ST段抬高、T波倒置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较高(P均<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中国TTS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尖部运动障碍[97例(59.5%)]、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59例(36.2%)]。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心尖部运动障碍、二尖瓣反流的比率较高,而其他部位运动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比率较低(P均<0.05)。左心室造影示中国TTS患者心尖部运动障碍比率高于欧美(P<0.01),而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的比率相近(P>0.05)。冠状动脉造影示中国TTS患者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50%者142例(87.1%),与欧美相当(P>0.05)。中国TTS患者以典型者为主[157例(96.3%)],其次为双室型[5例(3.1%)]、倒置型[1例(0.6%)];典型患者的比率高于欧美,而倒置型、室中型的比率较低(P均<0.01)。中国TTS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67例(41.1%)]、抗血小板药[61例(37.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59例(36.2%)]、抗凝药[44例(27.0%)]和利尿剂[32例(19.6%)]。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调脂药、利尿剂、硝酸盐类药物的比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氧疗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率相近(P均>0.05)。中国TTS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5.5%(9/163),平均随访1年,期间复发率为3.7%(6/163),无死亡事件发生,与欧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国TTS患者中中老年女性占比较高,大部分患者有精神或躯体应激,以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主,有一定的院内死亡率和复发率。相对于欧美患者,中国TTS患者有其特殊性。
简介:摘要无应激诱因的Takotsubo综合征(TTS)患者容易被忽视,本文详细分析了2例无明显应激诱因的TTS患者的诊疗过程,并文献复习了此类TTS的疾病特征。
简介:摘要一名42岁的女性因腰背痛5天伴向右脚放射的烧灼痛,在非工作时间就诊于全科医生。她的体质指数为39 kg/m2,有12年的慢性腰痛病史,左侧大腿间歇性"坐骨神经痛",会阴部"刺痛",不伴尿失禁。经检查,全科医生认为患者的肛门张力和肛周感觉正常,腿部力量、张力、反射和感觉也是正常的。患者接受了镇痛治疗,医生建议如果她出现了双侧坐骨神经痛、大小便失禁或者腿部无力,则需再次复查。3天后,她因马尾综合征入院,并接受手术减压治疗。她的后遗症包括下肢无力、会阴部麻木、性功能丧失以及大小便失禁。
简介:1992年西班牙学者Brugada兄弟首次报道了一类家族遗传性特发性心室颤动(室颤),这些患者有十分特殊的心电图表现,平时静息时表现为胸前区V1~V3导联ST段抬高,Q-T间期正常,伴或不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发生心脏性猝死或晕厥时则表现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体格检查及器械检查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可能,后来将这一类疾病定义为特发性室颤的一种特殊类型。Brugada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可能占特发性室颤病例的40%-60%。本文就Brugada综合征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