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选取了常州工学院2016级和2017级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0多名学历留学生作为观察的对象,对他们的汉字书写情况分别进行了为期10周左右的跟踪调查,以期得出这批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们汉字书写的偏误规律,并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字教学提供第一手的教学参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常见的汉字书写异常情况,在不同时间阶段表现有所不同。前期(第1-4周)主要是笔画异形、缺少笔画或偏旁;中期(第5-6周)除了上述问题依然存在外,还出现了对笔画长短认识不清、对直笔和弯笔认识不清或对汉字整体结构认识不清等问题;到了后期(第7-10周),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偏旁误用、形体相似字混用、同音字混用等等情况。文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异常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字教学的策略:从笔画入手开始教学过渡为整字教学的策略、汉字整体认知的策略、对比示范书写的策略、汉字认写同步的策略等。
简介:一个美国人到这儿来谈中国语文改革,可以说是班门弄斧。你们对中国语文改革的了解,比我多得多。由我来谈这个问题未免冒昧。不过听听一个美国人的想法,也许不完全是无益和无趣的。我要谈的主要矛盾是口头表达容易和书面交际困难的问题。这种矛盾,一切语言集团都有。不过言文差距越大,这种矛盾越尖锐。英语世界的言文差距相当大,而汉语在这方面的差距我以为最大。口头表达容易,是因为人有内在的说话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一个正常的小孩几岁就可以学会说话。还表现在:所有说话的人,不论属于哪个语言集团,都掌握大量语词。后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因为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说明人们掌握多少语词。本世纪初,丹麦语言学家叶斯丕逊曾指出,一个
简介:清代学者程瑶田生前未及发表死后才被整理出的重要论文《果赢转语记》是一篇关于同源词的学术论文。文中指出:“声随形命,字依声立。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形不相似而天下之人皆得以是声形之,亦遂靡或弗似也。”他以声音通转的道理来说明事物形态、性状相类似并具有相同相近的特征,其名称往往相近。即所谓“异物同名”、“异名同声”。之所以“同名”、“同声”,是由于它们拥有某一共同相似之处。例如圆形的瓜果古称“果赢”,亦作“果裸”、“果蓏”、“栝楼”、“菩蒌”、“(句瓜)(?)”、“罛(?)”。圆形的小昆虫称“蝼蛄”。圆形的飞鸟称“果赢”。圆形的细腰蜂称“果赢”。圆形的蛙称“蝼蝈”。圆形的船称“朐(?)”。圆形的山峰称“岣嶁”残蔚耐毡吵啤柏汀薄T残蔚奈缕鞒啤肮??)”。圆形的车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