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回族学者王正儒博士撰写的《马福祥》,于2012年7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约34万字。我国著名回族伊斯兰问题研究专家、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余振贵先生,著名回族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石舒清先生为此书作序。该书以翔实的史料,流畅优美的文字,再现了尘封于历史灰尘下的近代著名回族政治家马福祥先生在中华民国动荡的时代,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思考,叙述了传主鲜为人知的事件。

  • 标签: 中华民国 马福祥 回族 人物研究 博士 王正
  • 简介:1998年,多卷本《吴宓日记》发表。吴宓先生1919年3月日记,披露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昆曲《牡丹亭》中杜娘之“至情”说。陈寅恪先生诗学中,强调“古典”为旧籍出处,“今典”为当时事实。《吴宓日记》之新资料,使寅恪先生《诗集》中若干与《牡丹亭》及汤显祖相关的“古典”豁然通解。

  • 标签: 《牡丹亭》 陈寅恪 杜丽娘 至情 《吴宓日记》 新资料
  • 简介:罗尔纲先生是我国近当代著名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代宗师。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和他早年在胡适家中“亲炙师教”有很大关系。他们之间的师生情,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一段令人称道的佳话。笔者和罗尔纲先生相识,他送过笔者他写的《师门五年记》、《生涯六记》等多本著作,其中记述了他和胡适之间的这段令人难忘的师生情。

  • 标签: 师生情谊 罗尔纲 胡适之 博士学位 太平天国史 近代学术史
  • 简介:戴雷博士的个人彤象非常鲜明:接近1米9的个子,眼睛淡蓝,草金色头发,嗓音低沉地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在我们见面之前,他的同事们让我丝毫不必为沟通障碍而担忧,“他很懂中国人”。除了熟练掌握这个星球上两种难度极高的语言,戴雷博士显然已经在两套思维模式之间转换自如。

  • 标签: 中国人 博士 总经理 德国人 专访 主见
  • 简介:四川是汉赋的第一故乡。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载,虽肇端于战国荀卿(今存《礼赋》、《知赋》等五篇),但真正成为讲究文采、韵节,兼有诗与散文性质的赋体,则是在西汉。西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当时处于西汉战略出发地和战略大后方的巴蜀地区,最早感应到大汉太平盛世的脉搏跳动。从成都走进长安的司马相如,最早运用大赋的形式讴歌天汉气象,放飞时代梦想(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

  • 标签: 辞赋 《子虚赋》 《上林赋》 黄金时代 社会历史 巴蜀地区
  • 简介:"眼似闪电,腰如盘蛇,脚似钻",但见两个矫健的少年双手扭结在一起,双腿有章法地上步、移步……忽地一个转身,其中一名少年已经被对手斜身翻摔在地上……类似的场景如今每天都在姜堰区官学校的摔跤馆上演。7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在这所乡村学校的土操场上能走出一名摔跤项目的世界冠军。正是这个冠军的到来,让当时举步维艰的官学校迎来了学校发展的转折点并最终站上了学校发展的新高地。

  • 标签: 江苏省泰州市 上步 九年一贯制 一所 发展政策 自由式摔跤
  • 简介:哈拉特尔·鲁布桑巴勒坦于1928年5月14日出生在现在的中戈壁省赛音查干苏木“朝伦浩乐”地方。1951年卒业于蒙古国立大学后,在人民教育部任职,负责学校教育工作。1953年调入政府部门,担任副总理秘书长工作达7年之久。1957年,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蒙语系之邀在该校任教。哈·鲁布桑巴勒坦从1960年开始,在蒙古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直至1988年离休,曾先后任科研人员、学科主任、科研秘书长等职。哈·鲁布桑巴勒坦在科学院院士贝·林钦(1905-1977)指导下,于1974年以《托忒蒙文及其文献》的论文获得了语言学博

  • 标签: 乌兰巴托 语言学 蒙古学研究 托忒文 蒙古语言文学 土尔扈特
  • 简介:北魏孝文帝给高句丽王高云的诏书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献,诏书于太和十六年九、十月份发出,要求高句丽派遣王弟入朝,高句丽最终顺从了北魏的要求。诏书内容可以弥补多件文献阙载的历史事件,可以藉此了解孝文帝精心策划迁都洛阳过程中对内树立权威、对外极力笼络的手段,对研究高句丽国情、魏关系大有裨益。

  • 标签: 高句丽 北魏 孝文帝 朝贡
  • 简介:日前,“杭州十大书香人家”云超家庭在桐荫堂书院举行了新书《亦闹集》首发仪式暨云超书法精品展。

  • 标签: 家庭 十大 杭州
  • 简介:“大师版”《牡丹亭》演出盛况2014年冬天,在北京发生了一件轰动文艺界的大事。文化部艺术司在北京举办“名家传戏——2014全国昆曲《牡丹亭》传承汇报演出”活动,邀请全国七家昆曲院团分别演出一台各具特色的《牡丹亭》。

  • 标签: 表演艺术家 昆曲 杜丽娘 《牡丹亭》 汇报演出 文艺界
  • 简介:孜德裕(khretsesdebzhi四寨子)"是热贡藏区的一个边缘群体,被当地藏人称之为"铎日铎(dordo)"或"霍日(hor)"。"孜德裕"人除讲藏语外,对内还讲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其中三个村庄讲的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语言,桑格雄(吾屯)讲的是一种汉藏混合的语言,操双语者。民族识别时把来源不一、语言相异的"孜德裕(四个寨子)"统一认定为"土族"。问题也随着而来,很多人并不认同这样一种被赋予的身份,从而出现了一系列身份诉求与历史、文化重构现象。本文采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系统、全面梳理"孜德裕"的民族识别过程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访谈,对其身份的选择与认同过程作一纵向描述与分析,为汉藏边界族群认同研究提供一个田野个案。

  • 标签: 身份 认同 四寨子 蔡孜德裕
  • 简介: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开始在台湾设置府县,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这两百多年间,正是中央政府对台管理制度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段。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台的治理观念几经变动,在台官员的设置和职权也都频繁发生改变,情况纷繁复杂。在此期间,台湾道台一职虽始终存在,但其管辖范围、职权、作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变化,对台湾社会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基于台湾道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庄林的《清代台湾道、台湾道台与台湾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一书从制度史的角度解读了台湾道的设置与变迁、台湾道台的基本情况以及台湾道台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该书还从台湾道台与台湾社会关系的角度讨论了台湾道台与清代台湾的社会秩序维护、台湾的开发、台湾文教事业的发展方面的关系和作用。庄林深厚的考证功底以及对于资料的全面搜集、梳理、分析均予人以深刻的印象。

  • 标签: 台湾社会 清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评介 中央政府 管理制度
  • 简介: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十三世纪上半叶,他出仕蒙古宫廷,曾积极辅佐蒙古统治者推行“汉法”,在加强中央集权,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等方面,作出过自己的突出贡献。有关耶律楚材的生平事迹,国内的研究成果已经有许多,但对於他在早期蒙交往中的地位与作用,学者们却一直较少留意。我们在查阅高丽文献时,找到了与此有关的两封书信,这两封书信在研究耶律楚材乃至早期蒙关系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耶律楚材 李奎报 蒙古时期 高丽时期 中国 历史研究
  • 简介: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在河南归德前线指挥部,接见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代表贡觉仲尼,就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当局恢复和改善关系进行了商谈。蒋介石随即致函十三世达赖喇嘛表示中央和西藏地方恢复正常关系的诚意。张春燕、张曾撰文考证书写信函时间。本文通过释读信函文字,就其撰作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等提出了个人见解。

  • 标签: 蒋介石 十三世达赖喇嘛 归德 信函
  • 简介:P:你更认同自己的哪一重身份?艺术家、制作人还是企业家?Y:我还是一样的,现在还在中山演出《孔雀》,我依然是演员、舞者,还是做演出。P:一件遗憾的事情是,今后观众将越来越难看到你的亲自演出。辞别舞台后,你有没有感觉不习惯的一刻?如果有。是在哪个场景下的感觉?

  • 标签: 一个中国 健身方式 舞者 杨丽萍 交际舞 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