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震源动力学中破裂产生的地震动在层状介质中的传播模拟,是地震学以及地震工程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选取具备灵活网格、高精度高效率计算性能的谱元法,利用有效抑制伪震荡的时间域离散方法——加权速度Newmark方法以及多次透射人工边界条件,进行了SCEC/USGS基准项目中TPV5模型的地震破裂过程模拟,得到基于层状介质模型和均匀介质模型(后者采用相同破裂模型)的埋深2km的震源参数结果。将二者进行对比,并具体分析破裂面位错、地震矩、破裂传播时间、上升时间和地表位移,发现层状介质对破裂过程的传播影响较为明显:①层状介质的存在整体增加了破裂面上的位错,在层状介质模型下计算得到的地震矩约是均匀介质模型结果的1-3倍,因此认为层状介质增强了地震破裂过程中的能量释放;②层状介质的存在使得破裂传播至地表的速度减慢,并缩短了地表各点的上升时间,增强了地表的地震动响应;③层状介质对于地表位移有着明显的增加作用,同时协同破裂面上的初始应力异常区域对位移峰值中心的改变有显著影响。④介质分异面附近地震动强烈。对结果进行整理后发现,在具有地下层状介质的地区要充分考虑层状介质产生的场地效应,否则可能会低估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 标签: 动态破裂 谱元法 层状介质 场地效应
  • 简介:本文依据南京市及其附近区域(活动断层探测目标区范围)所开展的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槽探、钻探,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新年代学测试数据等多学科资料,综合评价了长江破碎带的最新活动年代、活动性质、断层相关参数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方面的最新认识。

  • 标签: 长江破碎带 断层活动性 第四纪地层划分 联合钻探剖面 断层地质剖面
  • 简介:本文介绍重复重力测量概况、资料的处理、干扰因素的排除、前兆信息的提取方法,并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前兆信息提取过程中几个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和讨论。

  • 标签: 重力复测 资料处理 前兆信息提取
  • 简介:基于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滑动定律,建立断层黏滑模型,采用阶跃形式的应力扰动加载于断层模型上,利用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主要分析了应力扰动值的正负、大小和加载时间t0对断层滑移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库伦破裂应力为常数,不论是正应力起主导作用还是剪应力起主导作用,对后续断层的作用几乎一样。静态应力扰动作用下断层的成核周期会发生提前或者延后,具体表现为:当库伦应力为正时引起断层的成核时间提前,且提前量小于原有周期值;库伦应力为负时引起时间延迟,且延迟时间不受原有成核周期限制。库伦应力扰动的幅值越大,引起的滑移时间改变量越大。成核时间提前量与应力扰动的加载时间有关,在前期施加同样大小的应力扰动,时间提前量呈现随加载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 标签: 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滑动定律 黏滑 断层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 简介:研究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4级地震前地震时空分布、应变能释放的异常变化,发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异常变化清楚地反映出南黄海6.4级地震的震源过程一“三级跳跃”模式。即早期地震活动增强,形成大的孕震空区;中期在上述背景上地震活动再次向外围扩散并收缩,地震活动逐渐减弱,晚期在孕震空区内形成临震空区和临震小震条带。孕震空区缩小;晚期地震活动出现短期平静(4个月无≥2.0级地震),显示临震“平静”异常,由R(t)图可以对64级地震的发震时间进行预测。

  • 标签: 短临前兆 震源过程 R(t)图异常
  • 简介:本文根据重新定位、震源机制、地震矩张量、断层规模等结果估算了主震断层面的面积、应力降、地震波释放能量等震源动力学参数。结合震源区附近地震地质、断裂带分布、初步探讨了九江—瑞昌地震所处的地震活动带、与构造断裂带的关系,并描述了断层破裂过程的时空特征。

  • 标签: 震源机制 断层破裂 地震大小 地震矩 震源动力学参数 地震活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