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3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疾病病理类型分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微小病变(MCD)组以及膜性肾病(MN)组,患者人数分别为8例、11例、19例。结果多种不一样疾病类型出现血栓堵塞时,均为肾病综合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组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明显比微小病变(MCD)组以及膜性肾病(MN)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SGS和MN两组相比,MCD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计数没有明显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组以及微小病变组患者的AT-Ⅲ明显比膜性肾病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为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细节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于我院神经外科施行住院治疗的16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抽取80例为对照组,为其提供常规护理,余下80例为研究组,为其在原有护理基础上应用细节护理,将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施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最终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又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态度、提升技能和沟通水平,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60-03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以便减少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脑出血手术的患者88例,观察组44例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应用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再出血8例,再出血发生率为18.2%,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3例,发生率为6.8%,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再出血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CT诊断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9月前来我院诊断的胸部创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及穿刺证实为胸部创伤。在此之前,对患者给予CT诊断,观察患者的临床CT表现。结果经过CT诊断,发现与病理及穿刺证实结果相符,证明胸部创伤CT诊断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并且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患者的病痛。在42例患者当中,30例患者被诊断为肺挫伤,12例患者被诊断为单纯肋骨骨折。另外,共计5例患者合并胸骨骨折,8例患者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在本次CT诊断当中,42例患者的诊断时间为受伤后8h以内进行,其中有6例患者是在受伤后的24h内进行检查,这些患者被查出湿肺症状。30例肺挫伤患者在CT诊断中,主要是表现出大片、多发片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影,总体上的形态并不规则,密度比较淡。8例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主要表现患侧胸腔前缘无肺纹理之弧带状低密度影。12例单纯肋骨骨折患者,其CT诊断比较明显,由于是单纯肋骨骨折,因此肋骨及胸骨骨质呈连续性中断,胸骨与胸骨体部出现骨质断裂。结论对胸部创伤患者给予CT诊断,不仅可以有效的了解患者创伤类型、创伤程度,同时可以为日后的康复治疗、休养提供较多参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CT诊断在临床诊断、疗效,完全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欣母沛、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的共用价值。方法选取剖宫产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共78例,将之分组,对照组、观察组缝合方法分别为一般缝合术、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均应用欣母沛,分析两组出血情况、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后24h出血量明显减少,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剖宫产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与欣母沛可尽快止血,改善机体营养水平。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水囊压迫+欣母沛治疗的疗效及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2019.2-2021.2我院接收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考,将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n=20,采用水囊压迫治疗)与观察组(n=20,在单一组上加用欣母沛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单一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观察组,心率(HR)低于观察组,(P<0.05);单一组疗效55.00%低于观察组90.00%,(P<0.05)。结论 产后出血患者应用水囊压迫+欣母沛治疗,其疗效显著,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眼外伤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患者7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地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眼压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眼外伤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的眼压。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诊断法对婴儿出生前的缺陷进行产前诊断,并对其产生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间120例由超声检查法确诊的患有先天畸形的胎儿,分析超声诊断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120例患有先天性畸形的胎儿中,有73例由超声诊断,发现检测结果与卫生部所规定的六大胎儿畸形的状况相符合,符合率高达93.15%。另外47例胎儿则被确诊为其他畸形。结论由超声诊断进行胎儿的检测,从而尽早诊断出胎儿的畸形情况,并及时确定胎儿的畸形类型,可以有效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应用超声诊断的方法进行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通过对耳鼻喉急性感染以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某省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手术治疗的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贴敷的同时应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命活质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并能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同时药物应用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就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9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疝气患者进行手术护理时,应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离床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乳腺外科接受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92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者进入医院挂号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中综合临床护理干预实施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术后恢复和预后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和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一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纤维瘤手术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切口恢复和恢复效果,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缺铁性贫血患者92例(A组),地中海贫血患者56例(B组),健康者80例(C组),对所有患者及健康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三组WBC(白细胞)、血红蛋白(Hb)、MCV(平均红细胞体积)、RDW(红细胞分布宽度)和PLT(血小板计数)。结果三组间WBC水平、PLT水平与Hb无差异性,(P>0.05);A组和B组的MCV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RDW相比无差异性,(P>0.05);A组RDW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简单、易行,MCV、RDW指标对缺铁性贫血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和筛选价值,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