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6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同时期健康老年患者62例作为对照,均进行彩超检查,检测两组在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的内径(Carotidarterydiameter,CAD)、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发生率、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flow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最大剪切率(Maximumshearrate,SR)等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在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高血压1、2、3级在CCA的CAD、TMT、PSV、RI、PI指标变化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斑块数34例、发生率53.13%,对照组斑块数9例、发生率14.52%;高血压组在CCA、ICA的CAD、IMT、RI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CA、ICA,而在PSV、SR上高血压组CCA、ICA显著低于对照组CCA、ICA,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组在PSV、EDV、平均流速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RI、PI上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等级越高,则IMT、RI、斑块发生率越高,而SR、PSV水平则越低,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且颈动脉硬化程度和血压升高呈正比,彩超在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上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治的患者,由护理人员对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探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结果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49%,探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62%,探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探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改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选取了我院在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模式。最后,我们比较并分析了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多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时,优先选择循证护理方案,可以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这一研究结果为提升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的临床意义。方法:2019.01开始,选入实验对象,均为脑梗死,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至2020.11结束。共选入76例患者。对其实施分组处理,执行随机数字表法。每38例构成一组。共2组。前一组以参照组命名,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一组定义为试验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临床有效性、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情况、两组血脂水平、两组颈动脉斑块分级情况进行评析、测定。结果:(1)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情况分析可知,斑块总数、颈动脉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方面,试验组较参照组低,P<0.05。(3)试验组血脂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血脂水平。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在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所测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者为异常,纳入169例,以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递进分3组,收集3组患者的相关4个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相关血脂指标水平与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斑块多发组TC、TG、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斑块形成组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P<0.05);其HDL-C的水平明显低于斑块形成组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P<0.05);血脂水平中TC、TG、LDL-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形成程度成正比,HDL-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形成反比。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性大,通过对两者的监测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发展程度,及早进行治疗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阿伐他汀钙治疗经诊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从医院2023年1月1日至1月31日期间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选择80例为分析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进行常规治疗、进一步口服阿伐他汀钙。将治疗干预前后的血脂检测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复发率统计结果作为观察指标以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未经分组治疗干预前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皆有所变化,观察组更明显,对应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指标较对照组低,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予以其阿伐他汀钙药物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其血脂及斑块硬化情况,并且不易复发,实用价值突出,可加以合理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时,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对我院数据库进行调查,确认在其中存在资料登记的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了解患者手术方式,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将其分为两组,记名为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与实验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单组样本量设置为41。所有患者均选择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记录所有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短,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7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29.27%),组间差异显著(X2=8.6134;P=0.0033)。结论:在对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能够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接受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术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常见并发症情况以及有关护理对策进行分析。 方法 按照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针对我院在2018年 3月至 2019年 6月接受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术患者 120例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其并发症情况。 结果 结合统计可知,该部分患者术后并发症表现在多个层面,常见如急性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出血以及低氧血症等。结论 接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术治疗患者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及时给与有效护理干预,针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与处理,帮助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预防对策。方法:56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份-2022年4月份,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同时对压迫时间、体位干预及患肢制动时间进行观察。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结束之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结果: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为穿刺部位血肿、下肢血栓、动脉瘤破裂。引发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压迫时间<12h、无体位干预、患肢制动时间≥12h。结论: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是提升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提升疾病预后治疗效果及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临床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3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干预,30例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接受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了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输液反应和便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摘要:目的评估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入选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OSA患者71例,根据是否存在颈AS斑块,分为AS组27例和无AS组44例。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血氧饱和度(SpO2),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组平均SpO2显著低于无AS组[(93.57±5.59)%us(95.58±2.79)%,P=0.048],平均SpOz与CIMT呈负相关(r=-0.361,P=0.002)。AS组与无AS组AH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0.59±11.27)次/hvs(19.92±10.61)次/h,P=0.803]。结论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OSA严重程度与AS无关。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在研究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将这8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并且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传统护理方案,而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方案。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心肌缺血控制情况。结果:通过数据研究分析可知,观察组在自我效能、心肌缺血控制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一体化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心肌缺血控制,提高护理质量,使得患者能够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适用性较强,值得广泛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