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明确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证候、证素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慢性胃炎患者四诊信息,联合应用有监督及无监督统计学方法,对恶性转化过程中非萎缩性胃炎(CNAG)、萎缩性胃炎(CAG)见腺体减少、CAG见肠上皮化生、CAG见上皮内瘤变、原发性胃癌5个阶段的证候、证素进行判定及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在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整体存在"虚实夹杂、由实至虚"的证候演变规律,而在CAG阶段,呈现从虚实夹杂实证偏多,到虚实夹杂虚证偏多,再到虚实夹杂实证偏多的证候演变趋势;结合证候要素的变化,气滞、热、湿、阴虚、气虚、阳虚、血虚、血瘀、痰均贯穿从CNAG到原发性胃癌发展始终,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呈现气滞、热(实)→气滞、气虚→阳虚、气虚→气滞、热(虚)→血瘀、气虚的变化趋势。结论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中具有虚实转化的证候、证素演变过程,其关键病理阶段为肠上皮化生,在临床进行有效的干预,实现既病防变,是阻断、逆转慢性胃炎恶性转化过程的可行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 2017年 4月 ~2018年本院收治的 116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规范治疗),平均每组患者 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比较,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分别为: 36例、 19例、 8例,对照组的治疗显效、有效、无效的分别为: 29例、 20例、 9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 94.82%( 55/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率 84.48%( 49/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主要不良事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发生率 10.34%( 6/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 20.68%( 12/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规范治疗实施于呼吸内科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于临床治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