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06月)接收的开展血常规检验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所用患者的血液标准,分析相关资料,80例患者均开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4.6%、90.0%、100.0%、84.6%;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检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时,阳性率分别为88.5%、95.0%、93.3%、92.3%,阳性率相比,无差异,P>0.05;嗜碱性细胞阳性符合率相比,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明显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常规时,会了出现假阳性结果,此时如结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提高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一定的依,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200例体检者血液标本,均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联合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阳性检出率(P<0.05)。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对淋巴细胞的异常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对淋巴细胞的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联合应用能够优势互补,弥补两种检查方法单一应用时的不足之处,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从而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及可信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2月,选择10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进行研究,完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独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单独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的白细胞计数阳性率、红细胞计数阳性率大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独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单独检验(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独检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单独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的白细胞分类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可提高检验阳性率,明确白细胞分类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血站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收的首次参加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191例,启动MCS+血细胞采集仪,选择血小板程序,将供者血小板计数、性别、身高、体重等数据输入机内设定程序进行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的46例人员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3例。对参照组献血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献血者予以全程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献血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HADM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予以全程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献血者血液初筛出现不合格结果的原因。方法:收集在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期间到本血库内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初筛检测结果报告,统计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者血液中的5项指标,分析导致其结果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本血库内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共接纳720名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样本720份,其中经过血液初筛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为81份,男献血者和女性献血者指标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男性献血者初筛不合格主要为转氨酶异常,女性献血者初筛不合格主要为血细胞比容异常;从调查分析发现,引起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5项,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快速检测不合格和征询不合格。结论: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导致献血者血液淘汰的因素主要为快速检测不合格以及征询不合格,可通过采血前、采血中的健康宣教以及增强巡视来解决。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液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176例为血常规检验患者,均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液涂片在血常规检验,并对比两种检验的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01月-2022年12月。结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阳性(报警提示)为102例(57.95%),阴性(无报警提示)为74例(42.05%);而血液涂片检验的阳性(报警提示)为89例(50.57%),阴性(无报警提示)为87例(49.43%)。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液涂片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为医生提供了有力的诊断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检验在诊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共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细胞检验,对比血细胞检验的结果差异。结果:2组病人行血细胞测定,并对两组进行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统计。观察组血红蛋白[(182.61±29.84)g/L]、红细胞比容[(69.62±9.31)%]、白细胞计数[(13.12±3.61)×10~9/L]水平,对照组分别是(129.82±11.62)g/L、(46.15±5.54)%、(6.52±1.2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儿童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血细胞的升高和儿童的病情发展息息相关,其指标的改变可以反映儿童的病情,因而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早期鉴别上呼吸道感染,作为临床医生用药的有效依据。
简介:目的:研究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9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未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为A组(61例),而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为B组(29例);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B组多因发热而发病,其中89.66%(26/29)患者骨髓样本中发现有噬血细胞;B组总胆红素、甘油三酯、血清铁蛋白、血清可溶性CD25、乳酸脱氢酶水平及EBV-DNA拷贝数明显高于A组(P〈0.05),且体能状态较差、分期较迟、病情较重,整体预后低于A组。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后病情未充分改善及EBV感染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会加重病情,对临床预后有较大影响,而伴有噬血细胞综合症患者,其治疗效果不佳,EBV感染是影响NH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对门诊患者进行静脉采血相关问题调查,分析影响患者对采血知识掌握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0例于门诊采血室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掌握静脉采血相关知识的程度及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96.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79%(134/192)的患者知晓采血前需保持空腹,25.52%(49/192)的患者知晓血常规检查前不能服用药物;部分患者在静脉采血过程及其对身体导致的损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顾虑;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有一定的要求。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患者中,掌握静脉采血知识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不同的既往采血次数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掌握静脉采血知识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门诊患者进行静脉采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普及静脉采血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静脉采血的认知程度;医护人员应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