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半月板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切除后对膝关节胫骨旋转角度的影响。方法取6具新鲜尸体共12个膝关节标本,分为对照组(完整膝关节标本)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半月板部分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前角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后切除组、外侧半月板前角切除组)和半月板全切除组(内侧半月板全切除组、外侧半月板全切除组),每组测量4个标本,标本重复使用。应用Staubli机器人模拟生理状态下膝关节站立至下蹲屈膝过程,采用日本Nenicon角度测量仪测量各组标本在膝关节屈曲0~90°过程中胫骨旋转角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完整膝关节标本)在膝关节屈曲0、10°、20°、30°、60°、90°时胫骨旋转角度平均分别为4.9°±0.8°、9.2°±0.8°、11.4°±0.8°、12.1°±0.5°、12.4°±0.5°。在膝关节屈曲0~90°过程中,半月板部分切除组与对照组、半月板部分切除组之间胫骨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板全切除组与半月板部分切除组及半月板金切除组之间胫骨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板全切除组与对照组在膝关节屈曲0—30°时胫骨旋转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膝关节屈曲30°~9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部分切除对伴随屈曲运动的胫骨旋转运动形式无明显影响。但膝关节屈曲0~30°过程中,半月板全切除对胫骨旋转角度有明显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内翻或外翻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胫骨扭转异常的方向和程度,并研究胫骨扭转异常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影响。方法以10个正常膝关节作为对照,对32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62侧下肢膝、踝关节进行旋转中立位CT扫描,分别测量胫骨近端前髁轴、胫骨横轴及胫骨后髁轴与双踝轴之间的角度。测量股骨内外上髁轴在胫骨结节层面的投射线中点与胫骨结节内1/3连线与股骨内外上髁轴线外侧夹角(TT角),股骨内外上髁轴在胫骨结节层面的投射线中点与胫骨结节内1/3连线与双踝轴垂线交角(TT-AA角)。结果正常人胫骨外向扭转角度平均约为25°,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胫骨外向扭转角明显降低,平均约为17°(P〈0.05),合并外翻畸形的膝关节胫骨外向扭转角度明显增大,平均约为32°(P〈0.05);胫骨扭转角的近端参考轴线:胫骨前髁轴、横轴或后髁轴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内翻和外翻畸形,TT角较正常膝关节明显减小(P〈0.05),TT-AA角与正常膝关节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存在胫骨扭转异常,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胫骨外向扭转角度减少,而外翻畸形胫骨外向扭转角度增加;合并内翻和外翻畸形的膝关节胫骨结节内1/3相对于股骨远端均发生明显外旋,以胫骨结节内1/3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标记,将导致人工膝关节假体旋转对线不良。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结合大偏转角技术的肝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方法选取肝局灶性病变患者62例,患者均进行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分别行5min、10min、20min延迟扫描,采用常规的低偏转角(10°)及大偏转角(20°)法获得肝胆期图像,比较Gd-E0B-DTPA结合低偏转角及大偏转角对肝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经Kappa检验,在低偏转角、大偏转角检测肝局灶性病变的k值中,5min分别为0.95、0.95,10min分别为0.93、0.82,20min分别为0.96、1.00;大偏转角成像的敏感度均明显高于低偏转角成像,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分别=9.89、10.67、20.08、14.73、5.03、9.48,P均〈0.05)。结论Gd-E0B-DTPA结合大偏转角技术可提高对肝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