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与分析 血清 CEA 、 LDH 对肺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0 月进行复治的肺腺癌患者 70 例 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进行 整体疗效观察 ,对比血清CEA、LDH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血清CEA、LDH与预后联系,研究 血清CEA、LDH与预后联系 , 得出血清 CEA 、 LDH 对肺腺癌靶方式对 复治的肺腺癌患者产生的治疗与预 后价值。 结果:① 肺腺癌患者在经过治疗后 的总有效率为 30.00 。 ② 治疗前CEA正常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15.00% ,治疗前CEA升高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36.00%; 治疗前LDH正常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37.84% ,治疗前LHD升高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24.00% 。 ③治疗前CEA≥20.0ng/mL患者PFS 为 8.3±1.2 月, CEA<20.0ng/mL患者PFS 为 5.2±0.9 月; 治疗前CEA≥20.0ng/mL患者OS为 17.2±1.3 月,CEA<20.0ng/mL患者OS为 14.2±1.5 月。 结论:血清 CEA 、 LDH 对肺腺癌靶向治疗模式在 提高 临床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方面发挥着积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1例,根据是否并发肾损害,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I组)和高血压肾损害组(Ⅱ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含量,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相关指标作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评价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I组、Ⅱ组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组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血尿素和血肌酐阳性率(P〈0.01)。此外,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升高早于血尿素和血肌酐。结论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其敏感度高于血尿素和血肌酐,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心脏手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因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接受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的成年患者(既往无慢性肾脏病病史),以28天为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并分析心脏手术前及接受CRRT治疗首日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红细胞分布宽度(RDW)t〉15%或〈15%为界进一步分组,探讨RDW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效力和累积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例心脏术后AKI并接受CVVHDF治疗的患者。其中6例存活,11例死亡。死亡组RDW和SOFA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O.048,0.014)。RDW和SOFA评分预测28天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和0.848(P=0.024,0.0002),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RDW≥15%患者28天死亡率显著高于RDW〈15%患者(P=0.038)。结论RDW可能是心脏术后AKI接受CRRT治疗患者的死亡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建立一套有效的腹腔镜低体温的评价体系,评估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风险,并在院内对该路径进行管理和验证。方法前瞻性纳入某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各类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的变量为自变量绘制nomogram图,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相关验证。结果共196例患者被纳入此项研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基础体温、手术种类、室温、麻醉时间、气腹时间、晶体液、胶体液、术中输液、CO2流量与低体温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础体温、手术种类、麻醉时间、室温与低体温发生相关,最终拟合的模型为logit(P/1-P)=56.893–1.216*基础体温+0.377*手术种类+0.009*麻醉时间-0.653*室温。结论基础体温、手术种类、麻醉时间、室温可能与低体温发生相关,根据这些变量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以有效的预测腹腔镜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孕早期空腹血糖预测实际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来我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诊断出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实验组,100例同期检查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并且两组孕妇接受相同的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比两组孕妇的不同孕期空腹血糖的变化水平和孕24-28周OGTT检查的空腹血糖实际测量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妊娠期的空腹血糖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孕妇随后开始出现空腹血糖上升,到24-28周OGTT检查的空腹血糖值,实验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孕早期如果对孕妇进行空腹血糖的测量,可以及时诊断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情况,从而及早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hs-CRP联合颈动脉超声技术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与诊断价值,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另设定20例正常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病理均对其行颈动脉超声以及检测其血清中hs-CRP含量.所有研究结果均采用SPSS17.0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出现率以及IMT、CIMT增厚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出现率以及IMT、CIMT增厚出现率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冠脉综合症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呈现正相关关系(r=0.628,p<0.05);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高灵敏度地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增高,两者具有相关性,因此,血清hs-CRP水平测定联合颈动脉超声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预测与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胎儿窘迫预测中应用胎儿心电图联合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3月在本院产科接收的 40例妊娠期 34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于行胎心监护无任何反应的行胎儿心电图对胎儿窘迫进行诊断;在术前采用胎儿心电图联合胎心监护应用于胎儿窘迫的预测,观察不同诊断方式胎儿窘迫的诊断准确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测正常者 16例、异常者 24例,其中异常者主要存在宽大的 QRS波群变化,正常者 1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异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胎儿心电图联合胎儿监护的诊断率明显高于胎心监护的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胎儿窘迫预测中应用胎儿心电图联合胎心监护的诊断效果极其显著,其能够及时的对胎儿窘迫进行处理,避免胎儿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其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于神木市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232例,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PLR最佳截点,将受试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对低PLR组和高PLR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OC分析显示,PLR的最佳截点为169.7,所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1%和89.9%。高PLR组(73.6%)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LR组(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心率、空腹血糖、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脑利钠肽与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高PLR(PLR>169.7)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OR:9.211,95%CI:3.316~25.590,P<0.01)。结论PLR与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PLR值越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PLR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胎儿窘迫预测中应用胎儿心电图联合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3月在本院产科接收的 40例妊娠期 34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于行胎心监护无任何反应的行胎儿心电图对胎儿窘迫进行诊断;在术前采用胎儿心电图联合胎心监护应用于胎儿窘迫的预测,观察不同诊断方式胎儿窘迫的诊断准确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测正常者 16例、异常者 24例,其中异常者主要存在宽大的 QRS波群变化,正常者 1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异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胎儿心电图联合胎儿监护的诊断率明显高于胎心监护的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胎儿窘迫预测中应用胎儿心电图联合胎心监护的诊断效果极其显著,其能够及时的对胎儿窘迫进行处理,避免胎儿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影像学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解读本病的良恶性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20.2~2021.3确诊成SPNP的50例患者,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病良恶性的预测因素。结果:胰体尾部是SPNP的好发位置,形状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带有包膜也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过MRI检查能清晰的显现出这个特征,增强扫描后明显增强。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50岁、肿瘤≥4㎝、包膜缺损、包膜分叶状均不是SPNP良恶性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具SPNP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经CT与MRI检查发现其有明显特征,术前评估SPNP良恶性能指导患者治疗,促进其病情转归。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降期及病理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23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分为肿瘤降期组及肿瘤未降期组。分析影响肿瘤降期及病理完全缓解因素。[结果] 放化疗前体质指数大于25 kg/m2有21人。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正常70人,术前临床T3期65人,T4期58人,磁共振壁外血管侵犯阳性71人。放化疗后有21人达到T0期,肿瘤病理完全缓解20人,病理完全缓解率16.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降期与患者放化疗前体质指数、癌胚抗原水平、临床T分期、磁共振壁外血管侵犯及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病理完全缓解与放化疗前癌胚抗原水平、放化疗前磁共振壁外血管侵犯有关。[结论] 放化疗前CEA水平、磁共振EMVI是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降期及肿瘤病理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研并分析儿童压力性损伤相关影响因素及现有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儿童PI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研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月-12月PI的702例患儿,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PI评估及预防措施等,并对相关因素及已有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PI患儿PI发生率为8.83%,损伤程度以1期为主(90.32%);枕部(38.46%)为儿童PI的高发部位,其次是骶尾部(27.69%)。气管插管、意识障碍、BradenQ评分低、移动度受限、感知觉受限、皮肤潮湿、存在摩擦与剪切力、营养贫乏以及组织灌注与氧合不足是PI的影响因素,疾病种类对PI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但应与其他因素结合判断。PI患儿减压垫的使用率为100%,且均予以每间隔2~3小时更换体位1次。发生PI的患儿中预防性使用减压敷料的比例为95.16%,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例为29.03%。结论: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是小儿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为临床筛选高危患儿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动脉斑块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所选的90例参与研究者分为两组,45例健康体检者为非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卒中组,比较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不同狭窄程度。结果 非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狭窄率、斑块形态均好于卒中组,体现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