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某院新生儿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新生儿在实施操作时,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法干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程度、操作时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啼哭人数与哭闹时间。结果操作时与操作后2min,实验组新生儿啼哭人数与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儿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可缓解其操作性疼痛,减轻新生儿神经发育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儿童肺功能检查中应用护理干预后其关于依从性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时间在2023年1-6月的98例接受肺功能检查的患儿。并对其进行分组。每组有49名患儿。给与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给与本次研究观察组患儿优质护理方式。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儿在护理前后临床满意度可知,在满意一项中对照组仅为30人,占据66.66%,而观察组达到36人,占比80.00。并且在不满意人数中观察组人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礼仪对护理职业工作的必要性。方法:遴选我院的6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信封法分为两组,包括参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观察组开展护理礼仪培训,参照组未进行护理礼仪培训,分析两组护理礼仪知识考核成绩、护士综合素质情况,研究时段为2022年6月-2022年12月。结果:观察组护理礼仪知识考核成绩评分、护士综合素质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护理礼仪对护理职业工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开展护理礼仪培训,不仅能够增加护士对于护理礼仪知识的了解,还可促进综合素质提升,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形象,可促进护理事业良好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过程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两个班的护理学生1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50人为观察组,采用过程性评价进行教学;另5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评价方法。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期末评测成绩、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及学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期末评测成绩和学习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方面,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与统计学差异。结论:过程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满意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入的肺炎小儿中随机抽取6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患儿的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依从率:对照组综合依从23例(74.19%),观察组综合依从29例(93.55%),观察组综合护理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儿的临床炎症因子指标: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显著改善,hs-CRP、IL-10、IL-6、TNF-α指标降低,可推广。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帮助小儿肺炎患儿改善自身的病症,临床依从率结果较好,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改善,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在护理中疼痛管理的有效性,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具体数据如下:1. 疼痛程度: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疼痛缓解时间: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3.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结石患者实施有效的疼痛管理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和降低住院时间,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疼痛管理在肾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综合性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所接诊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入院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结合其临床特点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基于临床特点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占比分别为24例(40.0%)、22例(36.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占比分别为28(46.7%)例、29(48.3%)例;两种疾病重叠分别为8例(13.3%)、9例(15.0%),疾病类别占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表现为AST水平、ALT水平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升高状态(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肝病组织变化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胆管损害((P>0.05)。观察组在接受综合护理措施后的治疗依从性56/60(93.3%)和护理满意度52/60(8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9/60(81.7%)、43/60(71.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和胆管损害症,发病中自身AST、ALT和胆红素水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对该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相比于常规护理,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衰弱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收录2023.6-2024.3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和心功能指标,将其分为衰弱组(n=52)、非衰弱组后(n=48)比较相关指标差异,评价衰弱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结果:衰弱组、非衰弱组的性别、年龄、左房内径差异较小(P>0.05);衰弱组的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高于非衰弱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低于非衰弱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的患病率更高,主要与心衰患者高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及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相关,临床应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监测,早发现,早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并评估不同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接受专门设计的心理支持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心理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体验和心理状态。结果:研究,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焦虑、抑郁和应对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后,其心理体验更为积极,对术后恢复的信心增强,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结论:专门设计的心理支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议在心脏外科术后护理中纳入心理支持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全面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提升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质量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80例患者,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分为传统参照组和优质服务组。传统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服务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评分、不良情绪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服务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传统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参照组,住院费用少于传统参照组(均P<0.05);优质服务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传统参照组(均P<0.05);优质服务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参照组(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知识更新与护理实践水平的关联性,并分析其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护理知识更新和护理实践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可以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实践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影响护理实践水平的因素包括护理知识的更新速度、护理人员的接受能力以及护理机构的支持等。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可以为提升护理实践水平、优化护理服务提供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