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97年7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韩国、日本、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迅速出现衰退,甚至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负增长。新加坡虽然有着坚实的宏观经济基础、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健康的国内金融体制及高效廉洁的政府,但是,由于它的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与前述深受危机影响的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危机的持续与深化,其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的衰退。1998年第三、四两个季度连续出现0.6%和0.8%的负增长,若不是第一季度获得了6.2%的增长,其年增长率亦免不了呈负增长。为了摆脱1985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状况,新加坡政府采取
简介: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然而,我国经济存在的流动性过剩的矛盾正在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结构型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还有潜在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金融问题,这都不利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想达到温总理在“两会”期间提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目标,对流动性泛滥的控制成为绕不过去的槛。文章分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和过量流动性的来源,并给出了如何破解流动性过剩难题的方法。
简介:清末民初以来,农民就不断被知识分子塑造成中国迈向现代化的“绊脚石”,在当代现代性语境下,透过无远弗届的影像则更广泛地建构出有如都会中流动地景、属于他者想象的弱势无知的农民。中国当代的乡民研究需要关切的主题是如何从外部,也就是透过城市或他者的眼睛观察当代中国农民意象如何形成,以及现代性的话语如何导致人群与人群、人群与事物关系的变迁。在大量的影像展演中,农民与农村意象经常被呈现为相对于“标准化”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异例,不断被形构为难以融入当代的“次族群”,而农民自身也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将“现代性”话语纳入日常生活。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必须积极进行的重点工作,然而,如果以政策制订统一标准、规格与模式的现代化来引领农村与农民,则不仅无法去除农村与农民被现代性话语沙尘暴蒙上的“灰头土脸”形象,更会使得农村的区域特色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