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间入路途径和传统上入路法途径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入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就诊时间处于2021年6月-2022年8月期间内,予以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共计39例选择传统上入路法途径,观察组另外39例选择中间入路途径,将两组手术指标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所用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但术后引流量于对照组大致相同,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传统上入路法途径相比,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中间入路途径的手术效果更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的同时,促进手术患者尽快恢复,是更值得广泛推广的方案。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可消除RT-PCR反应中非特异条带生成,提高PCR反应的精确度的PCR体系。方法比较普通RT-PCR反应与硫化修饰引物结合不同校正活性聚合酶对非特异性扩增的抑制能力。结果引物3′末端硫化修饰结合具有校正活性的聚合酶可特异性关闭PCR反应中引物3′末端与模板非特异结合而引起的非特异性扩增,只允许引物3′末端与模板完全匹配的延伸反应得以进行。结论利用校正聚合酶是严格模板依赖型校正活性酶的特点,将引物3′末端硫化修饰后,由于校正聚合酶在PCR延伸开始之前首先会依据模板检查引物是否完全与模板匹配,如果不匹配则将根据模板先将引物修改得和模板一致后才允许延伸的特性,而引物3′端引入抗酶切的硫化修饰后,引物与模板非特异结合将由于校正活性聚合酶长期停留在试图纠正引物与模板不一致状态而得不到有效延伸,从而只允许引物与模板完全匹配的延伸得以扩增,大大提高了PCR反应的特异性。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开放手术对机体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收集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4例(开放组),手助腹腔镜和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4例(腹腔镜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麻醉后、术中以及术后第三天IL-6和IFN-1的变化以及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尿流改道方式及肿瘤分期方面均无差别(P〉0.05)。腹腔镜组术后8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占57.1%,而开放组中19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占79.2%,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49)。腹腔镜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4d,而开放组为2.8d,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放组(P=-0.032)。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术中IL-6的浓度均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三天的IL-6浓度均较术前、术中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前IL-6的浓度无明显差异(P=0.607),但开放组术中和术后IL-6的浓度均比腹腔镜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的IFN-1浓度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术前、术中和术后IFN-1浓度相比都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对机体的损伤较开放手术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