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抗血小板药物,但是它有许多不足。氯吡格雷口服后需要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生物转化,转化率不一致,受伴随疾病治疗时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变异性制约,血小板抑制作用差异大,不同的患者对其反应性差异较大,药物转化率低的患者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rhTPO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采用rhIL-11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值以及用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双抗血小板药物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 )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的效果以及对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联合组实施双抗血小板药物联合LMWH的治疗方案。 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频率与发作时间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和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组间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抗药物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且不增加出血的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规范化抗凝治疗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高危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及合作医院依从性较好的心房颤动患者共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100)和对照组(n=100)。治疗组采用华法林规范化抗凝治疗。对照组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天)和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1次/天)。所有的患者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在死亡事件、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男性57名,女性43名,平均年龄61±12.1岁,吸烟史有27名,高血压患者31名,冠心病患者14名。对照组男性60名,女性40名,平均年龄63±15.3岁,吸烟史29名,高血压病史33名,冠心病病史13名。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有2名患者发生死亡,3名患者发生栓塞事件,11名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对照组有1名患者发生死亡,11名患者发生栓塞事件,8名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3)。而在死亡事件和栓塞事件中,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相比,规范化抗凝治疗有助于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高危患者的栓塞事件。
简介: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慢性肾衰竭患者TPO水平、TPO与肾功能及血小板的关系。方法将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慢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实验组,应用酶标仪测定健康对照组和实验组TPO水平,同时应用血细胞测定仪和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检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等。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降低(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TPO治疗后两周内,血小板明显上升(P<0.01),慢性肾衰竭患者TPO水平与血小板呈正相关,TPO水平与血尿素氮、肌酐呈负相关。结论TPO治疗慢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具有好的疗效,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实施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0例,比对组:应用白介素-11治疗;测试组:在比对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升血小板胶囊。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互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测试组血小板指标高于比对组,(P<0.05)。测试组治疗有效性97.14%高于比对组的74.29%,(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抗血小板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的64例脑梗塞患者,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其中给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配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0.63%),对照组(7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8.21±1.3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15.26±3.54),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9.38%),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抗血小板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这种方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查在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区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之前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查,并进行对比,对出现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改服氯吡格雷,分别在口服前和口服后1周进行TEG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1.大部分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改善;2.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在口服氯吡格雷后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改善。结论TEG在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的个体化治疗中具有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血小板治疗对溺水型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gtetic peptide, 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浙江省磐安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溺水误吸导致的AL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用于与ALI患者进行比较。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记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ALI患者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及ARDS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与氧合指数均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D-二聚体与OI相关性最强(r=-0.637),NT-pro BNP及血小板与OI中等相关(r=-0.512及-0.464)。结论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ALI患者血清D-二聚体、NT-pro BNP及血小板水平,增加OI,改善肺损伤,从而有效减少ARDS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