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外泌体是细胞多囊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的一类直径40~100 nm的膜性囊泡,携带丰富的蛋白、脂质及核酸等内容物。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参与免疫调节、细胞间通讯等生理过程,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机制、诊断或判断疾病预后。
简介:摘要: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对于外浮顶储罐改造的安全管理主要是按照工程项目部门审批签署的施工方案,建设单位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承包商作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通过对动火、高处、受限空间等非常规作业中存在的违章行为及不合理的防风险、查隐患措施进行纠正,进而确保整个储罐改造期间总体安全受控。本文从外浮顶储罐改造检维修作业方面,以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防控为主线,深入剖析了外浮顶储罐改造安全管理重点事项,同时简要概括外浮顶储罐动火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阐述了引起着火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的影响因素,并对作业过程中的危害提出了防范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9年 12 月收治的 40 例采用 PICC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 2 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肠肿瘤患者采取 PICC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配合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 ,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延长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使患者顺利完成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在脑梗死引起眼外肌麻痹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眼外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引起眼外肌麻痹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以及眼外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为94.6%,高于对照组的75.7%(P<0.05);研究组患者眼外肌麻痹发生率为1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P<0.05),且研究组患者眼外肌限制发生率为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P<0.05)。结论在脑梗死引起眼外肌麻痹患者治疗中应用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法效果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眼外肌功能改善,增强临床治疗疗效,进而提高疾病治愈率,临床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对前臂骨折外固定材料临床应用和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我院骨科急诊及骨科病房收治桡骨远端骨折并予以外固定的 100名患者。并将上述患者任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石膏绷带外固定,实验组患者予以可卸式高分子夹板固定,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骨折部位临床愈合时间较短,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另外,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可卸式高分子夹板疗效高,且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便于对骨折部位的观察及复查,有着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 夹板外固定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1 月 -2019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Orthofix外固定支架在治疗累及关节的闭合掌指骨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我们应用微型Orthofix外固定支架治疗累及关节的闭合掌指骨骨折患者24例,术中透视下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于功能位,术后4周松开外固定支架于关节轴线固定装置(以便关节可以沿轴线方向行适度主动屈伸活动)。术后6~8周复查X线片,视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外固定支架并测量患者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评分及手指捏握力量,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外固定支架拆除8周后随访时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测量关节活动功能。结果术后6~8周复查X线片结果显示21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1例因外固定支架松动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外固定拆除8周后复查,22例患者掌指关节平均主动屈伸活动范围为86.9°,近指间关节84.8°,VAS评分1.4分。手指捏握力量恢复至健侧的92%。结论微型Orthofix外固定支架治疗累及关节的闭合掌指骨骨折,对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后期功能恢复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传统的主动脉夹层分型对主动脉弓段夹层和单纯腹主动脉夹层命名不明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缺乏指导作用,因此阜外医院提出针对主动脉解剖受累情况划分。分析按阜外分型的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明确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1 570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阜外分型四种类型(A/B/C/D)以及弓部三种亚型(Cp/Ct/Cd)夹层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以及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阜外A型78例(4.96%),阜外B型421例(26.82%),阜外C型1 063例(67.71%),阜外D型8例(0.51%)。全组手术死亡85例(5.41%)。阜外A型主动脉窦直径最大,为(45.92±12.88)mm。阜外C型的术前肾功能不全比例最高(14.96%)。阜外D型患者年龄最大[(58.02±11.93)岁]。阜外C型的手术死亡比例最高,为7.71%。阜外C型患者中,Cp型、Ct型、Cd型比例为5.08%、78.27%、16.65%。Ct型与Cd型的手术死亡比例存在明显差异(9.38%对1.69%,P<0.01),Ct型与Cp型的手术死亡比例无明显差异(9.38%对1.85%,P=0.06),Cp型与Cd型的手术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5%对1.69%,P=0.94)。阜外A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占64.10%,阜外B型单纯TEVAR占81.53%,阜外Cp型部分弓替换术占62.96%,阜外Ct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占98.56%,阜外Cd型去分支+TEVAR或TEVAR占70.62%,阜外D型8例均行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结论阜外分型是对传统分型方法的总结和补充,系统、简洁地阐明夹层累及的范围,有利于主动脉夹层研究和治疗的统一。阜外分型中不同分型的夹层发病特点和预后不同。阜外分型对于主动脉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好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