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治疗的掌跖脓疱病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48例。多西环素组采用多西环素治疗,雷公藤多苷组使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下降指数(SSRI)、临床效果、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脓疱、红斑、痂屑、瘙痒SSRI改善率分别为95.83%(46/48)、93.75%(45/48)、97.92%(47/48)、93.75%(45/48),与多西环素组[72.92%(35/48)、70.83%(34/48)、75.00%(36/48)、77.08%(37/48)]、雷公藤多苷组[83.33%(40/48)、81.25%(39/48)、85.42%(41/48)、89.58%(4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17、8.542、10.568、6.306,均P<0.05);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5.83%(46/48)]高于多西环素组[66.67%(33/48)]、雷公藤多苷组[81.25%(39/48)](χ2=5.285,P<0.05;χ2=1.771,P=0.076);三组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54、4.856、5.019,P=0.017、0.024、0.030)。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掌跖脓疱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一起迷宫活塞往复式氧气压缩机的应用实例,分析了压缩机存在的氧气泄漏安全隐患,其填料密封泄漏的氧气与隔离氮气混合后再与润滑油气混合经油箱呼吸帽排出在室内环境积聚,并提出了应对该安全隐患的具体措施,保证员工安全,保证装置长周期平稳生产。
简介:摘要:微课,一个在现代教学中耳熟能详的词,它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发端于微博,作为我们大数据时代的应运而生的产物, 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一直以来就是它的特点,对于许多传统的教学内容来说,“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也被称为“微课堂”。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气体填充和抗VEGF药物治疗(多联治疗)黄斑下浓厚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接受多联治疗的黄斑下浓厚出血患者24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9.05±8.86)岁。患眼平均黄斑下出血时间(17.15±10.30)d;平均出血面积(13.85± 8.63)DD。合并出血性RPE脱离17只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频域OCT测量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患眼平均logMAR BCVA 1.37±0.38;平均黄斑中心凹平均隆起高度(824.94±294.38)μm。所有患眼均行23G或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黄斑下注射10 μg/0.1 ml t-PA 0.1~ 0.5 ml;气液交换后玻璃体腔填充15% C3F8 13只眼,消毒空气11只眼;手术完毕时注射抗VEGF药物11只眼,后续根据病灶活动情况行抗VEGF药物按需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7.90±22.21)个月。观察黄斑下出血吸收、视力改善情况、再出血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比较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1个月,所有患眼黄斑中心凹下积血清除。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 0.82±0.28,平均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253.88±71.75)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27、-3.234,P<0.001、<0.001)。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平均为1.08次。手术中视网膜下注射t-PA时黄斑中心形成微小裂孔1只眼;手术后早期轻度玻璃体积血2只眼。随访期间出血复发2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下注射t-PA、气体填充、抗VEGF药物是治疗黄斑下浓厚出血的优化组合方式;可有效清除黄斑下出血,提高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