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和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ENKTL患者资料。采用Contal-O'Quigley变点法计算ALC预测ENKTL预后最佳临界值,依此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根据Contal-O'Quigley变点法确定ALC预测ENKTL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5×109/L,按此值将患者分为ALC>1.5×109/L组(98例)和ALC≤1.5×109/L组(86例)。与ALC≤1.5×109/L组比较,ALC>1.5×109/L组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245 U/L、韩国预后指数(KPI)评分2~4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5分患者比例低,血红蛋白>120 g/L患者比例高(均P<0.05)。ALC>1.5×109/L组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均优于ALC≤1.5×109/L组(3年OS率:65.7%比45.4%,5年OS率:61.0%比36.6%;3年PFS率:61.7%比41.0%,5年PFS率:51.9%比32.2%;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血清LDH水平、ALC、是否放疗及是否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是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对于OS,ALC>1.5×109/L与≤1.5×109/L相比的RR为0.634(95% CI 0.398~1.008,P=0.050),对于PFS,RR为0.625(95% CI 0.406~0.962,P=0.033)。结论高ALC的ENKTL患者预后较好,ALC可能是ENKTL的一种强有力预后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D200作为分子标记物在RAS患者免疫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使用丈夫或者健康第三方新鲜淋巴细胞对RAS封闭抗体(-)的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根据CD200的表达分为CD200(+)和CD200(-)组。比较两组RAS患者封闭抗体转阳率和妊娠≥28周的结局的差异。结果CD200(+)转阳率为95%,治疗成功率为85%。CD200(-)组转阳率为90%,治疗成功率为75%。两组转阳率及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200(+)组比CD200(-)组在淋巴细胞转阳率及妊娠≥28周的治疗成功率方面都有增加(95%vs90%,,85%vs75%)。然而,其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CLPD)病程中常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ITP的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由于部分CLPD发生率低,而CLPD相关ITP可使原发病的出血风险增加,这使部分原发病诊断和治疗复杂化。由于目前CLPD相关ITP研究较少,因此笔者通过对近年来CLL、NHL、HL等常见CLPD相关ITP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工作。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早产儿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比值的临床指导价值。 方法 选取2018.06—2020.06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根据回顾性研究分为早产儿无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合并脑出血组。比较患儿入院24h内NLR、PLR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并追踪至患儿纠正年龄1岁,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将其分为有后遗症组和无后遗症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NLR和PLR比值变化。结果 相较于早产儿无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组NLR、PLR值均明显升高(P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早产儿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比值的临床指导价值。 方法 选取2018.06—2020.06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根据回顾性研究分为早产儿无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合并脑出血组。比较患儿入院24h内NLR、PLR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并追踪至患儿纠正年龄1岁,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将其分为有后遗症组和无后遗症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NLR和PLR比值变化。结果 相较于早产儿无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组NLR、PLR值均明显升高(P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患者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率、CRP、中性/淋巴比值及EBV-DNA检测情况,分析其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16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儿童保健的健康儿童15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血常规、CRP、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及EBV-DNA检测,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异型淋巴细胞比率、中性/淋巴比值、CRP、EBV-DNA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CTLA-4),又称CD152,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主要在T细胞表面表达,与共刺激分子CD28竞争性结合B7-1(CD80)和B7-2(CD86)配体,从而介导外周免疫耐受,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负向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揭示,CTLA-4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有关,是新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候选遗传易感基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特点,以及Treg水平与最佳疗效及治疗反应的联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至2021年在武汉同济医院接受CD19/CD22 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23例复发/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依据Lugano修订版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将入组患者按照最佳疗效分为治疗后完全缓解(CR)组8例,部分缓解(PR)组7例及无效组(NR)8例。收集武汉同济医院同期16例未进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对照组。在CAR-T细胞免疫治疗期间不同时间段,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比例(Treg/CD4+T)、占淋巴细胞比例(Treg/Lym)、占白细胞比例(Treg/WBC)及Treg绝对数(Treg#),分析Treg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回输前后不同时间段内Treg占比及绝对数在不同最佳疗效患者组别中的差异。根据CAR-T细胞回输后1~15 d内Treg占比和绝对数中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11例及高水平组12例,比较各组间CAR-T拷贝数峰值、铁蛋白峰值、白细胞介素6(IL-6)峰值的统计学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Cox-Stuart趋势存在性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接受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23例患者,清淋预处理后CAR-T细胞输注前Treg/CD4+T及Treg/Lym均值分别为(20.42±7.96)%及(13.61±7.13)%,显著高于对照组Treg/CD4+T均值[(7.33±3.61)%,t=5.893,P<0.001]及Treg/Lym均值[(1.91±0.90)%,t=6.53,P<0.001]。同期Treg#均值(1.81±1.52)/μ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值[(13.66±9.89)/μl,t=4.261,P<0.001]。回输CAR-T细胞后,Treg/CD4+T与Treg/Lym均有降低趋势(P<0.001),Treg/WBC有升高趋势(P=0.01)。最佳疗效为CR组的患者回输前Treg/CD4+T(12.87±1.93)%、Treg/Lym(6.35±2.84)%、Treg/WBC(0.05±0.05)%均值均明显低于PR组[(29.68±5.49)%(P<0.01),(21.85±2.10)%(P<0.01),0.50±0.69(P<0.05)]。回输CAR-T细胞后1~15 d内Treg/CD4+T均值较低的患者,CAR-T拷贝数峰值更高(P<0.05)。结论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Treg/CD4+T与Treg/Lym先增高后降低。预处理后CAR-T输注前外周血Treg细胞占比较低的患者疗效更好,CAR-T 输注后早期Treg/CD4+T 水平相对低的患者CAR-T 细胞的扩增更好,在CAR-T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Treg比例进行动态监测,对免疫治疗最佳疗效以及治疗反应的预测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CD8+CD57+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贫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8例自身免疫性溶贫和30例正常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CD57细胞及CD8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IHA病例组外周血CD8+CD57+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CD8+CD57-T细胞数量(P>0.05);AIHA病例组外周血CD8+CD28+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8+CD57+T细胞和CD8+CD28-T细胞可以作为AIHA新的实验诊断学指标。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以反映机体的系统炎症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L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在肝癌的治疗中,基于NLR构建的预后模型较常规分期系统显示出更大的预后效能。由于肝癌的异质性,在不同的研究中NLR的预后效能差别不一,而且单纯使用基线NLR评估预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了解NLR的临床实用价值,笔者对NLR在肝癌预后中的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脓毒症过程中效应性T细胞(Teff)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CLP组、CLP+PC61(Treg特异性抑制剂)组、CLP+HRPN(PC61的同型对照蛋白IgG)组。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4^+CD25^+Treg。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CTLA)-4及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以及CD25比例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0、IL-2、IL-4和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CLP+PC61组术后48h小鼠生存率(90%)较CLP组(60%)明显升高;CLP+PC61组CD4^+CD25^+Treg中Foxp3及CTLA-4表达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LP+PC61组CD25表达水平最低。CLP+PC61组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与CLP组差异明显(P〈0.05),但IL-4、IL-10水平较CLP组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此外,CLP+PC61组效应性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拮抗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活性可有效地减轻脓毒症状态下效应性T细胞凋亡,提高小鼠生存率。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成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观察发现当患者病情进展为脓毒症时,耗费大量医疗资源的同时病死率也明显升高。因此,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预测预后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有较多生物标志物或评分标准,因其各自不同的缺陷,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发现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指标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进展存在着相关性。本综述总结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对脓毒症患者病情有更好的认识,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完善诊疗方案,从而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细胞因子在HPS中的诊断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期间的18例HPS患者与18例非HPS患者,将其分为联合诊断组与健康诊断组。最后并对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比较以及外周血IFN-γ、IL-2、TNF-α水平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经数据统计分析,联合诊断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情况明显高于健康诊断组;联合诊断组患者外周血IFN-γ、IL-2、TNF-α水平情况明显优于健康诊断组,数据对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细胞因子在HPS中的诊断具有实际临床治疗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儿甲氨蝶呤(MTX)的血药浓度,并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21例ALL患儿接受85例次大剂量MTX治疗,MTX的剂量为5g/(m2•次)。MTX应用后42h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在大剂量MTX应用后的44h、72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MTX的血药浓度。结果44h、72hMTX的血药浓度分别为(0.82±0.95)μmol/L、(0.091±0.062)μmol/L。结论MTX在体内处置个体差异大,可以根据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作为调整甲酰四氢叶酸钙用量的主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1 994例初诊ALL患者的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同时对表达不同融合基因患者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免疫表型特点及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1 994例ALL患者,中位年龄为12岁(15 d至89岁)。44.3%(884/1 994)的ALL患者检测到15种不同的融合基因,其表达呈现典型的“幂律分布”。(2)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48.48%∶18.71%),B-ALL和T-ALL的融合基因分布具有重现性的特点,交叉少见。(3)融合基因的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1岁、3~5岁和35~44岁;儿童患者融合基因的种类明显多于成人;MLL-FG、TEL-AML1及BCR-ABL1分别是婴儿、儿童和成人患者最常见的融合基因。(4)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以伴随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为主,其中以NRAS和KRAS突变率最高;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B-ALL患者早期标记和B系标记表达有差异;BCR-ABL1阳性患者复杂核型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结论不同年龄及类型的ALL患者,其融合基因的表达特点明显不同;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ALL患者,突变基因、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特点也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