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枢神经内从丘脑到延髓的整个脑干区域分布着许多氧化学感受器,并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感受氧气的网络,它们在氧浓度变化的过程中对心血管与呼吸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关于中枢氧感受器化学传递过程的细胞机制中,仅有颈动脉体血管球细胞和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保护机制,而中枢性氧感受神经元需要何种的离子通道和氧感受器传导缺氧的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本文主要对此方面目前的相关研究作简要综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氧化学感受器 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将发生术后中枢神经感染的患者纳入术后感染组,未发生术后中枢神经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208例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9例,感染率为4.33%。术后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对比,术后感染组的年龄大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病因、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术后留置管引流等情况,均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中枢神经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临床更好寻找策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中枢神经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医学中神经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对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昏迷原因的分布。昏迷原因分析显示,脑血管疾病为主要原因,其中脑出血和脑梗死分别占15.00%和11.66%,糖尿病相关昏迷原因中,酮症酸中毒和并发低血糖各占8.33%,急性中毒中酒精中毒占16.66%。结论 神经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降低昏迷发生率,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主要的昏迷原因,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早期诊断与干预 昏迷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中医的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系统都在人体这个统一体中,是不可分离的。本文将基于中医的原理,从内分泌系统神经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基本功能着手,重点分析内分泌系统神经的相互作用。

  • 标签: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下丘脑 脑垂体
  • 简介:摘要神经是生物实现神经调节的基础,神经的稳定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调节各种生命进程的顺利进行,也能够调节人体各种体内循环的正常进行。神经作为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大部分,神经的稳定,关系着神经调节能否顺利和正常进行,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人体而言,神经的稳定是个人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对神经稳定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高中生视角出发,以多元化客观化的态度思考问题,试论神经稳定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神经系统 生命活动 重要作用 高中生视角
  • 简介:背景与目的:发生于神经的髓外浆细胞瘤罕见。本研究分析神经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3例神经髓外浆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EnVision法分析免疫表型(LCA、CD20、CD79a、CD3、CD7、PC、MUM1、CD138、Ki-67),PCR法分析IgH和TCRγ基因重排,并进行治疗随访。结果:3例神经髓外浆细胞瘤,2例发生于大脑,均为男性,年龄为48和64岁。1例发生于T10椎管内,女性,29岁。影像学均提示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病理学特征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样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间质内血管丰富或形成血湖,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免疫表型:3例之瘤细胞均表达CD79a,PC和MUM1,均不表达CD20和CD3、CD7。基因重排分析结果显示IgH基因均呈单克隆性重排。结论:神经髓外浆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能够帮助确定肿瘤细胞起源,诊断时应综合考虑,并排除多发性骨髓瘤。

  • 标签: 髓外浆细胞瘤 神经系统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基因重排
  • 简介:摘要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自体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等攻击神经为主要发病机制的自身免疫病。发生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分别以多发性硬化和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主要代表。二者皆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均有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针刺通过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髓鞘再生修复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总结近年来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以期为针刺治疗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更好的临床循证依据。

  • 标签: 针刺疗法 神经系统 综述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Erdheim-Chester病中枢神经受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患者男性,66岁。因额面部多发包块10余年,伴癫痫发作4年,近期加重入院。头颅CT示额部皮下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右侧额叶片状低密度影。MRI示右侧额叶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同时双侧硬脑膜、大脑镰不规则增厚、明显强化。额面部软组织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较明显强化。行额部包块切除术和脑膜、额叶病变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Erdheim-Chester病侵犯中枢。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Erdheim-Chester病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儿童中枢神经感染常见,以细菌、病毒和真菌为主,早期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进展快,致残和病死率高,早期合理抗感染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儿童中枢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策略,以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百草枯(paraquat,PQ)农药退出市场,其替代品敌草快(diquat,DQ)引起中毒的病例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DQ中毒的临床表现中,中枢神经损害相对常见,且较为严重,但具体的毒性机制并不清楚,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本文就DQ中毒所导致的神经损害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DQ中毒的认识。

  • 标签: 敌草快 神经系统 损害 中毒机制
  • 简介:摘要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肿瘤,随着危险度分层治疗的不断完善,其完全缓解率有了明显提高。然而中枢神经白血病(CNSL)仍是白血病死亡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儿童CNSL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围生期窒息(PA)患儿连续神经检查、大运动评估(GM)和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方法本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6~2020年在赫尔辛基大学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围生期窒息足月儿,于2周龄行Hammersmith新生儿神经检查(HNNE)及头MRI检查,3月龄行Hammersmith婴儿神经检查(HINE)及大运动评估。结果研究共纳入50例PA患儿,其中33例未患缺氧缺血性脑病(HIE),7例诊断为HIE 1度,10例诊断为HIE 2度。25例未患HIE的PA,有24例的HNNE检查有不典型症状,6例HIE 1度患儿有5例及全部HIE 2度患儿的HNNE检查有不典型症状。脑白质T2加权高信号患儿的HINE检查表现出不典型自发性运动者显著增多。结论无论是否患HIE,本研究中的大多数PA患儿在连续神经检查中均有不典型的神经症状。PA患儿(无HIE)的神经症状与HIE患儿相似。脑白质T2加权高信号在PA患儿(无HIE)的MRI中多见,与HINE的不典型自发性运动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三结构域蛋白(TRIM蛋白)家族属于E3泛素连接酶,具有广泛的分子功能,在神经中参与神经细胞的发生、发育、增殖和分化等。TRIM8是TRIM家族的一员,通过泛素化途径参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如炎症、肿瘤、细胞增殖等。在神经疾病中TRIM8参与癫痫、胶质瘤、卒中等的病理过程。该文综述了TRIM8在神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治疗神经疾病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三结构域蛋白8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中枢神经肿瘤磁共振分类诊断》于2014年4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院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院长、影像系主任余永强主编,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冯晓源、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组组长卢光明写序。全书共分为12章,按照WHO第4版中枢神经肿瘤的分类顺序撰写。

  • 标签: 分类诊断 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发行 余永强 第一临床学院 冯晓源
  • 简介:儿童脑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由一组异质性的疾病组成。其中髓母细胞瘤.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SPNET)和原发中枢生殖细胞瘤(CNSGCT)是最常见的儿童青少年中枢神经恶性肿瘤。这些胚胎源性肿瘤对放疗化疗较敏感,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是标准的治疗。然而,全中枢放疗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内分泌功能异常。国外已进行大量的联合化疗减少放疗剂量方面的临床研究。本文主要是复习有关儿童髓母细胞瘤、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和原发中枢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研究及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 标签: 童脑瘤 髓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 手术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前胎儿神经畸形彩超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产前检查诊治疑似为胎儿神经畸形孕妇11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孕妇孕期分别采用普通B超和彩色超声进行检查,以引产或分娩后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超声检查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阳性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110例孕妇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为胎儿神经畸形85例,发生率为77.27%。普通B超在产前胎儿神经畸形中诊断灵敏度为75.29%,特异性为64.00%。彩色超声在产前胎儿神经畸形中诊断灵敏度为91.76%,特异性为92.00%。彩色超声在产前胎儿神经畸形中诊断阳性率高于普通B超,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普通B超(70.91%vs.58.18%,1.82%vs.8.18%,6.36%vs.19.09%,P<0.05)。结论彩色超声在产前胎儿神经畸形中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可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提高阳性诊断率,可作为产前筛查胎儿神经畸形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 标签: 产前 胎儿神经系统畸形 彩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丁苯酞治疗神经变性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神经变性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金刚烷胺、胞二磷胆碱、多巴胺替代剂、神经节苷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评分为(51.3±3.6)分,对照组为(50.8±3.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ADL指数评分为(40.5±4.3)分,对照组为(47.3±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神经变性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神经变性病患者的理想方法。

  • 标签: 丁苯酞 神经系统变性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