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丁玲及其文学创作是近些年倍受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研究焦点,这不仅是因为丁玲的文学创作成就斐然、风格独具,更因为丁玲几乎在20世纪中国的每一个重要时期都留下了自己的创作印痕,以丁玲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无疑能从一个侧面和角度逼近和重新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真实境况,这对当下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的中国作家,与政治有着难分难解的纠结,对曾在政治的浪尖上翔舞、
简介:创造性思维来自于行动。当代建构主义教育观过度强调人在知识生产中的主观能动性。承认知识来自于人的思想,实际上陷入了西方二元论的泥潭。一元论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能来自于行动,创造性的教育必须以行动教育而不是思想灌输为中心。素质教育的方向就是落实知行合一的理念,努力构建一元论指导下的创造性教育。
简介: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话性影响深远。“苏格拉底对话”是辩证法对话,它认为真理产生于寻求真理的人们的对话中。作为智者发现真理的一种方法,它把深奥的人生哲理大众化,是“助产术”式的。“梅尼普讽刺”在传承“苏格拉底对话”的同时将它做了民间还原,其言谈或创作方式更加世俗化;它以戏拟现实为手法展现的“非圣无法”、“疾虚妄”的喜剧性,显示其对话的文学性特征。从“苏格拉底对话”至“梅尼普讽刺”,对话性经历了从初期辩证法的实践对话到文学性喜剧式对话的转变。
简介:与俄罗斯人接触,不难体会他们从待人接物的礼仪、谈吐、守时等等细小方面显露出的高素质和修养。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为世界文明留下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度,教育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和领先的地位。希望享受到文明、文化和知识的滋养,也许正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希望留学俄罗斯的理由之一。
对政治重轭下灵魂畸变的深层逼视与严厉拷问——评秦林芳新著《丁玲的最后37年》
创造性思维从哪里来——从对当代建梅主义教育观的批判开始
辩证法对话向文学性对话的转变——关于“苏格拉底对话”与“梅尼普讽刺”的再探析
留学俄罗斯不一定非选大城市——访俄罗斯驻华使馆教育参赞梅捷列夫·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