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45例,观察其疗效。结果45例均获18-24个月的随访,参照Kotmert评价标准优33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6%。结论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是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与免疫学分型的相互关系,分析并确立免疫分型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依据FAB分型初诊的72例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FCM)的免疫分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在40例经FAB分型诊断为AML的病例中,有38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与免疫表型相符合。2.28例FAB分型诊断为ALL的病例中,通过免疫表型的分析检测可明确的区分为T-ALL(9例)和B-ALL(18例)以及T、B混合型ALL(1例)。结论比较FAB与免疫学分型,在AML中白血病抗原表达的专一性不如ALL强,不如细胞学直观、分型仔细;在ALL中,免疫学分型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简介:目的分析2013—2015年清远市梅毒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清远市2013—2015年梅毒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年清远市共报告梅毒病例8646例,年均发病率为75.56/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8个县(市、区),其中发病数位于前4位的地区分别为清城区(2133例)、英德市(2026例)、佛冈县(1436例)和清新区(1251例),合计占病例总数的79.18%。男性4688例,女性3958例,男性发病率(78.70/10万)高于女性(72.1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主要集中在20-79岁年龄段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0.82%(7852/864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3764例,占43.53%),其次为家务及待业(3075例,占35.57%)。结论清远市2013—2015年梅毒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中、老年人群以及农民仍是梅毒防控的重点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影像特征,为临床判断老年肺结核提供必要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给予参与研究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检查,由2位权威医生进行审片,如审片结果存在差异,则交由另1位医生审阅,直至出现统一结果。观察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灶部位、X线胸片特征、诊断类型(疾病)。结果肺结核病灶在中肺叶38例、中下肺叶18例、下肺叶17例、单肺叶7例。X线胸片特征纤维化增殖病灶76例、胸膜增厚40例、空洞27例,伴肺不张15例。诊断类型(疾病结核性胸膜炎(单纯)21例、慢性支气管炎2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合并肺气肿20例、肺大泡9例、气胸4例。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灶主要集中在中肺叶,病灶多为纤维化增殖,但X线胸片影像无明显特征,不具影像规律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至2012年间我院儿科住院的30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分析轮状病毒肠炎发生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结果305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中,共有26例发生良性惊厥,发生率为8.52%,男15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5个月一5岁2月,平均年龄(19.04±2.33)月,1-2岁为良性惊厥的好发年龄,所有病例均为全身性发作,均于病程5天内发作,主要发生于1-3天,占,有10例在1次病程中发生多次无热惊厥,占38.5%,无一例为惊厥持续状态。所有良性惊厥病例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轮状病毒肠炎的1-2岁儿童易伴发良性惊厥,临床诊治时需注意,小年龄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病程前5天内,尤其是最初3天,要保持警惕,但良性惊厥预后好,无复发倾向,无需长期预防性治疗。
简介:[目的]对镇江口岸医学动物种群特征进行研究,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灭鼠措施.(方法]采用夹夜法和笼日法对镇江口岸的码头区、草灌区、生活区、仓库区4个生境中医学动物种群组成、生物多样性、种群相似性、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码头区和草灌区的医学动物种群均以黑线姬鼠和大麝鼩为主;生活区以褐家鼠与黑线姬鼠为主;仓库区以小家鼠与黄胸鼠为主.镇江口岸各生境医学动物种群的种类组成简单,各种群中的优势种明显不同,码头区和草灌区医学动物种群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春季各种群的肥满度均较高,各生境中以生活区医学动物种群的肥满度和生物量最高.[结论]根据对医学动物种群特征的研究结果,种学地开展媒介生物防制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介:目的应用MRI研究腰背肌退行性变规律及影像特征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来解放军第175医院影像科做MRI体检的体检者,按性别分组,每组再按年龄分为1~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岁以上8个组,共有16个研究组,每个研究组20例(从各年龄段中随机抽取),共320例。评价指标包括:(1)腰背肌厚度;(2)皮下脂肪与腰背竖脊肌MR信号比值;(3)多裂肌形态、信号及肌间隙的改变。对腰背肌厚度值和皮下脂肪与腰背肌MR信号比值在不同性别间及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应用Excel2003T-TEST返回Student’st检验的概率值,样本为成对检验。多裂肌形态、信号、肌间隙改变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应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Kruskal-Wallis检验。取单侧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除1~10岁年龄段外,其余每个年龄段男性组腰背肌平均厚度均大于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腰背肌厚度自1—30岁逐渐长大饱满,在30—70岁处于成熟的稳定状态,到70岁以后开始退变、萎缩、变细。皮下脂肪与腰背竖脊肌MR信号比值,男性组平均值大于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此比值自婴幼儿期开始逐渐增大,男性组在20~60岁趋于稳定状态,在60岁以后急速下降,而女性组在20—40岁趋于稳定状态,在40岁以后急速下降。在形态结构方面,年轻组多裂肌表现为形态饱满、轮廓平整、均匀低信号、肌内间隙不显示或呈单个线状或点状显示;老年组多裂肌表现为形态萎缩、轮廓凹陷、信号不均匀性增高、肌内间隙呈多发线片状、羽毛状或网格状显示。各种观察指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背肌生理性退变,女性早于男性,肌内脂肪变性早于肌形态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992~2007年新建县麻疹流行特征,为控制麻疹流行和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建县1992~2007年历年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年汇总表及麻疹个案调查表进行整理,对麻疹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1992~2007年新建县共发生麻疹733例,总发病率为7.2/10万。1998年发生过一次流行,发病率达25.56/10万,之后出现隔年出现一次小流行,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夏季节的3~6月份。发病率最高为乐化镇,发病率为18.05/10万。高发年龄组依次为0~5岁。男性与女性发病率为9.15/10万、5.05/10万。麻疹高发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和学生。结论提高人群的接种率、2次接种率、疫苗成功率、切实做到消除空白免疫,同时提前麻疹疫苗初种时间,加强麻疹的监控,控制高危人群、高发地区的发病,进而消除发病。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临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临床表现发热18例,咳嗽、咳痰、咳血、胸痛38例,不思饮食、意识障碍39例,合并高血压16例,心脏病12例,肺心病16例,脑血管意外12例,肾功能不全7例。本组60例患者,治愈14例,有效40例,无效6例,有效率90%。结论老年性肺炎具有特有的临床特征,因老年人年龄的增加与免疫功能下降,往往伴有各类并发症,因此针对老年性肺炎患者应给予快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才能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地区食管癌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为深入开展防治策略和方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全部食管癌患者病历资料(726例,男582例,女144例),以病人ID号码采集病人个人特征、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选择等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描述。结果研究发现:(1)患者来源于重庆64个区县,其中开县最多(7.9%)。(2)男女比例4:1,51~60岁组患者最多(78.7%)。(3)食管中段癌发频率最高(51.2%),以鳞状细胞癌为主。(4)食管癌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的占78.0%。(5)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1±1.0)h;平均住院天数为(21.8±9.7)d;围术期平均出血量为(406.8±242.5)ml。结论重庆市食管癌住院病例在个体特征、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应根据这些信息深入开展防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