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双模式健康教育结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双模式健康教育和焦点式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健康饮食知识、疾病诊断知识、日常生活禁忌知识及疾病常见并发症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各项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遵医嘱用药、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及病情自我监控等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模式健康教育结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
简介:目的对比骨搬运和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7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骨搬运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对位对线情况、骨愈合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骨折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5±17)vs(146±12)min],AKS膝关节功能评分[(165.7±15.2)vs(123.7±18.1)]和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88.6±3.6)vs(77.6±5.4)]提高,骨愈合指数[(42.0±2.0)vs(43.3±3.0)d/cm]降低,临床有效率高[61.1%(22/36)vs47.2%(17/36)],感染发生率低[5.6%(2/36)vs25.0%(9/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能够促进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患者手术前后及复发时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30例OTC(术后肺转移7例、局部复发23例)在术前、术后及复发时血清VEGF(serumVEGF,sVEGF)的水平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g及TgA的浓度,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肺转移组及局部复发组在手术前s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3,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97、14.140,P均〈0.05);肺转移组及局部复发组在术后sVEGF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77、11.500,P均〈0.05);术后2组sVEG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93、1.525,P均〉0.05);肺转移组及局部复发组在复发前后s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7.387、12.160,P均〈0.05),复发后肺转移组sVEGF较局部复发组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167,P〈0.05)。2组血清瞻浓度与sVEGF表达成直线正相关(r=0.786,P〈0.01)。结论sVEGF在DTC术前及术后复发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作为评估DTC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简介:目的:观察^60Coγ射线照射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后细胞周期的变化;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观察细胞照射后DNA分子损伤及修复情况。结果^60Coγ射线照射后,HUVEC细胞生长速度及增殖率降低,降低程度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HUVEC细胞周期出现G2/M期阻滞;HUVEC细胞出现明显的DNA双链断裂,γH2AX和DNA-PKcs表达增加。结论^60Coγ射线照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导致G2/M期阻滞,促进DNA断裂,相关修复蛋白表达增加。
简介:1前言心血管外科同时涉及了人体两个最重要的脏器--心脏和大脑.对于患者而言,任何一个脏器出现问题都是灾难性的.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死亡率升高、住院周期延长和巨额的住院费用[1].1954年,Gibbon[2]发表了第一篇成功应用体外循环(CPB)完成心脏手术的报道.同年,Fox和他的同事[3]就报道了心脏外科手术后一系列神经和心理功能异常现象.类似的报道紧随其后不断发表.到1960年后,心脏外科手术和脑损伤的高风险关系已经确立,但是各个单位的发生率差别很大.90年代后,心脏外科医生逐渐意识到:虽然心脏外科的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在不断下降,但是术后脑损伤依然很突出!1996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BorisYeltsin)进行了冠脉搭桥手术,激起了当时世界各地对搭桥手术的广泛关注.但是1998年4月的"USAToday"杂志报道了叶利钦术后恢复的情况,特别是描述了他出现工作时间减少、注意力降低和记忆力减退现象,这引起了心脏外科界对术后脑损伤的进一步关注.
简介: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3年后的预后情况,探讨该类患者如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确诊T2DM伴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行PCI或CABG治疗且病例及随访资料完整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分析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cerebralevents,MACCE)。结果3年期随访显示,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31.58%vs17.68%,P<0.01),PCI组心源性死亡(4.82%vs1.10%,P<0.05)、心肌梗死(4.39%vs1.10%,P<0.05)及再发心绞痛(17.27%vs10.50%,P<0.05)发生率较高。结论与PCI相比,CABG仍然是目前T2DM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更好方法。
简介:目的:探究高血压伴发合并症患者的中心动脉压与血管功能参数的变化。方法入选对象为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瑞金医院老年病科接受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的志愿者344例,其中正常对照组124例,单纯高血压达标组67例,高血压伴发合并症组153例。所有入组对象采用BPro?动脉脉搏波采集设备,结合A-PULSECASP?中心动脉压应用软件,采用改良型扁平张力法专利技术,实时监测无创中心动脉压,并检测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动脉反射波与收缩期巅峰之时差(PRT)等血管功能参数。结果高血压伴发合并症降压达标组CAS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单纯高血压降压达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高血压伴发合并症患者中,降压达标与降压未达标两组比较,前者CSAP明显低于后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伴发合并症患者积极控制外周血压有助于降低中心动脉压及改善血管功能,且中心动脉压与血管功能监测可以用于预测降压达标与否的临床预后。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181b(miR-181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1receptor,IGF1R)参与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和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传代培养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水平(Populationdoublings,PDL),将PDL≤8HUVECs定义为年轻细胞,PDL≥44HUVECs定义为衰老细胞,并检测miR-181b和IGF1R在年轻(PDL8)和年老(PDL44)HUVECs中的表达。PDL8HUVECs过表达或抑制miR-181b后,分别用MTS比色法、划痕(Woundhealing)和成管(Tubeformation)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等血管新生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法检测miR-181b对IGF1R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此外,给予缺氧刺激,观察缺氧应激条件下miR-181b对IGF1R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过表达miR-181b可抑制PDL8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22%(P〈0.001)、迁移能力23%(P〈0.001),对成管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PDL8HUVECs比较,miR-181b在PDL44衰老内皮细胞中上调64%(P=0.046),IGF1R的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调39%和45%(P=0.004,P=0.014)。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显示miR-181b可与IGF1R的3’UTR结合,但过表达miR-181b对IGF1R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在缺氧应激条件下,miR-181b可上调IGF1R的表达(P=0.005)。结论MiR-181b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等血管新生能力,这一作用与miR-181b在缺氧应激条件下上调血管发育相关基因IGF1R的表达相关,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简介:引言众所周知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大脑皮层对缺氧十分敏感,脑缺血缺氧时,氧化代谢障碍造成脑内乳酸性中毒,加重脑组织的缺血、水肿和坏死。各种氧疗对脑缺血、缺氧,改善脑水肿均有治疗作用。但无简便易行的仪机体缺氧变化进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中国汉族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药物基因组学关联因素。方法严格按照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募集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60岁以上患者,并给予常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采用光密度比浊法检测患者服用稳定剂量氯吡格雷后第5日的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SnapShot基因分型法检测氯吡格雷的代谢和作用通路上的候选相关基因变异型(包括PONlQl92R,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以及ABCBlC3435T)。结果在24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在候选的氯吡格雷代谢和作用相关基因变异型中,仅有CYP2C19*2基因型与氯吡格雷稳定治疗后的血小板反应性显著相关(P=0.001),其中CYP2C19*2携带者口服稳定剂量氯吡格雷第5日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46.1%±21.25%)显著高于非携带者(39.38%±19.44%,P〈0.001)。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经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等临床环境相关因素后,CYP2C19*2仍与患者稳定剂量治疗下的血小板聚集率密切相关,它能够解释22.2%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个体间变异(P=0.001)。结论CYP2C19*2是影响中国汉族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主要药物基因组学相关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于降低老年患者药物不良事件(ADEs)发生率及提高临床医疗安全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老年医学科及消化内科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老年患者(〉65岁)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两科均不使用PASS介入干预。第二阶段,老年医学科使用PASS介入干预;消化内科不介入干预。根据Naranjo评分表判定ADEs。比较两个科室前后阶段ADEs发生率、分布及严重程度,发生可预防ADEs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1)老年医学科介入干预后,可预防ADEs及重度可预防ADEs发生率下降(P〈0.01),消化内科前后阶段可预防ADEs及重度可预防ADE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两科室可预防ADEs中,重度事件所占比例多,干预治疗后,重度事件减少更显著。(3)老年医学科介入干预后,可预防ADEs相关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都有所下降(P〈0.01)。消化内科,前后阶段可预防ADEs相关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DEs在老年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越是严重的ADEs越可以防范。使用PASS对可预防性ADEs加强防范,有更多临床获益,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医疗隐患,降低病残率,提高临床医疗安全。但其仍存在一定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