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影响肺癌进展和预后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检测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标本中VEGF的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评价VEGF和MVD的关系、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现阳性高表达,其含量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直径越大、已有淋巴结转移,则VEGF含量和表达越高。在VEGF表达阳性的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通过调节和诱导肺癌微血管的生成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它可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潜能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血管生成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发病率低,临床诊治困难,本研究旨在提高对颅内H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6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预后情况,并且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5例行放射治疗,1例拒绝放疗。术后随访1~10个月,尚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颅内HPC生长活跃,血供丰富,尤其是位于大脑镰矢状窦旁时,因此要明确诊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应尽量全切,切除范围要广泛.放射治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 手术 放疗
  •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周期中的两个因子P16蛋白和CyclinD1,并探讨其与外阴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结果外阴鳞癌的阳性表达无论是病例数还是阳性指数与正常外阴皮肤、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D1的阳性表达在正常外阴皮肤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和外阴鳞癌之间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外阴鳞癌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Ⅰ+Ⅱ期肿瘤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而CyclinD1低于Ⅲ+Ⅳ期(P<0.05)。高、中分化的肿瘤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而CyclinD1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而且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yclinD1的阳性表达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论良性病变中P16蛋白的失活不明显。而在癌变后,P16蛋白的失活明显,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越下调。相反,CyclinD1是细胞增殖的促进因子,在外阴癌变后,CyclinD1表达明显增加,促进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CyclinD1和P16蛋白呈负相关。

  • 标签: P16蛋白 CYCLIN D1 外阴鳞癌
  • 简介:目的:探讨hTERT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抑制CM-319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脊索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hTERT正义寡核苷酸(SODN)和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CM-319脊索瘤细胞株72小时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hTERT的ASODN转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细胞生长都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SODN组细胞出现早期凋亡峰,细胞阻滞于S期,而hTERT的SODN则无此作用。ASODN组细胞凋亡率为16.01%,而hTERT的SODN组为2.3%。结论:端粒酶hTERT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脊索瘤细胞的增殖,且具有促凋亡作用。

  • 标签: 端粒酶 反义寡核苷酸 脊索瘤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分析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远期临床效果,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2月至2003年3月,经治的34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随访资料。临床效果评价指标:VAS评分、ODI评分、患者主观满意度、复发再手术情况等。详细记录病变的节段和突出类型。结果本组34例中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27.6(16~35)岁,平均随访137(120~159)个月。腰腿痛的平均VAS评分术后下降了7.15分。ODI评分术后平均下降了65.05分。末次随访患者对手术主观满意度的优良率为79.4%。性别与BMI对VAS评分ODI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影响。病变在L5~S1节段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的改善优于病变在L4~5节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包含型与包含型患者相比,术后ODIVAS评分改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4%的患者(13例)术后症状有复发:9例经保守治疗缓解;2例正在保守治疗;1例因原位复发再次行腰椎间盘切除术;1例因邻近节段突出,原手术节段椎管狭窄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结论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满意,且与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无相关性,与病变节段类型有相关性。青壮年患者术后症状复发率较高,但绝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好转。

  • 标签: 青年人 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 治疗结果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正>恶性肿瘤是现代难治性疾病,迄今为止,人类尚未找到治疗肿瘤的特效方法,因此,目前绝大多数肿瘤的基本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含义是:根据病人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肿瘤治愈

  • 标签: 肿瘤综合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 特效方 健脾益肾冲剂 扶正培本 中药复方
  • 简介:目的:了解恶性冬眠瘤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收集2例恶性冬眠瘤和4例粘液性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标本光镜常规切片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p,SMA,RMA,MyOD1,S100,PCNA,p53。冬眠瘤和粘液性脂肪肉瘤各1例取新鲜组织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恶性冬眠瘤与粘液性脂肪肉瘤有显著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不同;例1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改变相似,唯有超微结构不同。例2免疫组化与有腺泡样结构的肉瘤不同。结论:恶性冬眠瘤的诊断主要靠超微结构的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

  • 标签: 冬眠瘤 恶性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学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塞来昔布治疗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的疗效副作用。方法胃镜活检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78例(男41例,女37例,男女比例1.11:1)。随机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接受塞来昔布0.2,1次/d,po)和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特异性治疗),疗程均为6mo。治疗前,治疗3mo疗程结束各行胃镜检查1次。活检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x-2的表达。治疗过程中记录胃黏膜损害、肾功能损害、血清脂蛋白水平变化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治疗3mo时,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胃黏膜萎缩程度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塞来昔布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胃黏膜萎缩程度有所减轻,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塞来昔布组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未发现急性胃黏膜损害心脑血管事件;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水平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明显抑制胃黏膜cox-2蛋白的表达,提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应用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 塞来昔布 COX-2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CD34抗体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HCC患者手术切除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IGF-Ⅱ、VEGF和CD34的表达,分别对IGF-Ⅱ和VEGF表达进行积分光密度值(IOD)测定,对CD34阳性组织进行MVD计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GF-Ⅱ在HCC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IOD值分别为55940.00±44570.41、83688.81±64460.15和0;VEGF的IOD值分别为37315.79±27315.09、38181.70±33391.02和2528.96±1445.21。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相比,IGF-Ⅱ和VEGF的I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IGF-Ⅱ的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的I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肝癌组织MVD值为42.10±20.63,癌旁组织MVD值为28.96±8.55,正常肝组织MVD值为17.70±9.6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Ⅱ、VEGF和MVD的表达都与淋巴结或肝内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且IGF-Ⅱ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IGF-Ⅱ和VEGF共阳性表达组MVD值为44.24±21.22,高于IGF-Ⅱ和VEGF共阴性表达组MVD值(19.25±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GF-Ⅱ在HCC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P〈0.01),随着IGF-Ⅱ强度的增加,VEGF表达增强。结论IGF-Ⅱ在HCC中表达显著增加,并可能诱导VEGF和MVD的过表达,且与HCC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4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的诊断指标形态变化,加强对其形态学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病例29例,对其浸润行为,生长方式、细胞核形态变化等辅助特点进行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HE染色多指标形态学和半定量分析。结果29例中,乳头状癌26例(89.7%),其他类型癌3例(10.3%)。主要指标为浸润局部组织、瘢痕样胶原、周围软组织、包膜或血管: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分别占86.2%/96.6%,100%/100%,37.9%/41.4%,13.8%/41.4%或0.0%/10.3%;辅助指标为沙砾体、坏死或细胞异型性: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分别占62.1%/58.6%,13.8%/10.3%或37.9%/24.1%。对26例乳头状癌,冷冻与石蜡切片在毛玻璃样核、核沟、假包含体、核内空泡、核密度乳头分枝密度等多指标观察,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除浸润包膜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与石蜡切片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的诊断主要指标靠见到局部组织、胶原和周围软组织等的浸润;参考指标和进一步分型靠肿瘤生长方式、毛玻璃样细胞核等特点。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病理诊断 冷冻切片 形态学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趋势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50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01例患者中除失访13例外,余患者5年生存率为93.8%,10年生存率为84.8%。在随访期内,术后颈部复发率为3.59%。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着不恒定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采用合理的区域清扫术对减少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部 淋巴结 转移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观察药物与手术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21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病理检查等情况.采用利福平和四环素链霉素联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均采取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其中3例加内固定治疗.结果(1)21例均有与羊、羊皮、羊肉接触史.本组病例均有发热,多为典型波浪热.腰部疼痛7例,脊柱,四肢大关节肌肉痛14例,经治疗后均遗有位置固定的腰痛;均有乏力,多汗,食欲减退,消瘦.(2)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灶除1例为T11~12,余均分布于腰椎.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硬化、增生,新生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隙变窄较结核轻,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无死骨形成.(3)化验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阳性,虎红平板凝集试验15例+++、4例++、2例+.血沉增快21例,为35~110mm/h.(4)超声检查见肝脾肿大6例,腹腔间隙积液3例.(5)病灶清除后均留标本送病理检查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之诊断.(6)对初治6例和复治15例均采用利福平、四环素,链霉素药物治疗的同时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疼痛即刻缓减,2周疼痛消失,血沉开始下降.2~3个疗程血沉恢复正常,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转为阴性.结论布氏菌杆性脊柱炎可以通过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特殊的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利福平、四环素、链霉素联合治疗的同时手术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布氏杆菌 脊柱炎 诊断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Ral-相互作用蛋白76(RLIP7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132例食管鳞癌组织和54例正常食管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RLIP76和VEGF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RLIP76和VEGF在13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89/132)和71.2%(94/132),高于正常食管组织的11.1%(6/54)和18.5%(1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RLIP76、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RLIP76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02)。RLIP76阴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34个月,高于阳性表达者的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EGF阴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32个月,高于阳性表达者的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RLIP76和VEGF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RLIP76和VEGF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癌作用,RLIP76有望成为食管鳞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食管鳞癌 Ral-相互作用蛋白76(RLIP7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 简介:死亡如同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对于一名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死亡更是笼罩在心灵上空的一朵雨云,随时可能降临却又无法躲闪。作为一名医生,是患者临终前最后的见证者和帮助者,有责任帮助患者度过骄阳下的最后一站。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死亡教育 临终关怀 临终前
  • 简介:目的:探讨下调乳酸脱氢酶-A(lactatedehydrogenase-A,LDHA)对胃癌细胞凋亡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产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转染)、siNC组(转染control-siRNA)和siLDHA组(转染LDHA-siRNA),脂质体转染48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inase3,Cleaved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ROS水平,比色法分析细胞内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glutathione,GSS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LDHA组细胞的凋亡率、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ROS水平和GSSG含量均显著升高,而LDHAmRNA表达和LDHA、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iNC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CleavedCaspase-3、LDHA、Bcl-2和Bax蛋白表达、LDHAmRNA表达、ROS水平和GSS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LDHA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有关。

  • 标签: 胃癌 乳酸脱氢酶-A 细胞凋亡 ROS
  • 简介:目的研究子宫颈正常上皮组织、慢性炎症组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组织子宫颈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的浸润程度、分布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肿瘤局部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颈上皮、15例慢性炎症组织、30例CIN组织4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DC的浸润程度和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子宫颈癌组中DC高度浸润13例,低度浸润27例;CIN组中高度浸润24例,低度浸润组6例;慢性炎症组中高度浸润11例,低度浸润4例:正常对照组中高度浸润10例,低度浸润5例。CIN组的DC高度浸润率高于宫颈癌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与炎症组DC高度浸润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DC高度浸润率小于正常对照组和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其浸润程度可反映肿瘤局部的免疫状态,为宫颈癌预后的判断和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子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检测WTI和P53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在卵巢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浆液性癌各40例中的WT1和P65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卵巢浆液性癌中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WT1在卵巢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浆液性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5%、72.5%和9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53在卵巢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浆液性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27.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T1和P53可能参与了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卵巢浆液性肿瘤 WT1 P53
  • 简介: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妇女型别特异性HPV持续感染的情况转归。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和病房自愿接受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维吾尔族妇女为筛选对象,利用HC-ⅡHPVDNA检查和凯普HPV导流杂交分型技术确定HPV感染和型别,对筛查结果为HPV感染慢性宫颈炎的妇女,通过问卷调查和36个月的随访,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持续感染影响因素。结果:HPV型别特异性持续感染率在12、24、36个月的复查时分别为25.5%(65/255),15.7%(40/255),11.0%(28/255);在随访12个月时HPV>1000段相对于病毒载量1≤HPV≤100妇女型别特异性持续感染的风险增加2.40倍(95%CI:1.11~5.15);随访24个月、36个月,发现单一型别比多重感染更容易发现型别特异性HPV持续感染(OR:3.07,95%CI:1.23~7.68;OR:4.31,95%CI:1.10~16.90);随访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发现HPV16阳性比非HPV16型发生型别特异持续感染的风险增加(OR:4.81,95%CI:2.63~8.18;OR:2.73,95%CI:1.08~6.88;OR:4.69,95%CI:1.10~19.97)。结论:HPV16阳性、极高病毒载量、单一感染是维吾尔族妇女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该人群的随访检测。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亚型 转归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肿瘤疼痛患者的疼痛、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的骨肿瘤疼痛患者,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患者以中度疼痛(48%)为主,干预后以轻度疼痛(56%)为主;干预后轻度疼痛患者多于干预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少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3.5±3.8)、(42.6±3.9)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52.4±4.1)、(51.8±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SAS、SDS评分≥50分的患者分别占4%、3%,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的2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骨肿瘤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肿瘤疼痛 疗效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术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C)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简称胃肠癌,下同)术后的疗效并发症。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00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术中术后CHPPC联合全身化疗组(治疗组,n=100)单纯全身化疗组(对照组,n=100),治疗组行腹腔热灌注保留化疗4次,之后行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行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两组疗效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腹胀肌酐升高发生率(73%,14%)显著高于对照组(14%,4%),P均〈0.05,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治疗组腹腔局部复发率(13%)显著低于对照组(33%),P〈0.05;远处转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VS.33%,P〉0.05)。治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33%,P均〈0.05。结论胃肠癌术中术后进行CHPPC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能改善局部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远期疗效,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胃癌 结直肠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全身静脉化疗 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