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每月盲法抽取我院2009-2011年度门诊患者处方2000张,通过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排序法和药物利用指数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2009-2011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占所有处方的比例均小于20%且逐年下降,抗菌药物金额也逐年减少。金额构成比排序前5位的抗菌药物种类有第3代头孢菌素、青霉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金额构成比排序前5位的药物有头孢地尼、头孢唑肟、莫西沙星、依替米星、阿奇霉素,其中头孢地尼金额构成比在3年均排在第1位。2009年DDDs值排在第1位的是阿奇霉素口服制剂,2010年是头孢呋辛酯口服制剂,2011年是阿莫西林口服制剂。2009年DUI≤1的不同剂型的抗菌药物占79.6%,2010年的占84.8%,2011年的占67.3%。结论:该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需进一步提高,应从制定使用权限、规范医生使用抗菌药行为等加强使用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 进一步探究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探究目标以2021年2月-2022年1月80例病人为主,探究研讨80例病人年龄分布规律、药物注射天数与剂量、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结果:46-59岁(18/80)22.50%以及≥60岁(29/80)36.25%临床不良反应最高。同时,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临床发生率(18/80)22.50%,仅次于红花注射液(25/80)31.25%。且消化系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15/80)18.75%,仅次于神经系统(20/80)25.00%、皮肤系统(26/80)32.50%。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应持续加强用药监管力度,大幅度提高用药合理性。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门诊患者对采血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方式。 方法 从医院中2023年1月份到5月份收治的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这些门诊患者采取面对面的调查工作,了解门诊患者对采血知识的认知情况。 结果 通过对100例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部分门诊患者对检查肝功能、血脂项目应该采取空腹采血等情况认知不充分。结论 掌握的一定的采血知识能够帮助门诊患者更好地就医诊疗,也可以帮助医生根据采血情况准确判断病灶,针对当前部分门诊患者采血知识认知不全面的问题,需要医院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门诊患者对采血知识的认知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心已婚女性乳腺及妇科疾病检出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中心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500例已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乳腺以及妇科疾病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疾病检出率以及妇科主要疾病的分布情况。结果:经回顾性分析,<30岁、31~40岁、41 ~ 50岁分别是乳腺增生人数占比率最高,为42.22%、29.57%、36.69%,51 ~ 60 岁、> 70 岁为子宫肌瘤占比率较高,为38.46%、40.43%;2016-2019年已婚女性体检者乳腺、妇科疾病检出率中,乳腺增生检出率逐步下降,子宫肌瘤、前庭大腺囊肿、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卵巢囊肿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针对大样本女性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该地区妇科疾病分布情况,为采取措施保障女性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02/2020-08月在某院儿科住院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有无AAD将患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患儿AAD的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纳入的231例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共有58例(25.11%)患儿出现AA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0.685,95%CI:0.480~0.979)为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AAD的保护性因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天(OR=1.435,95%CI:1.018~2.022)、二联用药(OR=1.468,95%CI:1.036~2.081),三联用药(OR=1.379,95%CI:1.021~1.86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1.505,95%CI:1.096~2.068)及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OR=1.429,95%CI:1.018~2.006)为危险因素(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疗效。方法:将128例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28例老年患者中,二联用药47.7%。三联用药25.0%,其中CCB类、β-B类服用依次为35.2%、30.5%。常用降糖药二联用药率57.0%,三联用药率为20.3%,磺脲类39.8%、双胍类38.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5.9%。患者入组时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初次就诊测量值(P<0.05)。结论: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其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可采用联合用药科学、合理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吸入剂使用及自我管理情况进行干预的影响。方法:COPD患者共82例,均在2022年01月—2023年06月期间入院行吸入剂治疗。按照掷骰子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执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执行药学服务干预。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情况、吸入技术掌握情况、患者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情绪控制评分。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观察组的自我管理情况、吸入技术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率均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情绪控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情绪控制评分评分较低(P<0.05)。结论:执行药师干预,可以使COPD患者的吸入技术掌握情况得到提升,同时,还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实施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7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35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予以温针灸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面部神经肌电图(潜伏期、波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比较患者的面部神经肌电图,显示为P>0.05;治疗后,实验组面部神经肌电图潜伏期比参照组低,波幅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实施温针灸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肌电图,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产后个性化护理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收的70例产妇,通过数字随机抽样,将本次研究中的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个组别,每组3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产后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经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个性化护理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阿莫西林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药学分析。方法 对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阿莫西林治疗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100例病例展开分析,以明确阿莫西林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发生时间,以及给药途径、剂量及频次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1)100例病例发生46例(46.00%)过敏反应、20例(20.00%)消化系统反应、15例(15.00%)神经系统反应、8例(8.00%)心血管系统反应、7例(7.00%)泌尿系统反应及4例(4.00%)血液系统反应。(2)阿莫西林用药1-7d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51.00%),其次为用药15d后(17.00%)、用药0.5h内(14.00%)、用药0.6-1h(11.00%)、用药8-14d(7.00)最低。(3)阿莫西林口服,0.5g/次,3次/d所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为89.00%较静脉滴注,0.3g/次,1次/d 的11.00%更高。结论 阿莫西林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需加强关注,并予以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以确保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简介:目的:了解常用抗感染药物在我院儿科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儿科2005年4月~6月出院病例284份,统计患儿性别、年龄、疾病名称、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是否有外院治疗史、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根据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使用种类、药敏试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为97.9%,共涉及7类22种抗感染药物;使用频度排序前3位的是:利巴韦林、头孢曲松、克林霉素;药敏试验率为10.1%;单一用药率18.2%,联合用药率81.8%.结论: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普遍,存在"大包围"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