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长三角城市群的物流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碳排放增加的挑战。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文章基于2013-2023年间长三角物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使用IPCC法估算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的碳排放量,并构建LMDI分解模型,根据各省市能源、经济、人口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四省市物流业碳排放在过去十年中总体稳定增长,各省市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碳排放量也有所差异。经济增长与人口规模对于碳排放量起到正向驱动作用,能源结构升级对于碳排放量起到抑制作用。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应当结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兼顾能源、经济与人口,因地制宜发展物流产业,提升低碳减排技术,改善能源结构,积极落实碳减排制度。
简介: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诊断问题区域是实现空间治理和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形流"理论,聚焦于人的活动,构建"要素耦合分析—问题时空诊断—因果关系解析—策略有效调控"的方法体系,通过"人流活动—用地布局"和"人流交互网络结构—功能要素集聚的等级结构"耦合协调模型,量化形态要素与流动要素的耦合关系,识别并诊断不耦合现象,并以青岛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在耦合协调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心城区大部分地区表现出高耦合协调度,而低耦合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边缘、外围新区、城乡结合部及区县交界地带,并呈现集聚状态;老城区部分区域因功能外迁及功能过于单一,形成点状低耦合区域.分析发现,POI功能复合度、地均GDP、平均房价、建筑密度、道路密度、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公交站点覆盖率、坡度、海岸线吸引...
简介:基于景观社会研究视角,依循"权力争夺—景观生产—空间异化"的逻辑脉络建构创新型街区的景观生产机制.并以南京悦动·新门西创新街区为实证对象,分析其景观开发中的权力倾斜、创新景观的移植与再生产、空间的精英化赋能等生产历程,以及实、虚两类空间景观生产动因与方式,指出创新街区的更新过程本质上是由政府以城市形象营销捕获土地收益、开发商和企业品牌增效获利、各类媒体收获流量、游客和居民的消费欲望共同驱动下,经由"景观营销"所完成的空间生产过程.进一步反思了创新空间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景观正义问题以及"空间魅化"陷阱,提出了对创新空间建设的再认知与再思考.
简介:摘要:会泽县金钟街道的财政状况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对城市整体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对街道财政的深入研究,探讨了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多重作用及运行机制。研究发现,街道财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有效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其财政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也为街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金钟街道财政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在面临大客流时的客运组织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大客流客运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指出其对于提高车站运行效率、确保乘客安全与满意度的关键作用。提出了针对大客流客运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策略,通过这些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面临大客流时的运营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建议。
简介:基于"租差"理论与"自然资本论"思想提出"自然租差"概念,尝试将自然资本视为地租的一部分,对传统租差模型进行修正,用于描述工业遗产更新规律.并以北京首钢园更新实践为例,将其分为"租差"的显现、积累、分配与实现四个更新阶段,分析验证各阶段租差变化特征,探讨适应当下城市化进程的工业遗产更新机制.以期提升我国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水平,实现其生态环境的修复、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多方利益的合理分配.
简介: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的提出为在新时代推进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创新,推动构建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与实践指向。因此,基于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案例,探讨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建构路径,已经成为新时代提升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议题。
简介: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发展理念下,城中村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在城中村改造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磁县鼓楼街区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实践为例,深入探讨政府角色转变和公众参与实践的具体做法.研究发现,政府从"企业型"向"公益型"的转型和全流程的公众参与是推动城中村改造的关键因素.同时,形成公共利益导向的价值观在城中村改造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丰富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体系,为推动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简介: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高度城镇化的超大城市,如何在城市旧区改造中实现空间与功能的协调共生,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共同营造城市社区美丽家园,是推动当前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任务。因此,结合城市社区更新实践,深入分析城市社区生活空间改造和使用的过程,探究城市社区更新中的多主体行为关系,发掘以城市空间改造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已经成为提升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大实践议题。
简介:应用Ucinet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使用DEA模型测度协同创新效率,并探究协同创新网络和协同创新效率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2005-2020年间,七大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创新节点、持续协同节点、网络密度、网络规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已经处于或呈现了网络化协同创新的结构特征.2)京津冀呈现DEA有效,即创新效率趋于最优,其他城市群创新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与最优状态尚存在差距,主要原因为协同创新要素的投入规模未达到所需的最优规模.3)网络结构对协同创新效率影响显著,其中,网络密度呈强负向作用,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网络中心势呈弱负相关.基于以上分析,从城市群网络结构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