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6例经CT证实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15例行同侧血肿清除术,6例行脑挫伤挫裂脑组织清除术,21例行气管切开术。按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7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高,重残率高。早期CT、MRI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例大面积出血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出血危险因素的管理、再出血诱因的预防、及时的并发症处理和预防。结果50例患者38例病情趋于稳定,逐渐恢复;4例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多脏器功能衰竭转ICU进一步监护;5例颅内压明显增高,出现脑疝转脑外科手术治疗;3例出现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发脑疝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以上方法是抢救患者生命有力的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率的重要保证。
简介:目的总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早期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大面积皮肤撕脱伤62例,修复了73处创面病例情况,总结早期修复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62例73处创面,有24处应用带蒂轴型皮瓣修复,9处应用邻位皮瓣修复,19处应用中厚皮游离移植修复,21处应用反取皮,修剪成薄中厚皮移植修复了创面;术后有8个皮瓣边缘有1—2em坏死,经过换药和再植皮而愈合,其余皮瓣、皮片成活良好,质地柔软,6处皮瓣外观臃肿感(3例经再次手术削薄),基本上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保存了肢体,修复了创面,防止了肢体疤痕挛缩畸形。结论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早期及时清创,应用轴型或邻位皮辩、中厚皮或反取皮后移植,安全有效,创面修复满意,应用联合移植方法可以修复更大面积的皮肤撕脱伤创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介入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临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及心功能。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生命体征及心功能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通过直接作用于血栓形成部位,恢复血流通畅,以及对肺动脉压力和右心负荷的影响,有助于改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及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分析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4年患者口内局部力分布与咬合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调整和长期维护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分别于修复后2周和3、6个月以及1、2、3、4年复查,采用咬合纸和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检查咬合,记录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和对照牙(种植单冠同颌对侧同名牙)的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种植单冠咬合时间与牙列咬合时间的比值)。同时,通过牙线和金属邻接触检查片检查种植单冠邻接触情况,并记录种植修复相关机械并发症。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选取同时具备相邻随访时间点结果的患者数据,分析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对照牙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的相邻随访时间点差异;统计所有数据,比较相同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力百分率的差异。应用“对数-补对数”模型,以性别、年龄、修复时间为控制变量,分析修复体饰面瓷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力百分率的相关关系。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2.8±12.9)岁(23.9~70.0岁);共纳入37件种植单冠,随访(38.3±15.2)个月。修复后2周至3个月种植单冠力百分率从(7.0±4.2)%显著增加至(9.9±6.8)%(P<0.05),对照牙力百分率则从(13.1±6.1)%显著减少至(11.4±5.5)%(P<0.05);修复后1、2、3年种植单冠力百分率均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P<0.05)。修复后3和6个月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分别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P<0.05),其余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的咬合时间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的比较中,修复后2周种植单冠力百分率[(7.5±4.2)%]显著小于对照牙[(13.8±6.0)%](P<0.01),修复后4年种植单冠力百分率[16.7%(8.6%,32.4%)]显著大于对照牙[9.5%(4.9%,18.0%)](P<0.05);其余各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力百分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4年37件种植单冠68个邻接触位点的邻接触丧失累计发生率为32%(22/68),修复体松动发生率为8%(3/37),饰面材料破损发生率为16%(6/37),且饰面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力百分率呈弱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4年内,局部牙列咬合接触随时间发生变化,表现为种植单冠力的增加和咬合时间的提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影响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牙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30例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共计30颗牙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为观察组,一组采用咬合调整治疗,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为(4.43±1.42)mm,全口平均附着丧失为(2.66±1.35)mm,平均出血指数为(2.21±0.65),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咬合时间的改变值为(1.21±0.46)s,咬合受力百分比改变值为(2.31±0.65)%,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与咬合调整治疗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在改善炎症表现、出血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牙周基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牙力学情况。
简介: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MRI在评价RW咬合板(RW-splint)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检查的TMD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共64侧颞下颌关节的MRI图像,总结TMD的MRI特征;其中21例患者进行RW咬合板治疗,治疗前、后均行MRI扫描,测量关节盘-髁突角度及关节盘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4侧颞下颌关节中,46侧关节盘形态异常,其中可复性前移位21侧、不可复性前移位25侧;46侧髁突均可见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骨皮质缺损,其中13侧髁突运动过度、5侧髁突运动受限;10侧关节腔内可见积液。21例患者RW-splint治疗后,可复性前移位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由(25.7±2.6)°减小至(19.1±1.6)°;关节盘长度(11.1±1.3)mm缩短至(9.1±0.7)mm,治疗前、后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及关节盘长度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角度)=2.889,P(角度)=0.014;t(长度)=2.354,P(长度)=0.023);不可复性前移位患侧盘突角度由(26.4±2.3)°减小至(24.1±2.1)°,关节盘长度(12.0±1.3)mm缩短至(11.9±1.2)mm,治疗前后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关节盘长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角度)=1.897,P(角度)=0.082;t(长度)=1.076,P(长度)=0.124)。结论MRI不仅能够无创、准确诊断TMD,而且能够客观评价RW-splint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