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晚期肺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疗效。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3年1月,对42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结果42例总有效率达71.4%。其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结论该方法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轻,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大规模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的有效药物和方法,观察阴阳液防治慢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中医阴阳理论为基础.将慢支分为两大症型;肾阳虚型和痰热气滞型,并主以温阳益气、清热化痰为组方原则,研制了阳液和阴液。132例慢支病人按病期分成慢支预防组和慢支治疗组。各组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以阴阳液为主要预防或治疗药物,预防用药时间每年不少于50天,连续2年以上;而对照组则治以相应的西医治疗。结果以阴阳液预防慢支的显效率为52.65%,总有效率为90.63%,优于单纯以西药预防的效果(P〈0.05);阴阳液加西医冶疗慢支急性发作期的显效率和单纯西医治疗效果相近,但治疗有效时间明显缩短,与单纯西医治疗的有效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支以阴阳液预防治疗后,肺功能发生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此变化。结论阴阳液为高效低毒制剂,阴阳液或联合西医防治慢支显著疗效,是大规模防治慢支的有效途径。
简介: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通气功能情况与正常人有何异同.方法选择病程小于3年的老年哮喘缓解期患者21例(A组)、青壮年哮喘缓解期患者20例(B组),健康青壮年15例(C组),比较三组之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VC%、FEV1/FVC、FEV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VC%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MF%、V75%、V50%、V2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小气道通气功能仍不正常,存在气流受限,需维持缓解期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
简介:婴幼儿支气管炎为小儿的常见病,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多见,其病因大多为细菌和病毒所致。中医古代医籍无支气管炎的名称,归咳嗽范畴。认为小儿脏腑柔嫩,形气未充,气血相对不足,加之小儿“肾常虚”,肾气虚弱可致肺脾气虚,肺气虚,肺卫不固,易受风邪侵扰,不论风寒或风热侵入,均可耗伤肺脏津液,致粘痰壅阻气道使肺气更虚失其肃降功能而致咳喘。婴幼儿肺脏娇嫩,肺气不足,肾气虚弱而温养肺气无力,故造成肺气更虚,病邪乘肺肾虚弱而侵入,致肺失宣降而咳嗽气喘。因此,小儿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以宣肺平喘止咳为主,“急则治标”,发病时治肺;辨证加入相应的药物以提高疗效。现就小儿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概述如下。
简介: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毛细支气管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3年1月~6月门诊及住院的58例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X线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偏小在2岁以下,其中1~6月患儿42例,占72%。在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的发作性喘憋,X线检查大部分病例初期即出现明显肺气肿。病程1周内病毒抗体阳性39例(6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28例(48%)。临床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10天左右恢复,预后好。其胸部X线表现为:双肺阻塞性肺气肿43例(74%),肺间质浸润性病41例(71%),小叶浸润性病变20例(34%),节段浸润性病变3例(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婴幼儿哮喘相混淆。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能够及时准确作出诊断。
简介:机械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中,与其相关的并发症甚多,其中意外拔管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非计划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或插管脱落。它既可以是病人自行拔管造成,也可以是护理治疗中意外拔除,少数是由于气管气囊破裂漏气及气管导管阻塞引起,其发生率占3%~16%。妥善处理非计划拔管有可能缩短插管时间而改善预后,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反之,病人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终止病人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拔管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以便今后在ICU工作中加以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部周围型块状阴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在DSA下对59例周围型块状阴影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取得肺组织同时进行刷检,进行病理检查,并对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纤支镜肺活检结合刷片检查对肺周边块状阴影确诊率达50.8%,其中肺癌的确诊率为49.15%,包括腺癌6.8%,鳞癌28.8%,小细胞未分化癌1.69%,肺泡细胞癌3.39%,淋巴瘤1.69%,结核1.69%。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肺部周围块状阴影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方便、易行、安全、花费较少且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