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单馈点背腔环形缝隙天线阵中,对单环进行了研究复现,并对双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以此分析环数的增加对天线功率和增益的影响,并验证了分析多环的一种简便算法。在数学建模部分,应用矩量法计算出了口径场分布和方向图,并推导出了增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对78例可疑肿瘤骨转移的患者行99mTc-MDPSPECT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阳性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8例,与其他影像学(CT、MRI、X线)诊断结果对照42例,与随访1年结果对照28例,计算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与这些对照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并对两者诊断符合率行χ2检验。结果78例患者全身骨显像骨骼系统可见169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经过SPECT/CT融合显像发现其中1处为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病灶,23处为骨质增生性病变,10处系外伤、手术所致,135处为骨转移肿瘤导致的成骨性病灶或骨质破坏。全身骨显像诊断与对照方法诊断比较,全身骨显像肯定性诊断总符合率81.8%(45/55),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0%(22/25),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76.7%(23/30)。SPECT/CT融合显像肯定性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7.1%(68/70),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32/32),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94.7%(36/38);肯定性的诊断符合率SPECT/CT融合显像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335,P<0.01);肯定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SPECT/CT融合显像明显优于全身骨显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5)。结论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增益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简介:摘要睡眠呼吸暂停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呼吸环路增益(LG)的异常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因此,准确测量评估LG,筛选出LG异常的患者有助于实施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目前,已有多个LG测量方法用于临床实践。本文将总结LG测量的各种方法,并对其优劣特点进行评价。
简介:目的探究可训练助听器增益训练功能开启的时间对可听度及噪声下言语理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试验将36名助听器初戴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的增益训练功能在助听器验配当天开启,而对照组的增益训练功能在验配1个月之后开启。经过三个阶段为期10周的增益调节和听觉适应后,采用言语清晰度指数(speechintelligibilityindex,SII)、噪声下言语测试(HearingInNoiseTest,HINT)、助听响度问卷调查表(ProfileofAidedLoudness,PAL)和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InternationalOutcomeInventoryforHearingAids,IOI—HA)对助听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验配后第8周的轻声可听度有明显差异,但主观言语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61%的受试者更倾向于使用增益训练后得到的优化增益,并且希望继续使用增益训练功能。结论提前开启增益训练功能虽然对最终获得的优选增益有影响,但对助听后言语理解度没有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在本文研究将100例肿瘤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之间,采取SPECT-CT融合显像方式,分析诊断后的效果。结果:在100例患者诊断中,诊断率为89.00%。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增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传统心肌灌注显像(MPI)半定量参数相比,碲锌镉(CZ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动态MPI测定的心肌定量血流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及其增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完成CZT SPECT动态MPI定量血流测定的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CZT SPECT测定MPI半定量参数(负荷积分、静息积分和差值积分)及心肌定量血流参数[静息心肌血流量(rMBF)、负荷心肌血流量(sMBF)和心肌血流储备(MFR)]。根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分别以任意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两种情况作为判断狭窄的阳性参考标准,将患者分为狭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心肌定量血流参数及半定量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种类型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98例患者,年龄(62.1±8.7)岁,其中男性66例(67%)。在患者水平,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为阳性标准时,狭窄组(58例)左心室sMBF(LV-sMBF)[(1.36±0.45)ml·min-1·g-1比(2.09±0.64)ml·min-1·g-1]和左心室MFR(LV-MFR)[(1.45±0.43)比(2.17±0.54)]均低于对照组(40例);狭窄组负荷总积分和差值总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为阳性标准时,狭窄组(38例)LV-sMBF[(1.19±0.34)ml·min-1·g-1比(1.94±0.63)ml·min-1·g-1]和LV-MFR[(1.34±0.35)比(2.00±0.58)]均低于对照组(60例);狭窄组各半定量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血管水平,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50%为阳性标准时,狭窄组(122支)sMBF[(1.26±0.49)ml·min-1·g-1比(1.95±0.70)ml·min-1·g-1]和MFR[(1.35±0.46)比(2.05±0.65)]均低于对照组;狭窄组负荷积分和差值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为阳性标准时,狭窄组(74支)sMBF[(1.12±0.41)ml·min-1·g-1比(1.84±0.70)ml·min-1·g-1]和MFR[(1.25±0.38)比(1.93±0.66)]均低于对照组(220支);狭窄组各半定量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为阳性标准时,ROC曲线示心肌定量血流参数诊断冠心病的AUC和95%CI为0.830(0.783~0.877),其灵敏度(86.1%比61.5%)、特异度(82.6%比73.8%)、阳性预测值(77.8%比62.5%)、阴性预测值(89.3%比73.0%)和准确度(84.0%比68.7%)均高于半定量参数(P均<0.05);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为阳性标准时,心肌定量血流参数诊断冠心病的AUC和95%CI为0.832(0.785~0.879),其灵敏度(89.2%比67.6%)、阴性预测值(95.5%比86.2%)和准确度(80.6%比68.0%)也均高于半定量参数(P均<0.05)。结论与传统SPECT MPI半定量参数相比,CZT SPECT心肌定量血流参数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较高,具有较佳的诊断增益价值。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气冷却天线微波消融热场的特性,探索计算机模拟预测气冷却天线微波温度场的方法。方法在体模实验中精确布置测温点,获取微波温度场的温升规律,在Pennes生物传热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建立气冷却天线微波消融的热作用数学模型,对3种加热功率作用时间下热凝固范围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和预测。并在离体猪肝上进行校正检测。结果①3种功率下dT/dt分布各不相同,且后向温升大于前向;②离体猪肝实验时温升曲线及凝固范围实测值与模拟值均有较好的吻合性;③气冷却式微波天线可有效降低杆温,且后向未出现冷区。结论肝脏体模、离体猪肝实验证明,气冷却微波消融在低杆温状态下可以形成较理想的类球体凝固。
简介:分子影像学是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对人或其他活体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可视化、特征化和监测的科学,其迅速发展使疾病诊断由传统的解剖形态学向功能、代谢、受体和基因的分子水平转化。核医学作为最成熟的分子影像技术,其所用设备也从单模态发展到双模态,其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较三相骨显像鉴别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疑似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行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的70例患者[男27例、女43例,年龄(69.5±10.5)岁]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术中所见或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标准,评价三相骨显像及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在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中的诊断价值。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70例患者中,确诊假体周围感染34例(48.6%,34/70),假体松动36例(51.4%,36/70)。三相骨显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32/34)、77.8%(28/36)、85.7%(60/70)、80.0%(32/40)和93.3%(28/30);联合SPECT/CT后的诊断效能分别为94.1%(32/34)、94.4%(34/36)、94.3%(66/70)、94.1%(32/34)、94.4%(34/36);特异性及准确性有明显提高(χ2值:4.167和4.167,均P=0.031)。结论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对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薄层CT在99Tcm -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HYNIC-PEG4-E[PEG4-c(RGDfK)]2 ,简称3PRGD2 }显像诊断肺部孤立性占位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因肺孤立性占位收住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7例,排除其中未获得病理结果者,最终纳入74例[男49例,女25例,年龄37~80(58.4±9.6)岁]。对患者常规行99Tcm-3PRGD2 SPECT/CT显像,全身平面显像以肿瘤/对侧正常肺组织最大放射性计数比值(T/N)≥1.5、断层显像以T/N≥2.0为阳性标准;显像后1 h行胸部薄层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99Tcm-3PRGD2平面及SPECT/CT显像、胸部薄层CT及三者联合诊断肺孤立性占位良恶性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74例肺占位患者中,手术病理结果示恶性51例,良性23例。99Tcm-3PRGD2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胸部薄层CT诊断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1%(24/51)、65.2%(15/23)、52.7%(39/74)、75.0%(24/32)、35.7%(15/42),86.3%(44/51)、47.8%(11/23)、74.3%(55/74)、78.6%(44/56)、11/18和84.3%(43/51)、52.2%(12/23)、74.3%(55/74)、79.6%(43/54)、12/20,三者联合后相应指标分别98.0%(50/51)、73.9%(17/23)、90.5%(67/74)、89.3%(50/56)和17/18。99Tcm-3PRGD2平面显像、SPECT/CT显像、胸部薄层CT以及三者联合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100、0.250、0.354和0.765(均P<0.001)。结论胸部薄层CT对99Tcm-3PRGD2 SPECT/CT显像诊断肺孤立性占位的良恶性有增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纹理分析在肺癌与肺结核的高代谢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结果表现为高代谢[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的108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0岁;肺结核患者45例(肺结核组)、肺癌患者63例(肺癌组)。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分析所有患者18F-FDG PET/CT图像SPN的良恶性(主观定性诊断),并计算错判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分别对CT和PET图像中的SPN横断面最大层面及相邻上下两层图像手动勾画ROI并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分别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以及三者联合的方法(FPM)筛选具有鉴别意义的纹理特征。对筛选出的纹理特征进行原始数据、主成分、线性分类和非线性分类的分析,对SPN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以错判率评价其鉴别效能。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错判率最低的各纹理特征参数分别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最具鉴别意义的前3位纹理特征。结果肺癌组与肺结核组患者在年龄[54 (42~72)岁对47 (35~64)岁]、SUVmax[(9.51±4.65)对(5.35±2.89)]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0、2.520,均P<0.05);在性别、SPN长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t=0.675,均P>0.05)。主观定性诊断高代谢SPN良恶性的错判率为26.9%(29/108)、灵敏度为93.7%(59/63)、特异度为35.9%(14/39)。基于SUVmax的ROC曲线分析,SUVmax临界值为5.3时错判率为25.0%(27/108),其与主观定性诊断的错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05)。CT和PET图像基于FPM联合非线性分类分析诊断的错判率最低,分别为8.33%和1.85%,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P<0.05);其与主观定性诊断和基于SUVmax的ROC曲线分析比较,错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0、27.457,均P<0.05)。最具鉴别意义的前3位纹理特征分别为灰度游程矩阵中的垂直方向长行程补偿、灰度游程矩阵中的135°方向长行程补偿和灰度共生矩阵中的逆差距。结论MaZda纹理分析鉴别高代谢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较主观诊断高,在肺癌与肺结核的高代谢SPN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增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