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纹理分析在术前预测直肠癌患者P53表达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DCE-MRI扫描且有P5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原发直肠癌患者91例(P53高表达组50例、低表达组41例)。由GenIQ后处理软件获取Ktrans、Kep、Ve后处理图像并导入ITK-SNAP软件,由两位观察者分别使用AK软件提取12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纹理参数,应用ROC曲线分析纹理参数的鉴别效能,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联合纹理特征参数进行效能分析,通过Delong检验比较各单一参数模型及联合模型与各单一参数模型AUC间的差异。结果P53高表达组纹理参数Cluster ProminenceKtrans (23.00±50.84)×106、CorrelationKtrans (1.49±1.42)×10-2、InertiaKep (13.52±22.31)×104值均大于低表达组Cluster ProminenceKtrans (4.89±5.92)×106、CorrelationKtrans (0.16±0.17)×10-2、InertiaKep (50.52±61.27)×1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值分别为 0.712、0.838、0.638。P53两组间有差异的纹理参数联合诊断效能更高,AUC为0.914,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5%。经Delong检验,P53两组间有组间差异纹理参数联合模型的AUC大于单一参数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纹理特征参数Cluster Prominence、Correlation、Inertia能有效预测直肠癌P53表达状态,纹理分析特征参数的联合分析可获得更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各参数与组织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术前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前穿刺活检病理为金标准,证实50例为前列腺癌患者,50例为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同时前列腺癌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检测前列腺组织中Ki-67的表达,分析多参数磁共振参 数与组织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T2WI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阳性55例,阴性45例,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92.00%(46/50),特异度为82.00% (41/50);与前列腺增生组相比,前列腺癌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达峰时间(Tmax)显著下降[(0.67 ± 0.13) × 10-3 mm2/s比(1.28 ± 0.17) × 10-3 mm2/s、(17.43 ± 2.38) s比(22.37 ± 3.61) s],最大强化程度显著上升[(1.85 ± 0.21)%比(1.48 ± 0.17)%](P < 0.05);Ki-67在前列腺癌患者中阳性指数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68.15 ± 6.31)%比(12.64 ± 2.58)%,P < 0.05];Ki-67阳性表达指数与ADC值呈负相关(r = - 0.516,P < 0.05),与最大强化程度呈正相关(r = 0.426,P < 0.05)。结论多参数磁共振有助于区分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其磁共振表现与Ki-67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简介:摘要: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进行诊断时常使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特别是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因为该种技术其分辨能力更高,同时还可以对其功能进行成像的作用,对于早期检测前列腺癌、对其病变的部位、疾病的分期以及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中均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目前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中,首选的方式为在直肠超声的作用下进行前列腺的穿刺组织活检,此种方式也是临床确诊最准确的方法,但是临床实验发现采取该种检测方法其临床结果具有较大误差,因为穿刺的部位比较随机,无法准确检测肿瘤细胞。有部分学者认为将上述两种检测方式进行联合,其临床诊断的效果更加显著。本文主要通过对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以及经直肠超声认知融合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30例作为恶性组,另将同期收治的30例前列腺良性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3.0T磁共振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3.0T磁共振诊断阳性较高,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相近,P<0.05,除此之外,恶性组在峰值时间、强化幅度低于良性组,而峰值、强化率则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提供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估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临床指标联合MRI征象评估胎盘植入谱系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高危患者术中子宫切除风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妊娠晚期(32周以上) PAS高危孕妇的MR图像及临床资料,包括64例子宫切除患者及187例子宫保留患者,对相关临床指标及MRI征象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预测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T2WI胎盘内暗带、胎盘膨出、子宫肌层变薄或消失、膀胱壁T2WI低信号中断、局部外突性肿块和子宫浆膜面异常血管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X1)、T2WI胎盘内暗带(X2)、胎盘膨出(X3)、子宫浆膜面异常血管(X4)是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为Logistic (P)=-4.713+0.960X1+1.477X2+1.569X3+1.901X4,模型AUC值0.915 (95% CI:0.873~0.94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81.8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校准能力好。结论基于临床指标及MRI征象,有望产前为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风险的评估提供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在萨斯奎汉纳/页岩山(susquehanna/shaleHills)观测站(SSHO),我们利用小角度和超小角度的中子散射(SANS/USANS)研究了正在风化的罗斯山(RoseHill)组页岩的超微尺度特征的演化。这里称为中子散射(NS)的SANS/USANS技术可以描述大小为3nm上下到几个微米的孔隙。利用NS研究了在山顶用气动钻获取的页岩碎片(“风化岩”)或手控螺旋钻获取的页岩碎片(“风化层”)。可以推测大约在20m深度溶蚀作用已使铁白云石在基岩中消失,而用于NS研究的所有页岩碎片都采自这一铁白云石溶蚀带的上方。NS研究证实,无铁白云石岩石的总体积有5—6%是由分隔的粒内孔隙构成的。在5m深度,孔隙度和表面积的突然增大对应于有关风化岩中长石溶蚀作用的开始,因而其主要成因可以归结为15000年前开始的冰穿边缘作用。在风化岩一风化层界面以下几十厘米处,由于绿泥石和伊利石开始发生溶解,所以孔隙度和表面积也有明显增加。这些黏土矿物的溶解反应促进了风化岩向风化层的转化。在整个风化层,页岩碎片的粒内孔隙连接成为较大的粒问孔隙,而散射特征也由深处的体分形变为接近地表的面分形。孔隙形态也由深处的各向异性变为最上部的各向同性,前者可能与早先的大地构造活动在岩石中形成的铅笔劈理有关,而后者的成因在于黏土的风化。在风化作用最强烈的风化层,高岭石和氢氧化铁发生沉淀,堵塞了一部分连通的孔隙。这些沉淀物的出现以及因黏土风化而使更多石英暴露出来,都对最上部样品的矿物一孔隙界面面积的下降有作用。这些观测结果符合SSHO的基岩一风化岩一风化层的转化,其原因在于:(1)有反应物(即水、氧气等)运移进入了原生孔隙和由构造事件和冰川边缘效应所形成的裂缝中;(2)矿物一水反应以及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