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在实际应用中GIS设备为有效发现各环节中的绝缘缺陷,在加工装配前到正常运行都需要做局部放电检测,局部放电是GIS诊断绝缘情况的重要方法,制造厂家及运行维护单位都十分关注其检测技术。本文先对GIS常用局部放电测量方法中的传统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光学检测法、相位门极控制法、有限时域差分法、超声波检测法和超高频检测法进行比较,并超声波检测法及故障判据进行分析,最后对GIS 局部放电的现场超声检测分析,验证GIS绝缘缺陷检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简介:摘要癫痫是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其大部分是药物难治性的,手术为其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而准确的术前评估对术后疗效至关重要,术前评估主要是确定手术需要切除的致痫灶范围及需要保留的脑功能区范围。因为癫痫产生机制及脑组织网络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单一的、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对致痫区进行精准的鉴别和定位,所以需要使用多种检查方法来综合评估和定位,这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发作期症状学分析、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脑电监测和神经心理学评估等。如何合理运用以上方法以及综合分析其结果对于结节性硬化症合并难治性癫痫患儿癫痫发作的最终控制起重要作用。现将就此进行方面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扁平苔藓样角化病(LPLK)的临床表现及皮肤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并行皮肤镜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1例扁平苔藓样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皮肤镜特征。结果21例患者年龄(64.69 ± 13.29)岁,男女比例为1∶2。18例皮损位于面部,3例位于小腿。10例皮损呈斑块样型,6例扁平色素斑型,5例扁平红斑样型。7例皮损呈红/紫红色,5例棕红色,8例棕/灰色,1例棕/红色。皮肤镜检查显示,12例为非色素型LPLK,9例为色素型LPLK。色素颗粒见于13例皮损中,且在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色素颗粒多呈弥漫分布(9/13),且多见于色素型LPLK(8/9);4例色素颗粒呈局灶分布,均见于非色素型LPLK皮损。10例(10/13)可见色素粗颗粒,其中色素型8例,非色素型2例,色素粗颗粒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色素特殊分布模式中,环状颗粒模式为8例(8/13),胡椒粉样色素颗粒模式7例(7/13),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13/21)可见鳞屑,7例(7/21)血管结构,两种结构在色素型和非色素型LPLK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0.16)。结论LPLK好发于面部,可表现为单发的红色、棕红色和棕灰色斑块或斑片,表面可覆鳞屑;特征性皮肤镜特征为出现色素颗粒,以弥漫分布的粗颗粒为主,多见于色素型LPLK。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相关炎症(CAA-ri)患者的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特征,并分析与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及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7例CAA-ri患者和同期确诊的59例CAA脑出血、15例CAA认知障碍患者,比较3组患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和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收集CAA-ri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果、磁共振成像病灶特征、治疗方案和随访资料;良好预后定义为临床和影像缓解且无疾病复发;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特征与使用免疫抑制治疗、良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AA-ri患者相比CAA脑出血患者,发病年龄更早[(61.5±11.7)岁比(70.9±8.6)岁,t=9.428,P=0.001]、脑叶微出血灶数目更多[69.0(43.5,134.3)个比10.0(5.0,59.0)个,H=3.363,P=0.002];相比CAA认知障碍患者,男性更多(14/17比6/15,χ²=6.099,P=0.014)、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评分较低[4.0(2.0,6.0)比6.0(5.0,6.0),H=2.461,P=0.042]。CAA-ri患者中,使用免疫抑制治疗与脑脊液蛋白>600 mg/L呈正相关(比值比16.50,95%置信区间1.09~250.18,P=0.043);随访(3.0±1.9)年,良好预后与脑脊液蛋白<1 000 mg/L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呈正相关(比值比20.00,95%置信区间1.39~287.60,P=0.028)。结论CAA-ri是CAA的一种特殊亚型,与CAA脑出血、认知障碍相比,其发病年龄更早、出血性影像学标志物更多见。在脑脊液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的CAA-ri患者中应用免疫抑制治疗更易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