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技术特征。方法选择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CTA)50份,作为CT扫描数据,了解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价值。结果AC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4.9-54.9mm,平均(45.2±3.8)mm,95%CI经测定为43.4-45.9mm;AB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3.8-54.7mm,平均(44.3±4.7)mm,95%CI经测定为43.3-45.2mm;BC长度范围为2.7-14.7mm,平均(6.2±2.0)mm,95%CI经测定为5.7-6.6mm。对安全跟离测量,即AC与颈静脉孔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2-12.9mm,平均(5.4±2.0)mm,95%CI经测定为4.9-5.7mm。结论在行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时,应用颅骨表面标志与CT重建联合定位,具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方案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10月中所接收的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中任意选取30例为本次研究主要对象,盲选其中15例,按照常规前侧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15例患者则按照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为观察组。针对疗效间差异加以观察。结果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HSS评分以及VAS评分均存在有显著优势,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有效改善,且不易导致其在术后产生并发症,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简介:目的探讨巨大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切除技术和有关的局部解剖,以及术后处理措施.方法本组对32例病人进行了分析总结.采取乙状窦后入路暴露肿瘤,穿刺侧脑室后角充分引流脑室液,减低颅内压.在显微镜下保留外层蛛网膜,自上极囊内逐步切除肿瘤,最后分离内听道部分,术中记载重要结构的分布.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85%),次全切除5例(15%),无死亡.面神经保留27例(85%).受压面神经术中观察:位于肿瘤前上壁30例,上极2例,无后壁者.肿瘤由小脑前上动脉供血(AICA)17例,双重供血7例.结论采取显微外科技术,掌握听神经瘤的局部解剖关系,加强手术后的观察处理是提高听神经瘤疗效,减少损伤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成人腹股沟疝经后入路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48例,随机分配为两组,将对照组以传统疝气修补治疗,观察组以后入路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研究观察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成人腹股沟疝经后入路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效果更佳,疾病复发风险第,值得我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踝及三踝骨折治疗阶段,采用后外侧入入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样本限定为本院于2022年1月到2022年11月期间,接诊并收治的60例双踝及三踝骨折患者,基于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后外侧入路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双踝及三踝骨折治疗阶段,采用后外侧入路法,能进一步保证医疗干预效率的有效提升,显著促进预后骨折康复效率与伤口愈合效率(P<0.05);后外侧入路干预疗法,在双踝及三踝骨折中能有效强化医疗干预治疗,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有效恢复提升生理康复效率(P<0.05)。结论:为进一步保证后双踝及三踝骨折干预的临床疗效,医疗干预方案中,选择后外侧入路干预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医疗干预效率,促进患者预后关节功能提升,显著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两种手术方法在基本手术过程指标上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随访数据显示,观察组在膝关节伸膝和屈膝的最大角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在Lysholm评分各项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中显示出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更小的手术创伤和更佳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康复对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将拟行初次单侧DAA-THA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康复组和对照组。记录入组时、术前1天和术后8周患者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To Go,TUG)。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Harris评分较入组及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TUG用时较入组及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术前康复组TUG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康复能够提高DAA-THA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依从性,改善术后早期步行能力,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方入路与后方入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78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39例,传统组与责任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行后方入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者行前方入路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较小(P>0.05);责任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与传统组相比均明显较少,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HHS 评分、WOMAC 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责任组患者的HHS 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而责任组患者的WOMAC 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前方入路术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骨关节炎。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动脉入路与传统入路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病例24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动脉入路组与传统组,动脉入路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胆囊切除术,传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传统入路胆囊切除术,每组各120例。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动脉入路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3.8±11.1)min和(6.3±2.1)d,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2±3.3)ml,明显少于传统组(17.4±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脉入路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动脉入路组未出现胆管损伤病例。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入路胆囊切除术可精确胆囊三角解剖,避免胆管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研究经腋窝双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经腋窝双乳晕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30例经胸乳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满意度、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美容满意度[(4.76±0.51)分]高于对照组[(4.11±0.57)分](P〈0.05)。结论:经腋窝双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经腋窝双乳晕入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底纵裂经鸡冠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额底纵裂经鸡冠入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肿瘤全切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通过该手术入路,肿瘤全切率达90.1%(91/101),病死率1.9%(2/101)。术后并发症以钠离子代谢紊乱最常见[54.5%(55/101)]。结论额底纵裂经鸡冠入路可以在安全、彻底的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下丘脑及周围临近组织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4例开展研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B组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A组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效果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与B组相比,HSS评分与ROM关节活动度都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7.3%,B组为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有着良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