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气候变化增加了国际河流冲突的可能性,加强跨境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是流域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梳理了适应性相关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认识到适应性管理的关键问题是要发展一套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性策略的程序。通过论述气候变化下跨境水资源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提出一个气候变化影响决策评估工具,包括信息收集、需求分析、对策分析、综合评估以及实施与调控5个阶段。该项研究将适应性管理与气候变化、定量化脆弱性及适应能力关联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多目标优化决策和动态调控有机结合,为从跨界层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适应性管理对策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促进国际河流流域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跨境水资源 适应性管理 评估框架
  • 简介:由毕伯钧、于系民、杨永岐完成的“数学模型在农业气象中应用的研究”成果获本溪市1991年度科技进步一奖.该项研究从数学模型的提出到具体应用实例一整套技术,从1980年开始,经过11年的工作,共完成11大类40余种数学模型,并在农

  • 标签: 数学模型 农业气象 科技进步 农业气候区划 农业区划 农业结构
  • 简介: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中心姜彤研究员和刘绿柳高级工程师受马来西亚国家水利研究所(NAHRIM)主任邀请,于2009年5月26~28日赴马来西亚参加了“制定中的水与气候变化适应性指南”研讨会。

  • 标签: 气候变化 适应性 水利 指南 马来西亚 高级工程师
  • 简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下建立适应委员会是当前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争论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公约》下现有机构的职能分析和已开展的适应行动的回顾,提出适应委员会需赋予适应规划、政策制定、资金需求评估、项目实施、协调区域中心关键职能.针对谈判中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坚持以下三点:将适应委员会建立在《公约》之下,提高适应委员会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在适应委员会中占多数席位;适应委员会与资金和技术机制直接联系,落实开展具体适应活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 标签: 气候变化 谈判 适应委员会 焦点问题
  • 简介:以“准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流域内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河流水系及防洪体系的相互关系与演变特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3种类型的洪水中,由持续一两个月的长历时降水形成的量大但不集中的洪水,对平原洼地农业发展及治理工程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排涝能力与提高自适应能力并举的应对方案。

  • 标签: 气候变化 准河流域 防洪排涝 洼地 适应性措施
  • 简介:适应性治理通过边学边做,针对各地方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生态系统、地方知识文化基本特征,基于一个动态、自下而上和自组织的过程不断测试和修正制度安排与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循环过程。通过内蒙古3个地区案例的对比分析研究,基于对其气候变化风险和社会脆弱性的评估,发现其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程度的社会脆弱性正是源于不同的草原利用机制和基于此的社会合作机制。正是因为3个案例地的牧民有着不同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记忆,所以他们面对极端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牧户可以依赖于社会资本移动牲畜来渡过难关,有的牧户则可以在嘎查范围内重启社会记忆,通过合理安排草场利用和移动牲畜提高自身的抗灾能力,而有的牧户则只能通过买草料独立抗灾。这样不同的结果有力证明了适应性治理在提升这些地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地区层面引入适应性治理,可以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有利于自然、社会及管理的多学科协同,与“未来地球计划”的协同设计、协同实施和协同推广理念不谋而合,是“未来地球”思想在气候变化适应研究中的实践。

  • 标签: 适应性治理 社会脆弱性 恢复力 草原保护 社会记忆
  • 简介:利和樟子松解析木,依据森林气候学、树木生理生态学、森林气象学原理,通过图形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相同坡向不同坡位条件下樟子松解析木树高不同部位的特征值差异,以及变化情况,研究了不同位置解析木所反应的气候信息和森林立体小气候类型的差异。

  • 标签: 分布规律 气候反应 樟子松解析木 坡位条件 森林气象学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技体制改革在2004年8月通过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组织的部门级科技体制改革验收。2004年10月14日通过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委联合组织的评估验收。验收会由联合验收组组长、科技部体改司副司长张晓原主持。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以及财政部、中编委和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中国气象局总体改革情况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气象局所属三个专业研究所的改革情况汇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向验收专家组汇报了我院科技体制改革的情况。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技体制改革 国家科技部 部门 评估 中国气象局
  • 简介:由我院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开发完成的“我国新一代多尺度气象数值预报系统”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奖。“我国新一代多尺度气象数值预报系统”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成果,也是我国在气象科技与计算机应用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该项目自主开发了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完整气象数值预报体系,实现了我国数值预报技术整体跨越的目标。

  • 标签: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数值预报系统 气象科技 多尺度 持续创新能力 计算机应用
  • 简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玉龙雪山地区居民对当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的感知认识。结果表明:居民对玉龙雪山地区气候变化的感知强度与科学研究结果总体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居民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环境影响的感知不很强烈,认为气候变化并未影响到农作物长势和产量,但对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略有增加和作物生长期延长的感知却持较高赞同度。居民对气候变化及其适应的感知强度总体上与海拔高度相关显著,而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感知则与年龄显著相关。气候变化已促使山区居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水农业经济,并积极参与山区旅游、外出打工,以弥补微薄的农业收入。同时,居民也期望政府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弥补由于干旱和倒春寒带来的经济损失。

  • 标签: 气候变化 影响与适应 感知与态度 玉龙雪山
  • 简介:“人工增雨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项目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人工增雨作业在综合探测和作业、数值模式、催化播撒、检验与评估、综合集成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在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国内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业务单位,

  • 标签: 人工增雨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集成应用 “十五” 研发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运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国水资源模型,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及相应的适应性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2030年海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比例将提高25%,气候变化将使水资源短缺比例进一步提高2%-4%。无论是供给管理还是需求管理的适应性措施,在缓解水资源短缺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多标准的评估结果表明,所分析的几种需求管理的适应性措施比供给管理的适应性措施的可行性更高。在需求管理中,采用既提高灌溉水价又提高工业水价的混合水价政策可能是最优的策略选择,采用农业节水技术为次优策略选择。

  • 标签: 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适应性措施 海河流域
  • 简介:为评价ORYZA(V3)模型在海南岛双季稻发育期模拟的适应性,利用2005—2014年海南岛双季稻区4个站点(海口、儋州、乐东、琼海)的逐日气象数据、气象灾害资料、土壤、水稻发育期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调参与验证,本地化不同品种水稻发育期参数;统计双季稻各个发育期出现的气象灾害及其次数,筛选出各个发育期内出现次数较多的气象灾害。以单独的气象灾害为背景,对各个发育期的模拟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ORYZA(V3)模型对海南岛双季稻发育期的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0.9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3.97%~9.80%;双季稻发育期内出现的气象灾害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高温、台风、干旱;ORYZA(V3)模型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台风、高温、干旱。在台风背景下,仅晚稻开花期的R2为0.90,NRMSE为3.90%,其他发育期的模拟均在误差范围外;在高温背景下,早稻的R2为0.87~0.89,晚稻的R2为0.18~0.61,双季稻的NRMSE为3.49%~5.71%;在干旱背景下,R2〉0.87,NRMSE为3.11%~9.73%。评价结果在模型应用和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ORYZA(V3)模型 气象灾害 双季稻 海南岛
  • 简介:为明确山区牧民对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气候事件的感知与适应现状,对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天祝县祁连乡的418户牧民家庭进行入户走访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牧民对当地近20年气温升高感知度较高,对降水量变化的感知程度较低,对近期牧业影响较大的极端气候事件感知度较高。牧民针对感受到的不同的极端气候事件采取了有差别的应对措施。储备草料、修建圈舍和暖棚、处理牲畜和外出打工是主要的适应措施。牧业服务、贷款支持和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提高牧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山区牧民 气候变化 气候灾害 感知与适应
  • 简介:《大众科技报》报道:2006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寸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我国资源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若干意见》这“三个应对”、“三个保障”、“三个迫切需要”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记者采访 科技 大众 博士 全球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