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6月21—23日在东日本国际大学举行,由东日本国际大学东洋思想研究所主办,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协办。面对当下全球化时代人类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信仰等领域所存在的诸多冲突、纷争和困惑,会议旨在探究以儒家为主导的东亚传统智慧在缓解和调适这些问题上的可能资源及其贡献。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以下议题展开研讨:先秦儒家的和平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东亚地区内部和中西之间的交往与比较、孔子与《论语》的阐释、儒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儒学和佛教与可持续发展等。
简介:“浩然之气”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如何理解“浩然之气”也一直是孟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孟子。公孙丑上》在“浩然之气”的一段文字前,又提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所以学者往往用“体之充”之气来理解“浩然之气”,或未对二者做出明确区别。上个世纪70年代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其说文提到仁气、义气、礼气,肯定有德气的存在。随着《五行》经文部分再次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使学者认识到《五行》的经文与说文可能并不形成于同一时期,说文应完成于孟子后学之手,反映了孟子后学对孟子思想的发展。说文的“德气”说,对我们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气”有重要帮助。
简介:《周易》古经展示了符号与文字一体的文本形式。《易传》从象数、义理合一的理路出发,开显出阴阳之道与性命之理相贯通的易学天人之学。秉持象数优位立场的汉易一系易家,承续《易传》理路以诠《易》,将《易》象数学内涵的诠释与文字背后象数根据的揭示,视为了首务,这在《周易集解》所采诸家对《大有》卦经传的诠释中,就有典型表现。他们基于阴阳消息以明象、诠《易》,认为象构成了《易》的基本世界,万象并非静态已然的存在,而是一直处在生生流转、隐显转化的鲜活敞开状态与历程中,而立足阴阳消息,促成有序和谐通泰的礼乐化的人文理想天下愿景的实现,成为他们心目中《易》的旨归与现实王道归趋。
简介:10月2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利、副校长杨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院系的领导和专家代表,全国中小学政治课教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职能部、处及兄弟院系领导、相关院系离退休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出席大会。开幕式上,刘利高度评价思政系60年来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标准研制以及教师培训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冯刚就加强价值观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与大家交换意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江怡教授提出,“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