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外商来华投资的数量、规模都急剧扩大,随之而来的外商投资纠纷也日益增多,法律适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本文着重探讨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 标签: 外商投资 股权 公司法
  • 简介:刑法危害行为的概念应舍弃意思要素,是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的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本文对该观点所依据的几点理由进行了分析,认为有意性仍然是刑法危害行为的必然要素,并将刑法危害行为的有意性与作为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的故意与过失区别开来,认为危害行为的有意性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本身所持有的心理态度,而作为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的故意与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二者在内容、性质、功能以及法律后果等四方面存有显著的区别。此外,本文还对二者在司法实践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分类。

  • 标签: 刑法中危害行为 有意性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忘却犯行为
  • 简介: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贸易报复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和制度。这一制度不同于传统国际法上的反报,也有别于1947年《关贸总协定》之中的贸易报复规则。WTO立法和实践同时表明,WTO法律的报复制度依然存在模糊和漏洞,甚至还有不公正之处,需要完善并推出报复制度的新版本。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法》上的报复制度的历史和目前的特点,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及启用策略。

  • 标签: 贸易报复 特点 改进建议 启用策略
  • 简介:西藏旧法在佛教发展的作用牟军公元七纪,佛教从印度等国传入西藏,在与吐蕃原始宗教──钵教的长期斗争占了上风,在雪域高原得以发展,并在吸收钵教中有利于统治者的某些思想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带有西藏地方特点的佛教,俗称“喇嘛教”。佛教的传入及后来喇嘛教...

  • 标签: 近代西藏 佛教发展 喇嘛教 松赞干布 法律形式 保护宗教
  • 简介:媒体对民事诉讼制度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不仅影响特定情况下民事诉讼裁判的作出,也影响更广泛的民事诉讼制度,因为媒体的报道影响民事诉讼不同参与者决定的作出。本文探讨媒体对民事诉讼所作报道的本质,公众和法律从业者对民事诉讼制度的看法,以及媒体报道对于陪审团成员、法官、民事诉讼当事人和政策决策者在作出有关决定时的潜在影响。总体而言,该研究表明,目前美国媒体对民事诉讼的报道大多都曲解了事实,并在不同角度影响了人们对民事诉讼制度的认识,也影响了民事诉讼结果的作出。然而,现有的研究仍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

  • 标签: 媒体 民事诉讼 扭曲 影响
  • 简介:事实推定都是有基础事实的推定,都是可反驳的推定.事实推定同利用证据进行证明一样,是诉讼证明的一种方法.事实推定可以降低证明的难度,可以有效打击犯罪.对主观方面(如故意、明知、目的等)的证明可以使用事实推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实施某行为的证明也可以使用事实推定.对事实推定的反驳不宜规定过高的标准,只要有合理的可能性即可.事实推定的运用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和程序.该程序应当保证被推定人的知情权,为被推定人提供充分反驳的机会.

  • 标签: 事实推定 诉讼证明 运用 刑事 犯罪嫌疑人 打击犯罪
  • 简介:在民法,专为债权人利益而设计的连带债务制度,如何在破产法妥善加以运用,是我国在制定新的《破产法》时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破产程序,连带债务同样具有双重法律效力,即各债务人的整体对外效力以及多数债务人内部各债务人之间的对内效力。在对外效力上,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当连带债务人中之一人或数人或全体被裁定开始破产程序时,连带债务人之间如何承担连带债务,即债权人应以何种债权额向连带债务人中的何人行使其债权。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并未加以规定,瑞士立法例无疑是很好的借鉴。在对内效力上,主要解决连带债务人的内部求偿权问题。在《破产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民法理论以及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仍然需要我们作为思考的基石。

  • 标签: 破产程序 连带债务 债权全额 求偿权 破产法
  • 简介:在毒品犯罪对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历来是审判的难点和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心理是可以通过其客观行为来知悉的,同时犯罪心理学更进一步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行为人心理的方法和途径,许多学者在司法实践也总结出了一些知悉行为人心理的方法,因此,在无直接证据证实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事实推定的方法来进行主观明知的认定。一般而言,可以从运费、酬劳、运输的方式、交接方式、行为人的行为、行为人对毒品的知识和经验、是否事先申报和接受检查、地域等几方面来进行推定,但推定时也要充分注意到行为人的年龄、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精神状态等等足以影响行为人进行认识和判断事物的因素,充分听取行为人的辩解和解释而且量刑时要留有余地。

  • 标签: 运输毒品 主观明知 推定
  • 简介:任何一种关于法律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都潜在地隐含着我们如何理解全球化,在这种研究过程,从法理学的视角而言,从民族国家范式到全球化范式的转换日渐显现。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全球化范式对法理学问题的全球性,法理学核心命题的理论表达及法理学问题意识都与传统的民族国家范式形成了鲜明对照。

  • 标签: 范式 全球化范式 民族国家范式 全球化
  • 简介: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当先增量性改革,后存量国企改革,但应防止片面强调增量改革避重就轻;混合所有仅是近期目标而非终极目标,防止"为改而改",配套改革必不可少;应转变传统的"控股"思维,以金股制、优先股、加权股等股权制度创新体现国有资本的主导性,同时满足民间投资者追求股东平等的合理诉求;坚持员工持股与外部投资者平等原则,维护改革公开公正;坚持内资与外资平等原则,不设"负面清单"。国企的改革应规则先行,依法推进。

  • 标签: 国企改革 存量与增量 资本平等 股权创新 配套改革
  • 简介:对我而言,研究中国传统法最主要的问题是寻得一个恰当立场。中国人从未清楚表达或详细解释他们的法律原则,而中国传统法制与我们的习惯大相径庭,以至于不能单纯地从西方法的术语出发来理解中国的传统法。然而,既然中国传统法制是一套以法典为核心的复杂体系,那么一定存在某种途径可以对其进行研究。[1]本文展现了作者探寻研究途径的努力,通过对《大清律例》的内在分析,探寻了从中国人的视角研究中国法律原则的可能性。本文仅是这类分析的第一步:对法典关于“贼盗”篇(在英语可翻译为theft)的研究。

  • 标签: 《大清律例》 传统法制 法律原则 中国人 西方法 法典
  • 简介:2002年4月1日起实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弥补了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规定的不足,为我国民事审判实践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但是它是在“当事人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过分强调双方当事人的对抗和法官的消极中立,根据近四年的实践情况来看,产生了诸多问题:(1)“诉讼达尔文主义”①。双方当事人因为资力、法律知识、诉讼经验等悬殊而处于实质上不平等的地位,造成诉讼的弱肉强食。(2)信访案件增多。《规定》实施后信访案件要比未实施前增加了5%,一方面因为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规定》过分追求形式公正赋予了当事人过多的权利,导致一部分人滥用权利,而另外一部分人由于经济原因而使某些权利不能得到保障,承担了败诉的结果而觉得冤屈。(3)广大农民的不理解。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法律意识淡薄,普遍请不起律师,凭借自身的力量很难收集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他们就形成了诉讼上的弱势群体,并且《规定》有诸多条款是将原来由法院完成的任务转移到当事人身上,无疑加重了当事人的负担,明明觉得自己有理,可往往在诉讼输了官司又赔钱,与他们“有理走遍天下”的传统观念相冲突,广大农民对这种情况不理解,甚至感到沮丧。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当事人主义 《规定》 协同 审判实践
  • 简介:赔命价,是对日耳曼语的Wergeld一词较为生硬的意译,在日耳曼法它是指杀人凶犯向被害者亲属支付的一种根据被害人社会地位而确定其数额的赔偿金,除此之外,由于杀人凶犯的行为已经对既有的“王室和平”造成了破坏,因此他还须向维护和平的国王支付一部分罚金。根据德文构词法,Wergeld由Wer,即“人”,和Geld,即“金钱”,这两个字组成,故其基本含义是根据人来确定赔偿金额的一种习俗,具体来说,是根据被害人的出身和等级关系来确定赔偿金额,拉丁文中相应的词汇是Aestimatiocapitis。

  • 标签: 日耳曼法 赔命价 赔偿金额 被害人 社会地位 基本含义
  • 简介:阿伦特在其《人的境况》中将人的实践分为劳动、工作和行动三种类型。劳动和工作分别是与人的生物性和世界性相关联的境况,而行动则是与人的独创性与多样性境况相关联的。她将行动解释为一种特殊的、追求主体性自由的政治伦理,即体现在人的出生、创造和追求幸福的生命过程的、主张各种权利的权利。行动理论这种主体性自由能够克服人在劳动和工作境况的生命贬值和工具化趋势,以人性尊严和主体性心境挑战各种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行动的主体性自由不同于随心所欲的擅断行为,它能以人类本性的良知和宽恕来矫正行动本身的不可逆转性和不可预测性局限。人类行动作为追求自由的社会现象将遵循一种自觉与宽恕的原则,以便建构当今政治生活的道德生态。

  • 标签: 行动自由 参与式民主 多样性极权主义
  • 简介:将精确打击中的制信息权用于绑架勒索案件的侦查,是保障人质安全,及时抓捕绑匪的有效手段.探索夺取绑架案件侦查的制信息权,以情报信息引导精确锁定犯罪嫌疑人,安全解救人质的战术战法对于绑架案件的及时侦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侦查 绑架案 精确打击 制信息权
  • 简介:社会观护制度产生、兴起于先进的刑事司法理念,现逐渐应用到民事领域特别是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审理之中,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向纵深发展。但该制度在我国的适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倡导在涉未成年人权益的民事案件适用社会观护制度,不仅需要肯定其积极意义,还需要深入探讨民事观护的特点、观护制度的程序价值、观护与审判的关系、观护工作范围等理论问题,并需要直面实践存在的发展不均衡、程序不规范、要求不明确、监督不到位等不足,应当从观护机构的设置、观护人员的选任、观护工作程序等方面加以完善,以保障制度的正当性,实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促进案件顺利审理的双重价值。

  • 标签: 未成年人 民事案件 社会观护
  • 简介:重构国际民商秩序的国际私法李双元,程卫东,李先波20纪与21纪之交,不应被认为只是一般的世纪之交,它很可能标示着人类社会的一次根本性的历史转型,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内部的连绵不断的战争、对抗与残杀转入到真正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各种协商、协调与合作的机...

  • 标签: 国际私法趋同化 冲突法 国内法 国际法 法律趋同化 统一实体法
  • 简介:在证券虚假陈述,虚假陈述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构成上市公司民事侵权责任的核心要件,也是在学界和司法实践易产生争议的地方。我国在借鉴国外的市场欺诈理论和信赖推定原则的基础上采用了"因果关系推定说",但还需在揭露日的确定、因果关系类型的补充和系统性风险的认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 标签: 虚假陈述 因果关系 系统性风险
  • 简介:<正>党和国家正在抓廉政建设。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是腐败不廉的一种重要表现。我国刑法颁布后,司法机关惩处了一大批收受贿赂的犯罪分子,对保证公务人员廉洁,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威信,维护法律尊严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保证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起了良好的作用。但仍有不少收受贿赂行为未受到法律制裁,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党和政府起了严重的腐蚀作用,引起了群众不满。这些该受未受法律惩处的行为,主要有下述几种类型:

  • 标签: 非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罪 收受贿赂 我国刑法 公务人员 刑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