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修复内踝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宁波市第九医院共收治5例男性踝部外伤患者,年龄30~64岁,平均45岁,右侧3例,左侧2例。病因:交通伤2例、压砸伤3例。其中4例合并骨折,1例合并钢板和骨外露,2例合并局部感染,1例皮肤撕脱伤。术前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3.0 cm~4.0 cm×6.0 cm。清创后设计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修复创面,术中于深筋膜浅层长屈肌和趾长屈肌间寻找目标穿支,充分显露穿支蒂部,保留蒂部长度≥2 cm并携带少量筋膜组织。在深筋膜浅层完全切取后旋转拟覆盖创面,确认血供良好后与创面疏松缝合,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均常规补液、抗感染、抗痉挛、抗血栓形成治疗,踝关节中立位抬高并以石膏制动,监测的温度、颜色、张力和返流情况,并逐步进行康复锻炼。观察患者术后修复效果。结果5例成活,穿支点距内踝5.5~8.5 cm,切取面积:4.0 cm×6.5 cm~4.0 cm×10.0 cm,供区除1例植皮外其余均直接缝合。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12个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无明显瘢痕增生,与局部皮肤性状相近,踝关节活动可,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具有操作简便,软组织性状相近,血供稳定可靠,供受区损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胫动脉 穿支皮瓣 软组织损伤 螺旋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N推进在臀部或背部压疮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创伤修复烧伤整形科收治20例臀部或背部Ⅳ级压疮患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8~89岁。患者创面清创后面积为8 cm×5 cm~15 cm×12 cm,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X-N推进进行修复。根据创面两侧皮肤松弛方向设计,将皮肤X形切开后N形缝合。统计宽度、推进距离,计算推进距离与宽度比值,观察并记录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皮宽度为(5.9±1.2)cm,推进距离为(10.3±2.5)cm,推进距离与宽度比值为1.8±0.4。20例患者全部成活,无一例出现血运障碍。1例患者于术后1周出现局部裂开,予上悬浮床、加强护理、创面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术后5 d出现感染,予局部拆线引流,更换敏感抗生素后愈合;其余18例患者创面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存活良好,弹性、质地均较佳。结论X-N推进可有效推进皮肤软组织,用其修复患者背部或臀部压疮操作简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压疮 伤口愈合 X-N推进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结扎静脉干方法的改良单干型-静脉动脉化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改良单干型-静脉动脉化修复手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创面共12例13指的临床资料,对成活、质地、外观及修复手指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术后通过门诊随访7例,微信随访5例。结果12例静脉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成活不臃肿,质地、色泽与患指局部正常皮肤接近,患指的伸、屈活动没有障碍,患者对患指的外观及功能等总体感觉比较满意,根据手指总活动度(TAM)标准评定:结果属优8例,良4例,中1例。结论通过结扎静脉干方式的改良单干型-静脉动脉化手术,操作简便,修复临床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修复创面的一种选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动脉化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行设计改良菱形修复面部菱形、圆形及泪滴形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8月—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云南省剑川县人民医院接诊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面部病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88岁。患者创面面积为1.0 cm×1.0 cm~7.0 cm×5.0 cm,其中菱形创面10例、圆形创面12例、泪滴形创面8例,均采用自行设计改良菱形修复。术后随访1~18个月,记录患者成活情况、创面张力情况、术后瘢痕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尖端无坏死发黑,成活,创面张力小、愈合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无并发症。结论自行设计改良菱形尤其适合存在多个重要器官、多个解剖亚单位及软组织张力区变化较大的面部创面,不仅可减少旋转推进幅度,而且可减少不必要的正常皮肤软组织切除。

  • 标签: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菱形创面 圆形创面 泪滴形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修复手部骨与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科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修复6例手部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切取面积2.0 cm×5.0 cm~4.0 cm×8.0 cm,骨切取1.0 cm×2.0 cm×1.0 cm~2.0 cm×3.0 cm×1.5 cm;骨动脉与鼻烟窝桡动脉吻合4例,指动脉吻合2例;骨用金属骨针固定2例,钢板固定4例。结果6例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均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骨折断端骨性愈合良好,供区无腹壁疝发生,仅遗留一道线状瘢痕。结论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可同时修复骨与软组织缺损,骨折愈合好,供区损伤小,为解决手部骨与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优良的选择。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旋髂浅动脉 穿支 骨与皮肤缺损
  • 作者: 李德全 柳琴 马爱敏 曾剑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江西省乳腺专科医院 (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一科 330006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乳腺外科,南宁 530021,江西省乳腺专科医院 (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一科 330006,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乳腺外科,南宁 530021,丰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宜春 336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皮下蒂组织旋转修复中央区乳腺癌保乳术后中央区缺损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西省乳腺专科医院乳腺一科收治的Ⅰ、Ⅱ期中央区乳腺癌患者,均实施保乳手术,并以局部皮下蒂组织旋转修复乳腺中央区缺损。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评估术后1年患侧乳房的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患者舒适度及术后2年局部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4例中央区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7~75岁,中位年龄47岁。保乳术后创面一期愈合12例,切口感染1例、坏死1例,均二期缝合。术后1年胸骨上切迹到乳头的距离患侧为(22.27±2.38) cm、健侧为(23.33±2.22)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3,P=0.242);乳头到胸骨中线的距离患侧为(10.12±0.91) cm、健侧为(10.68±1.09)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7, P=0.094);乳头到乳房下皱壁的距离患侧为(6.94±0.95) cm,健侧为(7.05±1.30)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8,P=0.645)。术前患侧乳房满意度为(60.2±11.4)分,术后为(61.7±12.7)分,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P=0.744);术后整体舒适度为(62.05±4.40)分,为中度舒适,其中生理舒适度为(6.52±2.05)分、精神心理舒适度为(15.13±2.56)分、社会舒适度为(19.09±1.57)分、环境舒适度为(21.29±2.11)分。术后2年局部无肿瘤复发,无全身转移。结论局部皮下蒂组织旋转修复中央区乳腺癌保乳术后中央区缺损,术后并发症少,乳房美容效果良好,术后患者满意度好,中度舒适,肿瘤学安全性好。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外科皮瓣 皮下组织蒂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蹼间近端风筝修复并趾分趾后趾蹼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3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采用趾蹼间近端风筝修复并趾分趾后趾蹼创面的并趾畸形患儿临床资料。评价修复效果满意度(总分5~10分为满意),根据足趾功能及趾蹼坡度、深度评价手术效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单足两趾并趾畸形患儿10例10足,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个月~9岁;右侧7例,左侧3例;均为软组织并连,不完全性并趾6足,完全性并趾4足。本组病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修复效果满意度评分达(8.6±2.7)分,效果均满意。重建后的趾蹼的外观、颜色、弹性、质地与健侧趾蹼近似。末次随访时,分趾后足趾外展度为(43.57±3.82)°,与健侧(44.39±4.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趾蹼重建坡度为(42.03±5.49)°,与健侧(43.11±5.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重建趾蹼深度为(1.19±0.23) cm,与健侧(1.21±0.27)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结论趾蹼间近端风筝是修复先天性并趾分趾后趾蹼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但该研究病例数量尚少,随访时间短,患儿后期随生长发育过程的疗效还需进一步了解。

  • 标签: 并指(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风筝皮瓣 趾蹼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足背静脉桥接修复静脉缺损同时覆盖创面在断掌再植中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8例创伤性手掌离断伤,均有背侧软组织缺损伴有静脉缺损,静脉缺损长度3~6 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 cm×4 cm~5 cm×8 cm。急诊断掌再植手术分两组同步进行,取同侧或对侧足背静脉,面积大小为4 cm×5 cm~6 cm×9 cm,桥接吻合修复断掌静脉的同时,覆盖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术后定期随访。结果8例游离全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修复术后出现缘1/5坏死,二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外形美观无臃肿,感觉恢复良好,手指功能评价采用TAM评分,3例优,3例良,2例中;供区愈合良好,行走功能良好。结论应用游离足背静脉桥接修复静脉缺损同时覆盖创面,是断掌再植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断掌再植 足背静脉皮瓣 血管桥接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端侧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四肢软组织(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在髂腹股沟区设计个性化,并进行游离移植。切取方式: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48例,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7例,带髂骨的复合组织19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联合8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分叶6例。切取面积为4.0 cm×6.0 cm~10.0 cm×30.0 cm。动脉和受区主干动脉均行端侧吻合:与桡动脉吻合36例,与尺动脉吻合12例,与足背动脉吻合18例,与胫前动脉吻合15例,与胫后动脉吻合7例。静脉吻合:42例吻合2条静脉,分别为同名浅静脉和伴行静脉;46例吻合1条同名浅静脉。伴行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行端侧吻合,同名浅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或皮下浅静脉行端端吻合。术后随访内容包括血运、肢体远端血运、受区和供区的外观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83例顺利成活;5例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发现1例为动脉血栓形成,1例为动脉被吻合静脉的血管吻合器压迫所致。另外3例72 h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后发现均为静脉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所致。5例出现血管危象的经重新吻合血管或血管转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3~24(平均10)个月,移植的供区和受区均愈合良好,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肢体远端无血运障碍。结论端侧吻合技术适用于髂腹股沟区各种形式的游离移植,不仅解决供区血管蒂偏细的问题,而且可以保留受区肢体的主干动脉,不影响远端血供。

  • 标签: 端侧吻合 髂腹股沟区 腹股沟皮瓣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治疗儿童足踝部轮辐伤的疗效。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对8例足踝部轮辐伤患儿急诊行清创、固定、跟腱缝合或重建、VSD敷料覆盖,5~7 d后切取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覆盖创面桥接胫后动脉。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除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后危象解除外,其余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门诊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颜色与受区皮肤相近,外观臃肿不明显。1例踝关节提踵力量减弱,2例踝关节外翻畸形,1例内翻畸形,行走影响不明显。结论股前外侧Flow-through在修复肢体创面的同时,可桥接重建肢体主干血管,是一种治疗儿童足踝轮辐伤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儿童 足踝 轮辐伤 股前外侧皮瓣 Flow-through皮瓣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腓骨肌修复上颌骨前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市口腔医院收治的采用腓骨肌修复的上颌骨前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利用患者术前CT数据通过Mimics 23.0软件进行计算机虚拟手术,完成病灶截骨导板、腓骨塑形导板和腓骨复位导板等手术导板及手术方案的设计,并通过Accunavi-A导航系统设计导航配准点,然后3D打印出上述手术导板。术中在手术导板及导航技术辅助下切取腓骨肌修复上颌骨前部病灶切除后的缺损。术后对面部外观及功能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33~56岁。其中5例上颌前部牙龈癌,4例上颌骨前部成釉细胞瘤,1例上颌软骨肉瘤,1例上颌前部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1例上颌骨前部牙源性黏液瘤。病灶切除后的缺损范围为5 cm×4 cm~6 cm×5 cm。12例患者病灶截骨导板与腓骨塑形导板设计准确,术中腓骨复位导板就位成功,导航精确、无移位,移植的腓骨位置与正常上颌骨位置相符,修复所用腓骨长度为8~10 cm,肌大小为5 cm×4 cm~6 cm×5 cm,所有腓骨肌均存活。术后随访1~72个月,平均24.5个月,患者发音清晰,进食时无口鼻腔反流现象,面部外形良好。12例患者随访期间肿瘤未复发。结论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应用腓骨肌修复上颌骨前部缺损是一种较为精确、可行的方法,口鼻腔封闭和语言功能均得到较好的维护,同时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像,三维 打印,三维 外科,口腔 上颌骨 口腔肿瘤 腓骨 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两套血供的下腹壁联合(体)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环形缺损的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0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收治脱套伤致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环形缺损患者15例,缺损范围:25.0 cm×9.0 cm~30.0 cm×18.0 cm。急诊予以彻底清创及创面VSD处理,待创面肉芽组织红润后,以下腹壁为供区,根据创面特征设计形状及大小匹配的联合。穿支组合包括腹壁下动脉(DIEA)、腹壁浅动脉(SIEA)以及旋髂浅动脉(SCIA)。供区直接Ⅰ期闭合。由同一组医生门诊随访评估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Ⅱ期植皮后愈合,其余14例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个月。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异常毛发生长、色素沉着等;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未出现腹壁疝等并发症。7例上肢功能重建按臂、肩和手功能评定标准(DASH)评分,优5例、良2例;8例下肢功能重建按下肢功能评定标准(LEFS)评分,优5例、良3例。结论携带双血供的下腹壁联合供区隐蔽,设计简单,穿支搭配灵活,切取面积大,能修复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环形缺损,以最大程度实现保肢治疗。

  • 标签: 下腹壁 联合皮瓣 四肢 软组织缺损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在后足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创伤骨科应用含腓动脉穿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修复后足软组织缺损创面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9~45(27.17±12.14)岁;伤后至入院时间6~24(10.17±4.80)h;单纯软组织缺损6例,肌腱损伤2例,骨缺损3例,足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 cm×5 cm~8 cm×12 cm。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后外侧进行移植修复,骨缺损根据创面进行I期植骨修复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膜诱导技术II期植骨,缺损范围较大的骨缺损行II期骨搬移技术恢复后足长度。跟腱损伤通过肌腱直接缝合或者转位进行修复。预后功能评分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及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或者微信定期随访。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12.92±6.22)个月。1例患者术后3 d出现远端暗紫,肿胀,经蒂部拆除部分缝线、表面放血后好转;3例局部出现感染,经过清创及换药、使用敏感抗生素后痊愈;其余8例患者外形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AOFAS踝-后足量表评分由术前的14~45(25.25±5.42)分增至末次随访的65~96(75.92±7.73)分,其中优8例、良2例、可2例;VAS评分由术前5~8(6.55±1.13)分降至末次随访的0~4(1.55±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背伸15°~20°,跖屈30°~40°,供区愈合良好,植皮全部成活。结论对于后足软组织缺损,应用带蒂含腓动脉穿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修复,效果良好,血供可靠,静脉回流通畅,抗感染能力强,供区外形及外观均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小腿后外侧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后足
  • 简介:摘要探讨用眼轮匝肌为蒂肌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效果。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用眼轮匝肌肌修复眼睑皮肤缺损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8~65岁。面积稍大于皮肤缺损面积,面积1.5 cm×1.4 cm~2.5 cm×3.0 cm,解剖时以创缘侧眼轮匝肌为蒂,将外侧眼轮匝肌离断,于眼轮匝肌深面游离,向创面侧推进,覆盖创面。6例患者术后存活良好,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皮肤质地柔软,色差小,眼睑功能良好。眼轮匝肌为蒂的肌修复眼睑皮肤缺损,血供稳定可靠,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接近,是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 标签: 眼睑缺损 修复 眼轮匝肌 肌皮瓣 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臂内侧穿支修复手指脱套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对15例手指软组织脱套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臂内侧穿支进行修复,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2~50岁,平均32岁;受伤机制:机器绞伤13例,机器压伤2例;脱套平面:自拇指掌指关节以远2例,自第2~5指单个手指中末节4例,自第2~5指掌指关节以远全手指脱套9例;左手7例,右手8例;急诊手术2例,择期手术13例。将设计成长条形,切取面积5.0 cm×2.5 cm~14.0 cm×3.5 cm。术中将的动脉血管蒂与受区手指的指掌侧固有动脉或者指总动脉做吻合,皮下静脉或动脉的伴行静脉与指背或指掌侧皮下静脉做吻合,内携带的臂内侧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残端做缝接。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门诊、电话、微信或上门随访,观察外观、感觉及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全部顺利成活。6例全手指脱套缺损的患者因末节指骨坏死,伤口愈合不佳,二期行残端修整术保留手指至中节远端。2例拇指及2例中指在术后7~9个月时发生过烫伤及磨破,结痂后自愈。术后随访6~28(平均16)个月;无臃肿,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至S2~S3;手指外形较好,无一例需二期整形,但是指骨间关节总体活动尚好,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15例患者对手部整体外观及功能非常满意;供区线形瘢痕隐蔽,无触压痛及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游离臂内侧穿支修复手指脱套伤后软组织缺损,设计容易、质地薄,术后手指外形不臃肿,是修复手指套状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脱套伤 臂内侧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小腿后外侧肌间隙腓动脉穿支为血供来源的矩形推进在修复跟腱区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2021年2月,共收治跟腱区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5.5 cm~4.5 cm×6.0 cm;应用小腿后外侧肌间隙腓动脉穿支矩形推进进行创面修复,供区皮肤直接缝合,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10例跟腱区软组织缺损创面均完全成活,经过6~12个月随访,外观满意,颜色、质地、厚度和跟腱区皮肤一致,供区皮肤仅遗留线形瘢痕,足部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活动度评分96~98分,10例均为优。结论以小腿后外侧肌间隙腓动脉穿支为血供来源的矩形推进在修复跟腱区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修复后的颜色、质地、厚度方面较其他术式更接近跟腱区皮肤,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 小腿后外侧肌间隙 矩形推进皮瓣 跟腱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ALTP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应用分叶ALTP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11例车祸外伤,8例机器碾压伤,2例医源性并发症。小腿部及足踝部14例,手部及腕部7例。创面面积17.0 cm×12.0 cm~20.0 cm×14.0 cm,其中8例合并骨折、骨外露,13例合并肌腱、神经外露。13例为两个相邻的创面,8例为一个宽大创面。设计分叶ALTPF进行创面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内容包括的色泽、质地、外形、感觉及供区瘢痕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术后21例患者受区均未出现感染,所有成活。本组2例出现静脉危象,1例术后5 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探查发现吻合的2条静脉均出现血栓,经过取栓后再次吻合完全成活;另1例术后2 h出现一叶静脉危象。急诊探查发现内侧缘回流至大隐静脉的浅静脉与受区浅静脉吻合口栓塞,经过取栓后再次吻合,成活。所有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6~30个月,平均12.3个月,所有色泽、质地良好,外形轻度臃肿,感觉迟钝,供区仅有线形瘢痕,外观评价良好。结论分叶ALTPF可一期修复较大或邻近的两个创面,最大程度减少供区的损害,是一种修复四肢宽大或邻近两个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分叶穿支皮瓣 浅静脉 四肢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月,回顾性研究前足软组织缺损伴跖骨头外露但前足横弓完整性存在的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0.0±13.0)岁;损伤原因:8例交通事故损伤,5例重物砸伤。7例前足软组织缺损、足趾毁损,6例前足皮肤撕脱伤、足趾开放性骨折伴有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创面面积为4.5 cm×3.0 cm~8.0 cm×6.0 cm。一期行VSD处理,二期采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覆盖,面积为5.5 cm×4.0 cm~9.0 cm×7.0 cm。术后1、2、3、6个月门诊复查,随后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根据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及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3例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足部形态良好,可负重行走,外观满意,无磨损破溃。5例感觉恢复到S3,6例感觉恢复到S2,2例感觉恢复到S1。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4例为优,7例为良,2例可。结论游离胫后动脉穿支具有穿支较恒定、中上段穿支血管蒂较长、可重建部分感觉、保留了足弓外形及负重支撑点、行走和负重良好等优点,是前足软组织缺损较好的修复方式。

  • 标签: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作者: 徐晓燕 徐永清 江珉 何晓清 石健 周智 李霞 白艳 徐兰 杨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护理部,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护理部,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腿穿支螺旋桨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3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儿童患者行小腿穿支螺旋桨修复重建,采用医护一体化围手术期管理;强化夜间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的原则进行血运护理。根据穿支螺旋桨血运障碍发生的特点,统一观察顺序先看颜色,再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最后看张力及测温。制定血液循环量化评分表,每次观察进行量化打分以判断血运并采取相应的处置。出院后均接受门诊随访,采用Thankappan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结果1例患者术后第3天夜间体位管理缺失,Ⅱ度肿胀,静脉回流受阻;术后24 h内,5例血运量化得分在1~4分,表现为大、小桨颜色由红润转变为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2 s,经处置后48 h,3例得分由4分降至2分,2例得分无变化。4例评分5~7分,其中3例大、小桨颜色紫红,毛细血管充盈少于1 s,轻度肿胀,温31 ℃~32 ℃;1例蒂部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1 s,中度肿胀,温31 ℃~32 ℃,边缘无渗血。经处理,2例好转评分下降至4分;1例循环无变化,评分6分;1例循环障碍加重,评分大于8分。9例循环障碍的处置后6例成活,3例坏死,经手术探查后仍坏死,二期行股前外侧(ALTF)游离移植后创面愈合。最终33例成活30例,坏死3例,成活率为90.9%。患儿均获随访,时间6~24(10.2±4.3)个月,质地好,小腿外形良好,下肢运动功能满意。末次随访结果优20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应用小腿穿支螺旋桨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与成人有差别。对此类患儿采用围手术期医护一体化管理,加强薄弱环节的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程序进行血运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螺旋桨皮瓣 穿支皮瓣 小腿 足踝部创面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的设计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1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应用包含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修复相邻两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以及单指末节脱套伤患者12例,其中单指末节脱套伤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 cm×5.2 cm~3.4 cm×6.8 cm,相邻手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2.6 cm~2.7 cm×3.2 cm。分别在前臂远端尺掌侧缘和手背尺侧缘,设计以包含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双叶游离移植修复,单叶切取范围2.0 cm×2.8 cm~3.0 cm×3.6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采用门诊直接访问、电话咨询以及手机微信视频通话相结合的形式随访。结果术后11例完全成活。出现动脉危象1例,经手术探查成活;其中1例以下行支营养血管远端叶术后出现远端供血不足,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0.5个月。外形、弹性、质地、色泽均满意。远端叶TPD为6.2~12.4 mm,平均7.3 mm;近端叶TPD 7.3~14.8 mm,平均9.4 mm。结论包含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修复相邻两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及单指末节脱套伤,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修复效果,手术操作方便,疗效肯定。

  • 标签: 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 指损伤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