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宋末元初的隐士翁森对元代初期台州文化的振兴有着巨大的贡献。考察出土文献及地方志,不难发现,他创办的安洲书院,虽然地处深山,但影响广泛,曾吸引了不少台州学者慕名来学。他志趣高雅、学识渊博、教育有方,曾影响了一代学人。他实际上是振兴台州文教的重要的领袖人物之一。
简介:20世纪上半叶,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家以其娴熟而煽情的政治演说征服了民众,并带领各自的国家和军队参与到国际政治和军事的角逐中。传播学相关研究表明,作为时代的“意见领袖”,政治家的成功以及宣传技巧的养成与其社会背景、接近媒体的程度、公共事务的实践和对公众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
简介:最近上博简《彭祖》篇与清华简《楚居》篇等新出土文献的发现与解读为以往争议不休的彭咸问题的阐明提供了可能性。据新材料重新考证,彭咸是先秦时期由彭祖传说和巫咸传说混淆并转讹而成的人物,历史上实无其人。他是一个与楚国宗族关系极为亲密,主张修身治国、为政以德的,在使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取得成功的古代贤人。彭咸传说中的彭咸与最早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的彭咸水死说中的彭咸之所以有所差异,是因为其原始的彭咸传说受自投汨罗而死的屈原传说的影响发生变迁的缘故。
简介:《明清文人话本研究》一书对明清文人话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既有文献考证又有理论思索,既有通论的广度又有专论的深度,具有很高的学术品位和价值。
简介:阿难与大迦叶,同为佛陀生前指定的传法之人。因性格与对佛法理解的差异,二人每每引起矛盾与冲突,其结果往往是以阿难的退让妥协而告终。总括来说,两人之间较大的冲突主要有四次:(1)发生在佛陀生前,起因于佛让大迦叶为弟子们说法,大迦叶由此迁怒于阿难;(2)佛陀涅榘后,大迦叶列举阿难危害佛教之“九突吉罗罪”,试图将其开除出第一次结集大会,但没有成功;(3)大迦叶借弟子还俗之事,讥讽阿难,使之难堪;(4)阿难询问大迦叶有关佛陀传法之事,遭到大迦叶的呛白。上述冲突虽事关佛教发展的方向,但并非你死我活之争,所以,最终大迦叶还是将法传给了阿难。
简介:《三国志》文笔简洁、考据审慎的治史态度,为后人称道。但是,由于其行文过于简略之故,也造成了部分史实含混不清,记载存疑等情况。关于赤壁之战前刘备的退守地点,《志》的记载是夏口,而裴松之所引《江表传》的记载则是樊口。结合相关史料,通过从夏口与樊口的地理位置、两者对于曹操南征的战略意义、曹操南征真实目的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刘备的退守地点很可能并非江夏的夏口,而是鄂县的樊口。
简介:《北山移文》是孔稚珪的名作,对其创作缘起一直存有歧见,主要有“讽刺假隐说”和“戏谑友人说”,但两者目前皆难服人。文章通过对孔稚珪思想、家世及交游关系的梳理,认为孔稚珪既以重塑道教为己任,与佛教渊源甚深的“永明体”及其代表周颙必然成为他反对的对象。
简介:十六国时期建立大夏政权的赫连氏,为匈奴与鲜卑混血儿铁弗刘氏的后裔,早在拓跋鲜卑建立“代”政权之前,二者就因为有相同的血缘而建立起较为密切的“共生”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铁弗刘氏与拓跋鲜卑之间开始突破血亲的限制,全面拓展了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联系,双方关系朝着复杂化的方向演变,二者之间有时表现为称臣纳贡的宗藩关系,有时则因为利益冲突而表现为敌我对立的关系。拓跋鲜卑与铁弗刘氏曾因为争夺北方霸权而处于长期战争,最终结果是拓跋鲜卑战胜了铁弗刘氏,从而确立了北方的统治权,具体而言,拓跋硅统一北方的过程,也就是铁弗刘氏败亡的过程。
简介:在我的博士论文《萧梁政治制度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萧梁政治制度考论稿》,于2014年9月在中华书局出版。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徐成先生读过拙著后,撰写了《南朝制度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杨恩玉〈萧梁政治制度考论稿〉读后》(下文简称《视角与方法》)一文,对拙著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评论。徐先生能够读完拙著并花费不少功夫写出评论,笔者内心感激不尽,同时也颇感愧疚。《视角和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对拙著的批
简介:在历史研究中,制度史研究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门类。举凡政治、文化、经济活动,都必须围绕着既定的制度设置而运行。因此,制度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南北朝文物制度,上承汉晋,下启隋唐。概而言之,南朝制度为三国两晋之遗绪,而十六国北朝以游牧行国而入主中原,其制远溯汉魏,旁采东晋南朝之制。此点陈寅恪先生言之甚详。[1]因此,南北朝制度存在多个源头,也存在多个体系,实难以笼而统之地论述此一时期制度
简介:唐代“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出现了陆上、草原、海上等路线,其中海上“丝绸之路”亦可分为南、北两条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北航线经渤海、新罗通往日本,但是由于渤海、新罗长期对立,将其二者整合描绘“丝绸之路”北航线的研究很少。结合文献和考古遗迹,可以考证出唐朝762年-764年出使渤海、新罗勃使韩朝彩的行驶路程.通过唐韩朝彩的出使路程的考证可以了解渤海国交通和新罗“五通”的形成过程,而且对了解9世纪以后出现的“丝绸之路”北航线以及出现在东亚世界的繁荣贸易圈也很有帮助。
简介:建国初期,襄阳与全国一样面临经济十分困难、灾害频繁发生的不利局面。恢复、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是当时襄阳迫切而艰巨的中心工作。由于当时中共襄阳地委很好地发动全区群众、领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结合减租减息等群众运动,胜利渡过1950年春荒,并战胜1952年和1953年连续发生的自然灾害,超额完成各年国家粮棉夏征和秋征任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实践证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正确的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和工作路线。
简介:《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人们可以通过《诗经》所体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色考俗尚之美恶,观政治之得失,于为人为事做有效的扬弃取舍,则其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不言而喻。《邶风》《鄘风》《卫风》三风中体现的'卫多君子'展现了卫地域文化的突出特色,卫地诸君子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态度和方法上起到了很好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引领作用。
简介:教学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监控和检查,考核方式的转变将促进教师“教”的创新与学生“学”的主动性。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中存在的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考核主体单一、考核方式简单等现象,探索新型考核体系,即在横向上以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问题为考核内容;纵向上以思维能力与行动能力的动态转化为考核标准;空间上以“走向社会”与“回到课堂”为考核方式;时间上以学期分段滚动测评为考核过程,创立“立体动态式”考核模式,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简介:贺茂真渊在《国意考》中,通过剿斥儒家道统,吸收道家的哲学思想,清理出“万叶空间”来安放自己的国学古道,为建构日本文化之绝对主体奠定了基础。“万叶空间”中的主体缺乏神圣性,于是催生出本居宣长以神道作为日本文化之绝对主体的后续举动。近世以来的日本文化,对自身绝对主体的强烈诉求,是复古国学最终转向复古神道的根本原因。
翁森对元代台州文化的贡献考论——从近年出土的墓志切入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政治家的宣传技巧考略
基于出土文献的彭咸新考——兼论彭咸传说的形成与变迁
考论兼济识见精严——评傅承洲先生《明清文人话本研究》
阿难与大迦叶的矛盾冲突考述——佛陀眷属及相关问题研究
《三国志》质疑一则——赤壁之战前刘备退守地点考论
孔稚珪与“永明体”关系考论——从《北山移文》的创作缘起说开去
赫连氏先世行迹考述——以铁弗刘氏与拓跋鲜卑之关系为中心
对徐成先生《杨恩玉〈萧梁政治制度考论稿〉读后》评论的回应
南朝制度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杨恩玉《萧梁政治制度考论稿》读后
唐代“丝绸之路”北航线考——以韩朝彩出使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路程为中心
建国初期襄阳生产救灾考略——兼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诗经》地域文化教育价值考论——以邶、鄘、卫三风中体现的“卫多君子”为例
以考促教 以教促学——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立体动态式”考核模式
复古国学中的“万叶空间”——贺茂真渊《国意考》对建构日本文化之绝对主体的奠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