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存在现代音乐的技法因素——新民族乐派“调式半音体系”、新古典主义音乐“二部写作技法”、表现主义音乐“自由无调性”的某些技法特征。这种现代技法因素体现出了中国作曲家对西方现代音乐的借鉴。但又是以和声民族化为契机和归属的。呈现出和声民族化与和声创新的一致性。
简介:乌克兰奥德萨音乐学院教师、小提琴家叶夫根尼·米哈伊洛维奇·别列普留契克先生于1997—1998年度作为专家在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任教一年。我作为弦乐教研室主任直接负责具体安排和协调他的教学工作,在这一年中我听了不少他的课,同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交谈,从中受到不少启发。我想,如能总结一下并介绍给大家也许是件有益的事c别列普留契克先生所任的课程为:小提琴专业课(与中国教师共同授课)、弦乐四重
简介:本文是2017年3月15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七期)中李吉提教授的讲座实录,该讲座由作曲系主任金平教授主持。讲座中,李吉提教授首先对戏曲与歌剧的异同进行比较,并回顾中国民族歌剧在汲取戏曲要素过程中已获得的主要成就与经验。然后,用边欣赏、边议论的方法,以叶小纲的歌剧《咏·别》为例,分析其作在“对戏曲要素的多方位汲取与发挥”所进行的主要探索与新经验。李吉提教授认为,西方的歌剧体裁与中国戏曲体裁虽然同具戏剧音乐特点,但二者又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要努力使歌剧体裁更适用于表达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简介:本文为《欧洲9~16世纪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观念与形态》系列论文篇二的第三部分,着重分析、探讨15世纪上半叶勃艮地乐派的多声音乐实践,并对篇二全文进行总结。
简介:叶国辉是国内颇为活跃的作曲家,他的交响作品大提琴与乐队《致莫扎特——一个上海作曲家的随想》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部较有分量的新作。本文从音响素材入手,分析了构成这部作品最核心的音响材料——小二度。通过层层剖析。希望以此展现叶国辉先生对这一最小音程要素的创造性运用,从而揭示这部新作的艺术魅力。
简介:我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曲艺编辑工作37年,退休后又被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组聘用了3年,一直主抓相声。改革开放30年我国各个方面都取得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听为主的视听艺术——相声,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想从媒体的角度来试谈改革开放30年相声发展的轨迹,顺便再谈谈我对相声发展的几点想法和希望。
简介: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文化领域中,各种思潮流派与艺术风格交错并存,浪漫主义音乐作为一支主导潮流逐渐兴起。身处浪漫主义音乐中心的德奥作曲家们面临着时代风格的变迁与个性情感表达的需求,他们对创作道路纷纷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钢琴奏呜曲中的慢乐章,既是古典传统套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相对自由、抒情,与浪漫主义气质甚为相合。因此,透过对19世纪上半叶德奥作曲家的钢琴奏鸣曲的慢乐章研究,可以探寻到这些作曲家在“谋求古典形式与新的精神状态之间的协调”时所作出的思考与实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的现代技法因素
论乌克兰小提琴专家叶夫根尼·别列普留契克的教学特点
中国歌剧有效借鉴戏曲要素的新经验——以叶小纲的歌剧《咏·别》为例
西方“新艺术风格”与15世纪上半叶多声音乐的理论与实践(下)
将小二度进行到底——浅析叶国辉《致莫扎特》中小二度的运用
试谈改革开放三十年相声发展的轨迹和对相声的几点看法与希望
钢琴奏鸣曲之慢乐章研究——以19世纪上半叶德奥作曲家的创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