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干眼症。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干眼症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行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行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干眼症效果良好,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同时没有增加不良发应,后续工作中可给予推广。
简介: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所致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分析T辅助细胞(Th)在此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抗HPV感染免疫应答和抗病毒细胞因子在疾病转归中的重要调节机制。方法对86例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患者依所致宫颈病变的不同分为5组,CINI、CINII、CINIII,宫颈癌和宫颈炎,检测其INF-γ、TNF-α、IL-10、IL-5、IL-4、IL-2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病变患者6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差异,及其每个细胞因子对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在宫颈炎、CINI、CINII表现为Th1优势,CINIII和宫颈癌表现为Th2优势;宫颈炎、CINI病变组,IL-2、INF-γ、TNF-α均有升高,CINII仅有IL-2升高。比较回归方程中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对宫颈病变影响程度依次为INF-γ〉TNF-α〉IL-2〉IL-10。结论在抗HPV持续感染免疫应答中,Th1优势更利于机体清除病毒,Th1向Th2的偏移,可加重宫颈病变。细胞因子对该过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上调或下调免疫反应,增强或抑制免疫应答,另一方面直接作为抗病毒的效应分子发挥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应激性溃疡非治疗对照组(A组)bFGF低剂量治疗组(B组)bFGF高剂量治疗组(C组)。分别测定大鼠应激性溃疡过程中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动态变化,以及溃疡指数(UI)的变化。结果B组与C组溃疡指数与A组比较明显减少,B、C两组GAS、β-EP与A组比较有所下降,EGF与A组比较有所升高。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具有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白细胞内源性硫化氢产生速率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初诊高血压及有高血压病史者90例高血压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即高血压未治疗组(高血压未治疗亚组)45例、高血压血压控制良好组(高血压控制组)45例,选取同期、同科室血压正常患者9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通过测量白细胞内源性硫化氢产生速率及血浆高血压相关炎性因子的浓度,分析各组自细胞内源性硫化氢产生速率的变化,并探讨其对高血压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未治疗亚组白细胞内源性硫化氢产生速率明显低于高血压控制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未治疗亚组(0.142±0.064)nmol/μg、高血压控制亚组(0.202±0.085)nmol/μg、正常对照组(0.214±0.085)nmol/μg,P〈0.011,且血浆高血压相关炎性因子明显高于高血压两个亚组(P〈0.01),白细胞内源性硫化氢产生速率与高血压相关炎性因子-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白细胞内源性硫化氢产生减少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原因之一,它可能通过影响高血压相关炎性因子的产生导致血压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的变化,探讨IL-17和IL-23与HIE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法测定新生儿血清IL-17与IL-23的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HIE组患儿60例为实验组,同期住院的足月健康新生儿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的血清IL-17与IL-23的水平进行比较性分析,同时分析他们与NSE的相关性。结果HIE组治疗前血清中IL-17与IL-23水平明显高于HIE组治疗后及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IL-17、IL-23与NSE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L-17和IL-23在HI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检测血清中IL-17与IL-23水平变化对判断HIE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AcPG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中的表达及鉴别意义。方法分别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技术检测两组患者痰液中的NAcPGP表达水平,进而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的NAcPGP表达水平(80.9±53.2)pg/mL明显高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的NAcPGP表达水平为(35.8±19.1)pg/mL,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NAcPG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NAcPGP可能是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生物标志物。
简介:目的:探讨骨损伤大鼠静脉血栓发生后的细胞因子变化及预防效果。方法:通过定量打击装置定点打击大鼠股骨外侧,造大鼠下肢股骨损伤,石膏固定后早静脉血栓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干预组,通过ELlSA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栓形成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6,NF—KB,TNF-a.VCAM-1,ICAM-1水平的变化,同时,WB法检测模型大鼠血管内皮中IL-6,NF—KB,TNF—a,vcAM-1,ICAM-1n1&NA的表达情况,旨希望发现骨损伤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分子机制,同时.干预组造模大鼠进行抗凝预防治疗,观察血栓发生情况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NF-KB,TNF-a,VCAM-1,lcAM-1变化和细胞内皮中IL-6,NF—KB,TNF-a,VCAM—I,ICAM-1nlRNA的表达情况,分析抗凝药物预防效果及预防血栓的机制。结论:骨损伤大鼠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发生明显变化,与细胞内皮相应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具有-定的联系,-而通过溶栓治疗后,能够明显降低血清中的IL-6,TNF-a,NF-KB,VCAM-1,1CAM-1水平,其抗凝机制上需要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老年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老年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滴眼2滴/次,4次/日;联合治疗组在使用人工泪液的同时加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2滴/次,4次/日。8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前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Schirmer测定(SchirmertestI)、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ear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眼部症状评分、schirmer测定、BUT测定、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相比较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人工泪液的基础上加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老年干眼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替代治疗。
简介:摘要2001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中,将“恶组”主要归类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但鉴于“恶组”病名沿用已久,在此仍沿用原有病名—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组织细胞病(MH)是临床上预后极差的一种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人利用在齐鲁医院学习期间,搜集了该院收治的MH患者25例,现将该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临床表现、治疗疗效做一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株CyclinD1、Fas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株,不同浓度苦参碱(0、0.5、1.0、1.5mg/ml)分别作用48h后,RT-PCR法检测CyclinD1和Fas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RT-PCR结果显示,CyclinD1/β-actin比值分别为0.59±0.06、0.35±0.05、0.27±0.02、0.05±0.01,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mRNA的表达对照组及各实验组的灰度值分别为0.322±0.020、0.393±0.025、0.516±0.404、0.707±0.252,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及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1±0.212)%、(8.70±0.232)%、(17.26±0.120)%、(29.52±0.348)%。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能下调横纹肌肉瘤RD细胞的CyclinD1mRNA,上调FasmRNA,诱导横纹肌肉瘤RD细胞的凋亡。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确诊胎膜早破问题上的临床价值,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克州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孕妇90例,根据临床表现,对胎膜情况分为3组,分别为确诊胎膜已破组25例,为1组;胎膜仍然完整组30例,为2组;怀疑胎膜已经破裂组35例,为3组。采用免疫层析法联合羊齿状结晶法对这90例孕妇胎膜早破情况进行诊断,将两种方法检查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收集患者的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组:免疫层析法检查结果显示均为阳性,羊齿状结晶法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为12例。2组: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均为阴性。3组:免疫层析法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为13例,羊齿状结晶法显示阳性为2例。结论使用IGFBP-1确诊胎膜早破比较准确,操作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通过检测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探讨其与DN的关系,从而提高对DN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DN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微量蛋白尿组(MA)、临床蛋白尿组(ODN),同时以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C)。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的血清TGF-β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BUN、Cr、Ccr)等指标。结果MA、ODN组血清TGF-β1明显高于NC组(P<0.01)。NA组TGF-β1明显高于NC组。血清TGF-β1与FBG(r=0.431,P<0.05)、HbA1c(r=0.441,P<0.05)、BUN(r=0.476,P<0.01)、Cr(r=0.796,P<0.01)、UAER(r=0.819,P<0.01)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r=-0.412,P<0.05)。结论TGF-β1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检测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可用于DN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侧,并对DN的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轻症病毒性脑炎组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组60例,以及60例健康儿童组(保健科体检),对其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检测,并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再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组危重症评分越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越高,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对病情判断及评估预后有一定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表皮成长因子进行诱导糖尿病难愈性创面的成纤维细胞后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随机选择30例糖尿病足经严格的内科药物的积极治疗8周后创面仍不愈合的患者(观察组)和自愿当自愿者的健康人30名(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创面的成纤维细胞和对照组健康人的成纤维细胞放置于Dulbecco's经过改良的eagle’s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培养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在培养基上分别加入浓度为0.1、0.25、0.5、0.75和1、5、10微克每升的表皮成长因子进行培养24小时后,与没有加入表皮成长因子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加入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动明显较活跃。结果通过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的观察发现,只要放置了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后,成纤维细胞增殖都较为放置表皮生长因子培养基的成纤维细胞活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最适宜的表皮生长因子刺激浓度为0.5微克每升其对应的吸光值为0.36±0.12,而对照组健康人的观察组患者的最适宜的表皮生长因子刺激浓度为0.25微克每升其对应的吸光值为0.59±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难愈性创面的成纤维细胞在表皮生长因子的刺激下其增殖能力有所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尼替丁治疗老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细胞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00例老年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在我院的收治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随机选取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维生素C和冰硼散治疗,实验组老年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雷尼替丁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8.00%,IFN-γ的含量高于对照组,IFN-ɑ和IL-2含量低于对照组;补体CD3+和CD4+的含量高于对照组,CD8+的含量比对照组低,数据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尼替丁对老年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疗效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和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我院在 2019年 1月到 10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 4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的相关职工和周边地区的健康志愿者 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针对组研究对象所呈现出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对比。结果:两个组别之间的血浆促炎因子对比来看,观察组研究对象所呈现出的 IL-α等浓度,要比对照做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升, (P< 0.05)。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 IL-6和年龄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针对观察组血浆促炎因子与 PANSS各维度评分相关分析而言,有针对性的控制好氯丙嗪当量、年龄、性别、病程作协变量等相关内容之后,促炎因子与 PANSS等相关维度的评分,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其相关性不够显著,没有相对应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所呈现出的 IL-6和年龄两者之间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与相应的临床症状也有着内在的联系。
简介:摘要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合羊膜对压疮的修复与再生问题的影响。方法选择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患者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60~82岁,平均73.5岁。将rb-bFGF负载到羊膜上,用于清创并控制局部感染的压疮皮肤缺损创面。结果Ⅱ期压疮患者中,治疗组5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Ⅲ期压疮患者中,治疗组10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羊膜用于压疮创面,能显著加快压疮的愈合速度,愈合时间缩短,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的形成,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健康人、西药治疗组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24例治疗前后血浆TNF-α、IL-6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患者TNF-α、IL-6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后患者血浆TNF-α、IL-6较术前下降(P<0.01),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针灸配合西药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P<0.05)。结论ICVD患者细胞炎性因子增高显著,经治疗后细胞因子下降,针灸配合西药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