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以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参照组使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胃部黏膜的修复情况、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频率上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胃部黏膜修复情况好于参照组,病情复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均<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医疗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预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作用。方法以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5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同时予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及常规护肝治疗,比较2组病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损伤程度,并将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肝损发生率低(25.0%),出现时间晚(48.3±49.4)d,程度轻,恢复快(10.8±8.7)d。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对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雷替曲塞/5-氟尿嘧啶腹腔内给药途径治疗艾式腹水瘤小鼠模型的疗效,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劣。方法D0利用艾式腹水瘤(EAC)细胞株建立小鼠动物模型。D7将36只腹水瘤小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三组,各组腹腔注射等体积不同种药物Control组(12只,NS0.2ml/只)、雷替曲塞组(12只,雷替曲塞0.5mg/kg)、5-氟尿嘧啶组(12只,5-氟尿嘧啶30mg/mg)。通过比较每组小鼠给药前后的体重、腹水体积、腹水颜色改善情况、生存期和行为状态情况,对比各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雷替曲塞组与5-Fu组之间在腹水颜色改善情况、腹水体积、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在小鼠体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厌食、脱毛的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排便次数增多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萎靡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治疗艾式腹水瘤小鼠时,雷替曲塞与5-氟尿嘧啶均有明显疗效,且疗效基本相当,雷替曲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氟尿嘧啶。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的慢性鼻-鼻窦炎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72名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RSsNP患者,完成治疗与随诊的患者有60名,12名患者退出研究。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普通CRSsNP治疗,对治疗组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剂量罗红霉素片,150mg/d。幼儿剂量罗红霉素片,2.5-5mg/日,一次服用。通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患者进行喷鼻,一天一次。结果通过大环内酯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治愈率达到70%,治疗效果比较好。结论在治疗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的慢性鼻-鼻窦炎时,长期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在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初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36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初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尼妥珠单抗治疗,治疗组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癌性肠梗阻症状改善情况、肠道通畅维持时间、中位总生存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癌性肠梗阻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肠道通畅维持时间、中位总生存期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雷替曲塞对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初治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癌性肠梗阻症状,同时其还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施康定与奥施康定、美菲康对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40例采用美施康定治疗,B组40例采用奥施康定治疗,C组40例采用美菲康治疗。观察比较三组镇痛效果与毒副反应情况。结果①镇痛效果。A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2.5%,B组90.0%,C组90.0%,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毒副反应。B组毒副反应发生率15.0%,与A组的35.0%、C组的32.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施康定与奥施康定、美菲康在缓解癌性疼痛方面疗效相当,但其中奥施康定临床毒副作用相对较少,值得深入研究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氯喹抗性鼠疟模型,考察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鼠疟与氯喹抗性鼠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差异。方法伯氏疟原虫常规株经青蒿素逐量递增给药法连续培养16代,建立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株鼠疟模型;比较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鼠疟与氯喹抗性鼠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差异。抗疟药效实验采用四天抑制给药法,采血镜检药后24小时原虫血症密度、转阴率及28天治愈率。结果五种抗疟药分别对氯喹抗性鼠疟及青蒿素抗性鼠疟治疗,24h原虫血症密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氯喹抗性鼠疟、青蒿素抗性鼠疟对本芴醇均有可疑耐药(原虫血症密度>0.005);复方蒿甲醚对氯喹抗性鼠疟药后24h的疗效优于氯喹(P<0.05),对青蒿素抗性鼠疟药后24h的疗效优于本芴醇。复方蒿甲醚及蒿甲醚对氯喹抗性鼠疟28天治愈率分别为50%和100%,对青蒿素抗性鼠疟28天治愈率分别为70%和100%。结论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鼠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普遍差,而氯喹抗性鼠疟对青蒿素类药物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采用多西紫杉醇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40例蒽环类药物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采用多西紫杉醇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次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5%,控制率为87.5%,中位肿瘤进展7.4个月,1年为62.5%生存率,2年为42.5%。生存率、疗效与内分泌治疗情况、月经状况、受体状况、转移数目及部位无明显相关性。本组过敏反应2例,占5%;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率为72.5%;血小板、粒细胞减少和贫血率为82.5%;Ⅰ-Ⅱ度手足综合征率为45%;轻度肝脏转氨酶升高2例,保肝处理后恢复;无退出治疗者。结论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采用多西紫杉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受,效果肯定,可作用此种病例的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5年3月到2016年2月选取所在科室5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27例,参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血糖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状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糖改善情况更好;发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更短;并发症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较短,血糖改善情况较好,并发症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阿奇霉素结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使用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FVC(2.03±0.17)L、FEV1(1.24±0.07)L、血氧饱和度(90.53±4.24)%、血氧分压(68.24±3.12)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舒张压(25.06±0.93)mmHg、肺收缩压(34.96±1.27)mmHg、6min步行距离(383.15±26.49)m,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使用阿奇霉素联合他汀类药物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控制肺动脉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格拉司琼在肛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预防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60例ASAⅠ-Ⅱ级行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20例,术毕均接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0.02mg/kg,最大量1.2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2ml/h,PCA0.5ml/15min。A组术毕静注生理盐水3ml,B组术毕静注格拉司琼3ml,C组术毕静注格拉司琼3ml,同时镇痛泵中加入格拉司琼3ml。结果三组镇痛效果确切,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明显低于A组,B组与C组比较,C组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术毕单次给格拉司琼与联合应用格拉司琼均可有效预防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但镇痛泵中加用格拉司琼的远期效果优于单次静脉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在对行阑尾手术的患者在椎管内麻醉后,即使用地佐辛和格拉司琼来预防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从而观察比较两种药物对其预防作用。方法选择ASAI~II级行阑尾手术的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地佐辛组(B组)、格拉司琼组(C组)、联合组(D组)。在手术切皮前就分别进行不同的药物干预。观察(1)手术前、给药后10min的MAP、HR(2)牵拉反应疗效的评分指标(3)镇静4分量表评分(4)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四组的MAP、HR在T0无统计学意义,在T1B、D两组均低于A组(P<0.05);疗效优的例数B、C、D组多于A组(P<0.05),效果良的例数D组少于A组(P<0.05),效果差的例数B、D组少于A组(P<0.05);镇静评分在T1B、D组大于A组(P<0.05);C、D组恶心呕吐例数低于A组(P<0.05),B组呼吸抑制例数大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与格拉司琼联合用于阑尾手术的患者,可以预防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提高术中病人的舒适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中收集的80例实施复合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法规律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其中A组和B组的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C组和D组的麻醉方式为吸入麻醉;四组患者均进行诱导麻醉,在手术进行前和完成后给予A组和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最后统计各组的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小时和4小时,C组和D组的VAS评分高于A组和B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小时,D组的VAS评分高于A组、B组和C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手术完成前实施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情况有明显改善,静脉麻醉可有效防止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