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乙肝型肝硬化患者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归纳总结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所有患者都有进行内科综合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普萘洛尔治疗,观察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服用剂量为一次3片,每日3次,疗程1年,观察患者一年治疗后的基础状况,同时总胆红素、ALT、血清白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一般状况、门静脉主干大小、总胆红素、ALT、血清白蛋白的水平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片在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价格实惠,值得在临床药物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对于肝硬化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根治方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如供肝的缺乏、手术创伤大、免疫排斥、昂贵的费用等阻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正在成为一种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明显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治疗肝硬化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经皮、经肝穿刺,选择性栓塞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曲张之血管,并经脾动脉部分栓塞脾实质。结果7例病人经此方法治疗后,1年内未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诊治的6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62例诊断明确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给予治疗原发病及针对糖尿病治疗,32予以休息、控制摄入量,护肝药物后,血糖水平在7.0mmol/L左右波动28例;6例以降糖药口服治疗,血糖水平在7.0mmol/L以下2例,4例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能控制血糖患者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该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可;24例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血糖水平全部控制在于7.0mmol/L以下。结论肝硬化与糖尿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治疗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注意饮食调节,改善肝功能,根据血糖及时、适量的使用胰岛素治疗有效。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及严格控制血糖是主要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诊断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28例设为肝硬化组,此外按照对等原则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机体健康人群28例设为健康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及二维超声显像两组肝脏及血流变化。结果肝硬化组患者门静脉主干管径较健康组有显著增粗(P<0.01),而肝硬化组患者血流峰值速率、血流平均速率较健康组均有显著下降(P<0.01);其中,脾脏发生肿大比例最高,与其他形态改变发生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B超进行肝硬化检查,可明显显现出患者门静脉主干管径、肝器官形态组织学改变以及血液流动力学改变,能为临床诊断肝硬化提供有效依据,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脐疝择期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64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脐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围术期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前未出现脐疝破溃、嵌顿等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率为24.9%,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12.5%),随访6个月,患者无脐疝复发病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37.5%),随访6个月,患者无脐疝复发3例,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腹水并发脐疝临床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围术期的并发症,提高了肝硬化腹水并发脐疝手术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总结出可靠依据经验,以减少接受治疗后的患者再度出现包括死亡在内的意外威胁。方法观察50位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发展拽框作出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流程。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压迫止血等医疗护理手段。结果通过认真的治疗以及全程的精心护理,5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疗效显著。结论肝硬化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晚期肝病,肝硬化的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也是较为常见不可忽视,严重不予理会会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严格谨慎的治疗,精心的护理是保证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恢复健康的必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1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与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中AST/ALT比值,并根据肝功能分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中AST/ALT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三级各组间两两比较,随Child-Pugh积分的增高AST/ALT比值水平跟着升高,且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分级越差,血清中AST/ALT比值越高。结论血清中AST/ALT比值水平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有助于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对我院2007至2012年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肝硬化(LC)并发PVT形成住院患者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0至65岁,平均(48.2±9.0)岁。肝硬化病因,大多数是病毒性肝炎后(12例,75%),有脾切除史13例,住院主要原因腹痛3例,予溶栓治疗后病情好转;消化道出血1例;腹水16例,原发性腹膜炎14例。血栓形在后2年内死亡4例,其中3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的主要表是腹痛、消化道出血、腹水。血栓形在后1年内死亡率32.35%。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益气健脾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则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益气健脾软肝汤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2%,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4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为9.74±1.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2±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软肝汤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具有比单纯西药治疗更好的疗效,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