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佛教的动物观本身包含多层内涵,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生态环保意义。六道轮回观念认为畜生道没有仁义道德,生存环境恶劣。这一观念客观上难以导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不过六道轮回观念旨在劝人弃恶修善,从道德教化意义上说,又能导向关爱动物。佛教对"清净"的德性追求,会促使修行者与动物保持距离,自觉做到不伤害动物。大乘佛教对"慈悲"德性的追求,则能导向对动物的慈悲关爱。佛教本生故事中关于动物道德和智慧的故事,有利于激发人们对动物的尊重、关爱之情。一些本生故事蕴含生态环保知识,其中包含的反对动物祭祀的内容本身也具有动物保护意义。"众生皆有佛性"的生命平等观能为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提供深层理论依据。
简介:人类的生存是以共同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自从有了人类的原始群落,就有了管理,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管理的方式和内容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规范的发展过程。宗教的诞生和发展也伴随着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活动。建国以来,虽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宗教工作,但由于在宗教系统长期存在“左”的思想的干扰,对宗教事务管理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使管理工作难以纳入法制的轨道,进入健康有序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不断落实,有关的法制法规逐步健全,为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近年来,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提高宗教界人士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如对散居道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