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腹外疝主要包括腹股沟疝、腹壁疝等,无张力修补术是成人腹外疝的主要治疗手术方式。sublay技术是腹外疝修补的理想技术,其将补片置于肌后、腹膜前间隙,修补可靠,疝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补片不与腹腔脏器接触,可避免术后腹腔粘连等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近年来,随着腹外疝修补理念的不断更新,疝与腹壁外科专家更倾向将腹壁问题留在腹壁层次解决。因此,sublay技术备受疝外科医师重视。基于sublay技术的各种新技术、新手术方式层出不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开放、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外疝修补术中。笔者总结sublay技术在腹股沟疝和腹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介绍应用sublay技术治疗腹股沟疝和腹壁疝的经典手术和新手术,旨在推进腹外疝的规范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本院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5 月时段内新生儿共 130 例,纳入 A 组( 65 例)和 B 组( 65 例) 。 A 组使用股静脉穿刺采血, B 组使用外周动脉采血,比较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结果: A 组新生儿比较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为 84.62% , B 组为 96.92% ,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 B 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4.62% , A 组为 18.46% ,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新生儿群体,外周动脉采血可显著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还可预防或降低采血不良反应,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于肠外瘘患者中早期确定性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8年7月到2020年6月间就诊的25例肠外瘘患者做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总结治疗情况。结果:在本课题的25例患者中,没有死亡病例,均治愈。完全经口进食时间是(14.36±1.45)天,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是(12.05±1.35)天,住院时间是(29.25±4.69)天。有2例患者的吻合口渗漏,术后第三天有1例患者的相邻小肠发生肠瘘,3例患者伤口感染。术后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大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小于术前(P<0.05)。结论:于肠外瘘患者中,应实施早期确定性手术,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预后。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来自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具有诱导分化为肌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脂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MSCs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的性能,调节免疫应答。近年来,研究发现,来源于MSCs的外泌体(MSCs-Exo)具有与MSCs相似的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功能。外泌体(exosome)是多种细胞分泌的膜外小囊泡,直径30 ~ 200 nm,可以转运核酸、脂质和蛋白质,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MSCs相比,外泌体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更加稳定,体内同种异体给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较低,并可为各种疾病提供替代疗法。MSCs-Exo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MSCs-Exo的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作用和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将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这一时段内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96例纳入研究,基于平行、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在数值上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annover评分、关节屈伸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安全高效,值得采纳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我科对这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病人实施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这例病人进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的管理,重视营养支持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 经过医务人员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严密控制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感染的传播。结论 对这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的病人实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在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骨外尤文肉瘤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病理误诊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4例骨外尤文肉瘤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收集6例初次病理误诊的病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EWSR1基因断裂,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情况。结果6例患儿中位年龄7岁,病初5例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局限性包块,其中4例位于皮下浅筋膜,1例为迅速增大的软组织肿物。肿瘤细胞呈分叶状、巢片状分布。2例由小蓝圆细胞构成,4例存在形态学变异,表现为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其中1例核染色质细腻;1例核透亮,可见核仁;1例由上皮样细胞组成;1例为体积较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混杂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CD99、白血病病毒整合基因1(FLI1)、ERG阳性比例分别为5/6例,5/6例,2/6例。FISH均检测到EWSR1基因断裂重排。结论发病年龄小、位置表浅且初始表现为良性的生物学行为,存在组织学变异和不典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是儿童骨外尤文肉瘤病理误诊的3个重要因素,因此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WSR1基因检测综合考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区域的招生规模情况,以期为合理优化招生规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高校的单点招生数、校均招生数及不同区域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情况。结果2018年,我国180所高校共计划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70 480人,每10万人口招生数为5.1人,校均招生数为392人,单点招生数最大为1 350人;44所高校的单点招生数在600人以上;普通本科院校或地方公办高校的校均招生数高于985、211高校或中央部门办高校;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在不同区域间有较大差异。结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总体规模尚需适度扩大,存在部分高校单点招生规模过大、不同类型高校招生规模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