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胎盘血管瘤产前监测、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5例胎盘血管瘤超声影像特征、病理结果、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15例,活产13例,引产2例,产前超声和产后病理均诊断瘤体直径>5 cm的胎盘血管瘤13例,出现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8例61.54%(8/13);瘤体直径<5 cm的2例,未出现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瘤体紧邻脐带胎盘入口处9例,出现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7例77.78%(7/9),其中出现胎儿贫血5例,胎儿心力衰竭4例(予宫内治疗3例),羊水过多3例,胎儿生长发育迟缓2例,胎儿全身水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各1例。结论利用超声监测妊娠期胎盘血管瘤瘤体变化、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情况,可以为产前临床干预及预后判断提供有力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肝血管瘤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2例,对照组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悬乳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的肝血管瘤直径变化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混悬乳剂+明胶海绵颗粒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B超声诊断肝脏血管瘤(hepatichemangioam,HHE)效用,分析HHE超声声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HHE超声声像特征,并与CT诊断相对比。结果发现病灶122个,<5cm小海绵状血管瘤49个、大海绵状血管瘤65个、巨大海绵状血管瘤8个,超声明确诊断病灶92个(75.41%);主要征象特点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常见分叶状,内均匀强回声或高低不同混合性回声,呈筛网状结构,边界清晰、锐利,无声晕,周围可有带状强回声或裂隙征;B超声、CT诊断大、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符合率,高于诊断小海绵状血管瘤,B超声诊断小海绵状血管瘤符合率低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较大(≥5cm)HHE符合率较好,但诊断较小HHE符合率难以让人满意,与小肝癌等疾病鉴别诊断不易、漏诊率相对较高。
简介:患儿男,10岁。因左手青紫色肿物10年入院。生后即发现左手3、4指及手掌、手背青紫色肿物,随年龄增长,3岁时在外院诊断为血管瘤,行激光治疗数次,瘤体无缩小,第4指留有瘢痕,形成屈曲畸形。体检:左手3、4指近节见青紫色肿物,手掌及手背均见肿物隆起(附图),压之可缩小,去压后立即充盈,左手4指近侧关节瘢痕屈曲畸形。血管造影为指掌深浅静脉扩张畸形。治疗方法:将平阳霉素8mg、2%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组成混合液,前臂扎止血带使包块充盈,于患指包块处穿刺,抽出血液后推入平阳霉素混合液,每次穿刺2-3点,共注入混合液3ml(含平阳霉素约5mg),止血带保持15-20分钟后缓慢解除。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7年间我院诊断为脑部海绵状血管瘤23例,患者采用GE0.5T和1.5T超导型MR机,行脑部常规和部分增强扫描和MRA成像(15例),9例行DSA检查,14例行手术治疗,23例全部行CT扫描。结果海绵状血管瘤MRI具有明显特征性表现,但病灶周围脑组织大部分无水肿,病灶无占位表现,病灶内未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内有轻度的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它能准确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和病灶内的出血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起始日期为2019年1月,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之间,选取对象为54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这54例患者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组别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27例,所对应的治疗方式分别为平阳霉素进行治疗和鱼肝油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3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77.78%)更高,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40.74%)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77.78%)更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更高,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平阳霉素进行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笔者认为脊髓血管瘤多造成下肢乏力、感觉异常等症状,中医治疗方面,多标本兼治,针对脊髓血管瘤,笔者采用通元针法,取督脉之百会、前顶、后顶、病变脊髓周围围刺,通督养神,重塑脊髓功能,结合腹部气海、天枢、关元,引气归元,协调后天之气血,机体乃复。
简介:【摘要】:总结了一列先天性下肢血管瘤、乙状结肠直肠血管瘤患者继发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特殊输血管理、低蛋白血症的护理、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一系列精心的护理,患者消化道出血得以控制,人院第11天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先天性下肢血管瘤、乙状结肠直肠血管瘤患者继发消化道出血时可通过个性化制定综合护理方案,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