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酒依赖患者的影响,分析酒依赖形成所具有的社会心理特征。方法对住院的150例酒依赖患者做回顾性总结,并对照150例健康及条件相似的人群,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等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酒依赖患者EPQ,E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N量表分明显高与对照组。社会支持量表的总分值低于对照组。HRSD量表分析,酒依赖患者分值均>10,其中33%的患者分值>20。分析酒依赖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缺陷。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值明显高与对照组。结论酒依赖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对酒依赖患者心理社会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是治疗酒依赖症的根本所在。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妇心理社会因素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待产的产妇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的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心理社会方面等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有14例选择剖宫产,29例自然分娩。对照组产妇有22例选择剖宫产,21例选择自然分娩。两组产妇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的心理社会因素对分娩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会导致剖宫产发生率的增加,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减轻产妇焦虑、不自信、恐惧的心理,可以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自信,提高自然分娩率,有利于产妇的恢复,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而言,自我意识的矛盾,社会角色的失调,社会认知的偏差,社会态度的失范,加上不良的社会影响以及错误的社会理论,是造成腐败盛行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腐败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公平的缺失,以及权力制约制度的虚化等。要从制度和法律层面对形成腐败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矫治和规制,就应当在深入研究这种社会心理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重视从社会心理层面研究对策,加强廉政法律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依法规制权力的运行。总之,通过相应的制度建设,营造一个反腐倡廉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氛围,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遏制腐败的发生。
简介:摘要:推进城镇化改造过程中,集中改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和人居环境等,提前进行社会稳定性风险调查,识别主要风险因素,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避免影响社会稳定性风险性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的幸福和整体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个体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支持、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压力以及社会孤立等多个方面。了解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这将有助于发展针对不同社会因素的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策略,进一步提高个体的心理福祉和整体社会的健康水平和和谐发展。理解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策略。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 2017 年 12 月到 2018 年 12 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2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未实施防范措施的为对照组 100 例,实施防范措施的为观察组 100 例,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与科室质量的管理以及灭菌情况。 结果: 对 患者进行分析,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与泌尿道,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最终确定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和住院时间以及侵入性的操作和抗菌药物等有关。将过程管理运用其中之后,医院的感染率得到明显下降(P< 0.05 ),还使得综合质量的管理合格率以及灭菌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结论: 医院重 症医学科发生感染的情况非常复杂,发生感染的几率也非常高,将有效的管理措施运用其中,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安全不断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生从医信念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增强其医学生的从医信念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月至2月,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7~2020级五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其从医信念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778名医学生参加了调查,从医信念评分为(88.72±16.83)分。医学生参与讲座等活动的频率(b=0.130,P<0.001)、学习中获得的帮助(b=0.204,P<0.001)、教师的人文教育水平(b=0.085,P=0.014)、基于案例学习等教学方法的效果(b=0.245,P<0.001)、职业规划课程帮助程度(b=0.067,P=0.028)、认为未来医患关系将逐渐改善的看法(b=0.088,P=0.002)与个体从医信念相关;与女性、高年级(大学三年级及以上)、必修课程成绩在后50%的医学生相比,男性(b=0.094,P<0.001)、低年级(b=0.109,P<0.001)、必修课程成绩在前50%者(b=0.136,P<0.001)的医学生从医信念更强,上述变量可以解释医学生从医信念变异的46.8%。结论医学生从医信念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医学生学习中获得的教学资源与支持以及对未来医患关系发展的看法是其从医信念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丰富人文课程、举办相关讲座、参与志愿活动、丰富教学方法等途径强化医学生的从医信念,同时多关注女性、学习成绩较低者和高年级医学生,并发挥媒体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学生职业素养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2015至2019级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口腔医学专业60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影响其职业素养发展水平自我认知的因素,并采用IBM SPSS 26.0和AMOS 24.0进行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课程满意度、朋辈交流、自我效能感、临床实践、教师素质、社会环境评价和学业负担等7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50.28±7.26)分、(28.53±3.78)分、(15.53±2.88)分、(35.30±4.63)分、(35.04±4.73)分、(10.72±4.08)分和(18.75±4.40)分。课程满意度(β=0.36,P<0.001)、朋辈交流(β=0.36,P<0.001)、自我效能感(β=0.18,P=0.002)和临床实践(β=0.13,P=0.011)4项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直接正向影响因素;教师素质(β=0.30,P<0.001)以课程满意度和临床实践为中介因素起间接正向作用;社会环境评价(β=-0.16,P<0.001)以朋辈交流和课程满意度为中介因素起间接负向作用;学业负担(β=-0.09,P<0.001)以自我效能感和朋辈交流为中介因素起间接负向作用。结论课程满意度、朋辈交流、自我效能感和临床实践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直接正向影响因素;教师素质为间接正向影响因素;社会环境评价和学业负担为间接负向影响因素。以7个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为依据进行教学改革,可以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目前医学生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和现象,本文对临床实习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临床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临床教学手段和学生自身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找到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关键词]临床实习影响因素策略临床教学阶段由临床理论教学、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作为医学教育的核心部分,临床教学是培养临床理论、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的重要时期[1]。临床实习又是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医学生具有临床实际诊治能力、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使医学生利用这一实践机会掌握各种基本诊治思维、医疗常规、基本操作,规范自己的诊治行为,达到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由于医学生缺乏理论与实践锻炼,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往往在临床实际工作时出现单一、局限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患者对实习生存在偏见,不愿意配合,甚至反对实习医师给他们进行诊疗操作等,使实际能力培养与期望能力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育目标和教学效果。为了深刻认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