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83例冠状动脉CTA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方法。结果180例均完成了检查,图像均能用于影像诊断,3例80岁以上的老人屏气不好,未完成检查,5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1例发生渗漏,利多卡因后肿胀消退,无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全过程中,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患者的密切配合以及良好的认知能力是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冠状动脉 CTA 护理
  • 简介: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头晕10余年,加重1周"于2015年8月10日入院。查体:右侧乳突部位可见局部皮肤隆起,可触及搏动,边界不清,活动性差。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CTA)检查:右侧颈内动脉间发现一个4cm×5cm瘤样扩张,位于C1远段,近段迂曲成角约90°(见图1)。术前造影检查:颅内Wills环完整,

  • 标签: 颈内动脉 C1 巨大动脉瘤 侧乳突 瘤样扩张 tomographic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破裂伴颅内血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5月收治12例MCAA破裂伴颅内血肿,于发病12h内急诊手术。结果12例均完成手术治疗并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随访2~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4例,中残2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MCAA破裂伴颅内血肿超早期(12h内)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先处理血肿初步减压,及时解除颅内血肿的占位效应,可有效降低脑疝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颅内血肿 显微手术 超早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筛选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主动脉介入造影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均接受胸腹部CTA检查,并将原始影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容积再现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A特异性征象。结果CTA确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检出率为85.00%,与手术及DSA结果证实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图像后处理可清晰观察主动脉夹层范围及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与破裂口。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敏感性较高,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累计范围与细节结构,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手段。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120例选择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化分组,每组60例,A组选择经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治疗,B组选择经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98.3%,B组穿刺成功率9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72.3±20.5)min、(3.6±1.2)d,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21.7%,B组并发症发生率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相当,经桡动脉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但操作难度大。

  • 标签: 经股动脉途径 经桡动脉途径 穿刺介入术 老年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监测28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改变。结果右美托咪定镇静作用强、时间短,具有高选择性,对呼吸抑制不明显,镇静过程容易被唤醒,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结论术前应用右美托嘧啶镇痛镇静,大大降低了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镇痛 镇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途径。方法对我院2013年03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93例血流感染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其病原菌阳性分离率及各类病原菌构成比,并调查其主要感染途径。结果本组93例患者共分离菌株79株(84.9%),阳性分离率为25.3%。各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的占比最高,为90.0%,其中肠科杆菌(50.0%)的构成比要明显地高于非发酵菌(11.1%),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途径分别为血管内导管感染(39.8%)、尿道感染(26.9%)、呼吸道感染(18.3%)、肠道感染(10.8%)及皮肤感染(4.3%)。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多为耐药性较高的菌种,血流感染的主要途径为血管内导管感染及尿道感染,临床用药过程中需结合感染途径合理用药。

  • 标签: 获得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分布 感染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全麻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需要进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进行全麻,对照组使用芬太尼进行全麻。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在进行气管插管的时候,HR、DBP以及SBP都出现了上升的情况;在气管插管时及1min后,观察组患者的HR、DBP以及SBP上升不明显,对照组有明显的上升变化,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插管以后的5min、10min,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与插管前没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各项指标高于麻醉前。结论在临床上使用舒芬太尼在全髋置换术中进行全麻处理,能够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芬太尼 舒芬太尼 全麻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胎监联合脐血流S/D(妊娠期脐动脉速度)比值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妊娠37~41周孕妇临床资料56例,按照胎监联合妊娠期脐动脉速度比值的相关记录来分析相关监测结果。结果56例孕妇中出现47例反应型(占83.93%),9例无反应型(占16.07%),妊娠期脐动脉速度<3有51例(占91.07%),妊娠期脐动脉速度≥3有5例(占8.93%).结论胎监联合妊娠期脐动脉速度比值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比较重大。

  • 标签: 胎儿宫内窘迫 妊娠期脐动脉血流速度 胎监联合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探讨经股动脉穿刺支气管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肺结核大咯血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肺结核大咯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救治大咯血病人,认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推广。而且经过技术和材料的发展,治疗的安全性已大大提高,可作为肺结核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动脉造影 介入 治疗 咯血
  • 简介:1病历介绍现病史:男,59岁,以“间断头痛、头昏1周,再发伴发作性意识丧失1次”之代诉于2015年12月25日入院。发病前1周,患者无诱因出现间断头痛、头昏,站立不稳,持续数十秒钟自行恢复。1天前再次出现头痛、头昏,伴有意识丧失倒地,持续10余分钟后神志清醒。醒后仍感持续头痛。当地医院查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性脑梗死。为进一步治疗,转诊至我院。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破裂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肝素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CA检查显示MB-MCA共35例,共有41处病灶,诊断率为50.0%;CAG检查显示MB-MCA共16例,共有16处病灶,诊断率为22.9%,前者优势显著,且CTCA在病灶各处分布检出率上均高于CA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而言,CT冠状动脉造影可较好的显示其解剖位置、长度、形态等情况,诊断率高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无创,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CT CTA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血管成像(MCSTA)在主动脉夹层里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薄层针对3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增强扫描,并观察这些患者的病变血管和部位。后处理措施是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上利用容积再现法(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覆盖法(SSD)、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建等相关技术。结果35例病例中,内膜钙化移位20例,病变主动脉内真假两腔呈不一样密度有24例,在增强扫描中均有双腔显影,两腔之间见内膜片35例,内膜破口显示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CSTA)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患者的病情显示也非常清晰,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快捷、准确、有效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放射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