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1945年)以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意识形态,在日本又取得了合法地位。截至60年代末,伴随日本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哲学领域展开了积极的理论活动,一方面批判资产阶级哲学及种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方面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颇多成果。进入70年代,日本大体实现了战后现代化,80年代则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适应时代的转变,马克思

  • 标签: 恩格斯 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辩证法基本规律 社会发生 主体
  • 简介:<正>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李达已经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之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的传播及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翻译,李达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更广泛地介绍给共产党员及其支持者,而且,他的《现代社会学》一书是中国第一批涵盖了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重要著作之一。虽然这部著作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部分很简短,但是它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是"革命阶级"的哲学以及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现代社会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达 辩证法
  • 简介: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些前提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完全的说明,或者直接就被排除在学术视野之外,这阻碍了这一领域之学术研究的推进。根本地审视,有两个问题尤为值得澄明: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出场语境,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国问题范式"。这两个问题并不是互不关联、彼此分开的,在许多理论节点上它们内在连通,这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整体性研究的要求也推上了前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马克思 出场语境 中国问题范式
  • 简介:本文从研读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思想家阿多诺的代表作《否定的辩证法》入手,基于阿多诺的非同一性哲学思考反思其对个体生命与死亡的辩证论说。笔者认为,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语境中的生命辩证法具有双重意蕴,它一方面致力于揭示现代社会的物化使得个体生命经验与死亡经验成为虚假的同一,另一方面则试图在对生命的理论思考与特定的历史现状、具体的社会制度之间保持一种不可化约的辩证张力。与此同时,笔者将结合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对死亡的生存论存在论思考以及阿多诺对此的批驳进一步分析后者独具特色的生命辩证法。

  • 标签: 阿多诺 生命 非同一性哲学 海德格尔
  • 简介:(《江淮论坛》1985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即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

  • 标签: 江淮论坛 人类社会 革命变革 思维领域 人类认识史 社会历史领域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无疑都非常重视理论的大众化,但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发明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明确,从雏形到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酝酿、探索、提炼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五四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是其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是其明确提出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是其不断深化阶段;改革开放以后至今是其创新发展阶段。从整体上厘清这四个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在机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形成 发展
  • 简介:本文就以往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直观论、纯认识论和教条主义倾向作了简略的评论,并认为造成这些倾向的思想根源从哲学上来看,是由于一方面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混同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仅仅是在总结现实主义文学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论文艺观"而未能深入发掘它的"人学"內涵。另一方面,由于不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动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也不理解任何理论的真理性都是相对的,它只有借助一定的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才能转化为其体的真理。

  • 标签: 直观论 纯认识论 教条主义
  • 简介:瞿秋白不仅是第一个在中国传播苏俄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以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重要思想资源,以中国的现代化为主题,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国形式、中国内容和中国原则,鲜明地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色。这一特色经过李达和毛泽东的改造和发展而凝炼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而瞿秋白所阐发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的重要一环。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传播 创新 瞿秋白 辩证唯物主义
  • 简介:当前诸多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获得解决。然而,当今时代的任何一种拘泥于民族国家视域的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世界体系论还是霸权转移论,都无法用来指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按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看法,反倒是《共产党宣言》中的国际主义立场和两大阶级对关系的分析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抓住主线。但考虑到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局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我们需要对当今时代的两大跨国阶级重新进行分析,梳理出它们各自所占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认准敌我友,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跨国阶级 跨国金融资本 统一战线
  • 简介:"美"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文化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语境作为历史给予的规则,是关系的编织,是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也因此成为"美"之为此"美"而非彼"美"的深层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在特定的语境中,"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凝视,如何成为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的视觉隐喻以及仪式如何创造出人们用以理解"美"所依据的分类系统,并赋予该分类以强制性和合法化的逻辑,于此透析"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

  • 标签: 语境 建构 意识形态 仪式
  • 简介:<正>今年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契100周年诞辰,也是冯契逝世20周年。冯契的一生,是献身中国的哲学发展事业的一生,他构建的"智慧说"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中央党校的许全兴教授将之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目前,这个体系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了对这个体系的评价,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刘明诗博士的著作《冯契与

  • 标签: 冯契 明诗 哲学创新 许全兴 中央党校 研究成果
  • 简介:毛泽东哲学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其意义不仅在于思想内容本身的先进性,更在于其具备实现“三化”的特质。三大思想脉系支配下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道路的实现.不仅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先河,而且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和方向。也恰恰是这种思想品质注定了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突出贡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她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一盏长明灯,不仅引领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第一次成功飞跃,而且鞭策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 标签: 思想来源 毛泽东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贡献
  • 简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目标体系,小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大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小康本意是指摆脱普遍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状况,小康社会是处在贫困社会和富裕社会之间的社会,即使全面建成,也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社会就达到全面富裕的状态。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一个追赶目标的问题,即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其内容不仅涉及物质技术层面,还涉及道路、制度、社会、价值层面。中国梦不是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是要实现高层次、高水平的现代化,它的实现意味着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共产主义不仅仅是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阶段性奋斗目标,而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

  • 标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小康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梦 共产主义
  • 简介:国家哲学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附’。“国家哲学”作为在一个国家内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它是这个国家统治阶级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是维护国家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最高的或最核心的意识形态,是哲学的抽象概念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实现,它是一个按辩证的必然规律运行的整体。在中国,“国家哲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奉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国家哲学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儒学作为其国家哲学,它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处于量的演变过程中,二是1949年,毛泽东在建国初就明确指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国家哲学的地位,

  • 标签: 国家 哲学 中国 封建统治阶级 马克思列宁主义 创新
  • 简介:什么东西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合法化"成了问题?这个问题有一个可能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是中国化的哲学或中国的哲学?若以一种寓含欧几里得几何空间关系的方式处理"中国"这个图像的衍义空间,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伪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尚未中国化或不能中国化而成了问题。但在更深层次上,这个问题应该与谁或者如何合法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相联系。作为这样的联系,它们要求认识一种以知识的问题和统治的问题为维度的合法化视野。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合法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内核和学理支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石和主要研究方法。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地位表明,哲学原理是衡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的理论依据,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和理论建构要以哲学原理为引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简介:<正>李达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是一条理论拓展之路、方法渗透之路、文化融合之路;而李达本人,则是这条道路上的桥梁。他把哲学同中国的革命实际和经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了;把哲学同正处在十字路口的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结合起来了,使它们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而获得了新的学术生命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李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先进文化 理论创新
  •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思想走向成熟过程中的重要著作,其中蕴含强烈的立场性与理论建构的诉求。《手稿》展现的是马克思对不同理论的选用与扬弃,反映的是马克思力求建构一种工人人学理论的努力过程。马克思出于其工人立场的需要,引入异化劳动理论,否定了国民经济学的私欲逻辑。《手稿》中的人本主义价值体系并非“价值悬设”,而是因引入异化劳动理论带来的、必须完成的“价值建设”。对思辨哲学进行批判,否定精神的主体性地位,代之以感性实践性的人的主体地位,同样是出于建构工人人学的立场性需要。

  • 标签: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工人立场 人学
  • 简介: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发展观的继承,对中国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当代发展理论中最为宝贵的思想财富一科学发展观得以形成。

  • 标签: 中国共产党人 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唯物辩证法 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