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种解读范式,“回到马克思”是涉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内容及其方法论系统工程。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回到马克思”内涵理解互有不同,主要有三种意见:是重视客观事实和史料价值;二是强调阅读原典和主体思考;三是主张激活文本和促进重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路径 系统工程 方法论 思想史
  • 简介:、本质主体与形式主体。政治合法性语言学意义上由两固定词汇,即政治与合法性组合而成。尽管政治合法性本身内涵大致稳定,但仅就语言学角度而言,政治合法性却仍然分别具有本质主体和形式主体两种对立主体关系。

  • 标签: 政治合法性 政治主体 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 政治权力
  • 简介:长期《反杜林论》教学和研究中,人们较多注意研究其中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问题,忽视或不注重研究其中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这是不恰当。《反杜林论》主要是部历史唯物主义著作。因为,它论战对象杜林,不仅是绝对形而上学者,更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他既否定其前辈思想家历史建树,更否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进步。

  • 标签: 杜林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 简介:西方自进入后现代思想发展阶段以来,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成为西方理论界学术思想发展大主潮,以文学、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乃至美学研究等也不可避免地受其深刻影响,发生了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形成了地理空间批评(Geospatialcriticism)谱系。相较而言,'空间转向(SpatialTurn)''空间批评(Spatialcriticism)'命名则在定程度上遮蔽了晚近西学思潮本有的文化语境,淡化了人文地理学(包括文化地理学)、批判人文地理学(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或称'新文化地理学')、无政府主义地理学对晚近西学思潮重要影响,在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晚近西学思潮整体特征遮蔽和对晚近西学思潮学术术语描述失之偏颇。因此,有必要回到晚近西学思潮发生文化语境,厘清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背景下地理空间批评(Geospatialcriticism)谱系,以期对学界所使用晚近西学思潮理论术语描述进行理论校正,使其更加精准、全面。同时,晚近西学思潮学术术语描述命名校正——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和地理空间批评(Geospatialcriticism)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标签: 地理空间转向 地理空间批评 晚近西学思潮 批判人文地理学
  • 简介: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历史转折,'两凡是'成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严重障碍。破除'两凡是',重新确立党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实现思想上拨乱反正,是转折首要条件和重要体现。这场思想路线交锋标志是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陈云等老辈革命家紧紧抓住思想路线转变这关键环节,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氛围形成、阶段推动和深入发展各个环节,从各自不同侧面积极推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深化。陈云中央工作会议西南组作书面发言,率先公开否定'两凡是'。邓小平复出前后多次强调'准确'、'完整'理解毛泽东思想,批评'两凡是',有力推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随后东北谈话则把思想路线争论引向政治路径选择,提出'四现代化'是最大政治,引导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不断升级。陈云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会上发言,十分尖锐地提出了六问题,些意见最终为中央重视和采纳,'两凡是'论调再也无法立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取得了初步胜利。邓小平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致向前看》重要讲话,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凝聚党内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共识与定论。之后,通过1978年底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成功地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伟大历史转折。

  • 标签: 邓小平 陈云 两个凡是 实事求是
  • 简介:进化论生存竞争观和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作为近代传入中国思想舶来品,它们自传入之初就受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青睐。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典型代表李达深受这两种思想影响,并将其作为思想武器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之中。研究作为个案李达思想转变内在逻辑对于窥探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整体思想激荡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深入思考中国现代性问题具有定启发性。

  • 标签: 现代性问题 中国革命实践 从范 竞争观 马克思学说 中国现代性
  • 简介:第四伟大发现: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说,“‘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才使用,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力图用新幻想欺蒙人民,而不是仅仅运用自己知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社会运动。”①话虽不多,却对我们准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非常重要。政治理论研究者不能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

  • 标签: 空想社会主义者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史考 无产阶级专政
  • 简介:关于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理论基础,各种教科书都归之于马克思“两伟大发现”。殊不知,这提法首倡者恩格斯只是举例子语境中才这样说。因为,马克思自我认定发现——“无产阶级专政”,就没有恩格斯“两伟大发现”说中占有位置。所以,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文中对马克思盖棺论定评价是,有“永垂科学史册许多重要发现”。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而言,马克思至少有七伟大发现:()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研究路径;(二)劳动;(三)人类社会历史工艺学基础;(四)无产阶级专政;(五)劳动人道主义;(六)剩余价值;(七)唯物史观。这七伟大发现实现,有着历时性先后顺序,在内容上也存在着逻辑层次关系。而在七伟大发现中,处于核心、基础和本质地位,是马克思对“劳动”发现

  • 标签: 伟大发现 研究路径 劳动 工艺学基础 无产阶级专政 劳动人道主义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思考不是道德哲学分析路径,而是道德社会学路径,须在人类解放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内加以展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回答了道德起源、本质和功能等基本问题,还对资本主义本质及其道德状况进行了批判。它追求是“真正的人道德”理想,反对任何不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道德批判”。澄清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基本主张,有助于反驳两种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理解。

  • 标签: 道德 资本主义 真正的人的道德
  • 简介:陈锡喜《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发现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起点》文中指出,理论思维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问题就是矛盾。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起点,同样是矛盾。要善于从以下四矛盾场域中,发现足以支撑理论创新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实践方面,即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进程方面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变化必然结果;从理论方面,即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发展来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结果。

  • 标签: 中国特色 哲学 立论 中华民族 改革开放 矛盾运动
  • 简介:七十年前'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第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封建主义口号。这场伟大启蒙运动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对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冲击。它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指控它是'独夫制',提出'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专制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自治国民政治';它把攻击矛头对准封建制度精神支柱——儒家学说,指出以孔孟为代表儒家学说是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绊脚石,发出了'打倒孔家店'

  • 标签: 打倒孔家店 中国近代史 “五四运动” 儒家学说 封建君主专制 战斗任务
  • 简介:毛泽东《矛盾论》中,对矛盾性和斗争性关系进行了深刻论述,尤其对于矛盾性与矛盾转化理论作了具体说明和和发挥。、坚持具体性,反对幻想性毛泽东认为:'神话或童话中矛盾诸方面,并不是具体性,只是幻想性,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 标签: 现实变化 《毛泽东选集》 马恩 矛盾转化 《矛盾论》 事物自身
  • 简介: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关于党内监督论述和观点体现了党内监督文化建设价值内核、核心理念、制度规范以及内在目标。从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党内监督文化价值内核经历了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升华;核心理念经历了从'整党及建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更新;制度规范经历了从'要有套章程,就是为了接受监督''为党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完善;内在目标经历了从跳出'历史周期律''保证共产党长期执政、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发展。

  • 标签: 党内监督文化观 毛泽东 邓小平 习近平
  • 简介:20余年来,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引起学界和政界关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问题”“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等主要概念不断得到诠释,研究者强调问题意识/问题导向重要性同时,亦意识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存在局限性。当前对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方法单、跟风式、标签化问题,个别关键领域尚存研究空白,亟须拓宽和深化。

  • 标签: 问题意识 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作者来稿《试论同性与斗争性都是相对与绝对辩证统》认为:我国哲学界过去曾普遍把“同性是相对,斗争性是绝对”看成“是条不可动摇唯物辩证法原则”,但是按照唯物辩证法来考察,这原则却很值得研究。因为:第,经典作家并没有把“同性是相对,斗争性是绝对”论点绝化化。列宁强调主观主义与辩证法区别时指出:“(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

  • 标签: 斗争性 矛盾同一性 唯物辩证法 经典作家 哲学界 列宁
  • 简介:本文从研读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思想家阿多诺代表作《否定辩证法》入手,基于阿多诺非同性哲学思考反思其对个体生命与死亡辩证论说。笔者认为,阿多诺非同性哲学语境中生命辩证法具有双重意蕴,它方面致力于揭示现代社会物化使得个体生命经验与死亡经验成为虚假另一方面则试图在对生命理论思考与特定历史现状、具体社会制度之间保持种不可化约辩证张力。与此同时,笔者将结合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对死亡生存论存在论思考以及阿多诺对此批驳进步分析后者独具特色生命辩证法。

  • 标签: 阿多诺 生命 非同一性哲学 海德格尔
  • 简介:儒学美学是当代儒学美学存在方式与表现型态,它具有切近当下现实与未来可能性充分场域,具有在场域中转换与生成本体论幻象逻辑。儒学美学幻象逻辑幻象呈现结构特点方面,以密实幻象为网络结点,体现儒学致密性内在追求;本体驱力方面,幻象是种特殊、具有衍射力心性能体,它通过涵摄场域中"多"本体因子来实现本体驱力效应;终极价值方面,幻象本体追求"化境"能量与气度,主张美学应向文化、学术、生产等场域进行深入掘进,让超常能量迸射与主体意志、客观势能相协和,幻化出儒学美学理想与现实相统超越境界。

  • 标签: 后儒学美学 幻象逻辑 致密性 衍射力 气度
  • 简介: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离开瑞金中央苏区,选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构想,是坚持"北上抗日"路线,依据革命战争发展和变化进程逐步形成和确立.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候,重温这段历史,对我们坚持历史唯物论,总结经验,着眼现实,解决问题,展望未来,都会有所启迪.

  • 标签: 中国 主力 坚持 领导 发展 成立
  • 简介:货币是马克思阐述关于人思想过程中重要概念。马克思那里,它与人存在方式及其演变关系是逐渐明晰进程。思想史层面上,赫斯《论货币本质》对马克思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他把货币与人关系理解为种无机结合,从而对货币批判也就难以逃离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阴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穆勒评注》和《货币》节中,马克思逐渐认识到货币与人有机结合关系,从而正确地看到了货币存在方式及其演变中作用。基于此,我们重新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人学思想进行解读,以进步勾勒出马克思对货币与人关系这主题整体把握。

  • 标签: 货币 人的本质 人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