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进城,他们多处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需特别关注。本研究主要针对武汉市部分中小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期了解目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否存在人际交往的问题。调查显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子女的各项指标数据都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他们的社会支持程度和互相融入程度比较令人满意,但也有班级中存在性别的分裂,小集团较多且明显等需要关注的方面。
简介:本研究采用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0后”城市中学生亲子冲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对亲子冲突原因从稳定一不稳定与可控一不可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并对亲子双方在冲突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90后”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冲突普遍,冲突频率较高,冲突强度较低;(2)中学生在与父母的冲突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父母在亲子冲突中具有语言上和行为上的暴力倾向;(3)中学生与父母冲突的原因以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为主,沟通方式以及沟通中的情绪性和情境性因素是中学生亲子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4)亲子冲突对中学生的影响总体较小,但对少数中学生情绪、情感及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视。
简介:为研究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居民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关系,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K10量表》随机选取甘肃省820名城乡居民进行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生活方式总体表现为一般;不同居住地的居民在生活方式的营养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体育锻炼和营养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个人口学变量在生活方式各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2.城镇化进程中居民整体心理健康较差;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总体心理健康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人口学变量在各因子上差异不显著(p〉0.05)。3.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居民生活方式中的健康责任因子、体育锻炼因子和生活方式总分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简介:为了更好地促进退休人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自我效能量表等工具对城市退休人员的再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探索了影响退休人员再就业意向的相关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结果发现:男性退休人员比女性退休人员再就业意向更强;年龄越低再就业意向越强;专业技术比受教育程度对退休人员的再就业意向有更大影响;就业机会、再就业态度、再就业自我效能和他人支持都能显著地预测再就业意向。研究表明,再就业自我效能通过再就业态度影响再就业意向,工具性态度通过情感性态度影响再就业意向,外部因素(就业机会、他人支持)能通过内部因素(求职自我效能)对再就业意向产生影响。
简介:基于Berry等人提出的“移民适应理论”,考察了城市农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城市适应策略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歧视知觉的关系.311名失地农民和461名农民工受邀填写城市适应策略问卷和歧视知觉问卷.结果发现:①中国城市农民(失地农民与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策略主要由“分离策略”、“同化策略”、“角色认同混乱”和“混合策略”四种形态构成.②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具有广泛而普遍的预测效力,歧视知觉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分离、同化策略或陷入角色认同混乱;歧视知觉负向预测混合策略.③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的预测方向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调节.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的关系,并探讨心理韧性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采用城市适应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市3所小学三到六年级的665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分析发现:(1)女生、低年级、父母教育水平高、公立学校、未转学的流动儿童能更好地城市适应;(2)亲子依恋、城市适应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两两相关;(3)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均有直接预测效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父母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可以共同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心理韧性在其中均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总的来说,亲子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城市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城市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