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安戈涅将我的恐惧视作烟雾,可我一再想着他的头发让风吹向一边如同灰白的烟。有时我深感疲倦在这夜色茫茫,疲倦就在彼此脸上仿佛隔着距离多么遥远。振作精神,不要陷入疲倦如同沉湎于梦境,因为疲倦就像正在消失的表情,我请求你振作振作不要像消失的烟雾。俄狄甫斯我想将一切视作烟雾,梳子上的落发灰白也像烟雾,可它不向上飘扬它向下坠落,我将分崩离析。我之所以惶恐,因为就在昨日我还是个孩子,那么快。仿佛一天清晨醒来,——我还要再做一个梦。安戈涅窗外下雪。每个人,包括悲哀最深重的人都展开笑脸,因为他们想起就在昨日我还是个孩子。每个人都在微笑,每个人都还耽于梦想。

  • 标签: 安提戈涅 振作精神 我的女儿 斯我 陷人 是时候
  • 简介: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火车和铁路技术对19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国自然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哈德·豪普特曼在1887年以铁路道口看守员与铁路间的关系为主题创作了中篇小说《道口工尔》。铁路不仅在小说的结构上贯穿始终,它还牢牢地控制并影响着主人公尔生活的所有层面,最后也如恶魔一般碾碎了尔的生活。铁路系统改变了原有的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一文中所述,在技术时代,人和自然都被卷进现代技术的漩涡之中,技术规定着技术时代的人按照技术的方式去活动。小说主人公尔的悲剧命运正是现代技术统治下人的主体性丧失的一个缩影。

  • 标签: 格哈德·豪普特曼 铁路 现代技术 《道口工提尔》
  • 简介:2012年10月16日,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凭借历史小说《堂》再次获得英国布克文学奖,成为英国历史上两获此项殊荣的第一位本土作家。《堂》依然以英国都铎王朝为题材,从托马斯·克伦威尔的视角出发,围绕国王亨利八世的婚姻危机,讲述王后安妮·博林失宠陨落的过程。

  • 标签: 希拉里 布克奖 英国历史 历史小说 都铎王朝 克伦威尔
  • 简介:2009年10月,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HilaryMantel)凭借历史小说《狼厅》(WolfHall)荣获布克奖(ManBookerPrize),此后又接连收获四项文学大奖。时隔三年后的2012年10月,曼特尔携新作《堂》(BringuptheBodies)再次摘得布克奖,成为该奖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奖的英国作家,而且再现夺奖狂潮:2012年英国国家图书奖之英国年度作家、2012年科斯塔长篇小说奖、2012年科斯塔年度图书奖和2013年大卫科恩奖。

  • 标签: 历史人物 希拉里 国家图书奖 英国作家 解读 篇章
  • 简介: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布克奖小说《狼厅》和《堂》生动再现了都铎王朝的辉煌时代和一代权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丰功伟绩,展现了当代小说家调整视角、反思历史的创作心理.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克伦威尔由铁匠之子成为国王亨利八世的权臣、从乡野草根到朝廷重臣的传奇一生,探讨其性格及形象中的英格兰特性,解读英国民族共同记忆对历史人物的建构,审视曼特尔正视民族身份认同问题、重构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创作思想.当代英格兰特性不仅仅局限于体现其民族的独特性,更体现了英国民族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是英国民族共同体精神的重要表征.

  • 标签: 希拉里·曼特尔 《狼厅》 《提堂》 克伦威尔 英格兰特性 共同体文化
  • 简介:《一桶艾蒙拉多酒》通常被视为坡的经典复仇叙事。国内外学界的讨论亦较多地聚焦于主人公是否忏悔这一伦理维度。而坡力图在作品中植入的深层语义结构(作为坡所倡导的"秘密写作"机制)往往得不到关注。鉴于此,本文拟从文本边缘地带隐匿的"共济会"元素入手,分析其如何借助理想读者的"侧目而视"转化为新的逻辑语义中心,进而成为作品中历史文化内涵得以衍生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试图将故事进一步纳入"元语"图式,通过对情节中的一个核心短语"最后一块石头"进行美学功能分析,说明《一桶艾蒙拉多酒》在其复仇叙事的表象之下如何精妙地植入了一则以坡的"情节整体观"为阐发对象的小说创作寓言。

  • 标签: 埃德加·爱伦·坡 《一桶艾蒙提拉多酒》 秘密写作 共济会
  • 简介:2008年11月4日,著名的小说家迈克尔·克莱顿在美国洛杉矶去世,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表示哀悼时说:“他有种极其了不起的能力,那就是把科学和戏剧概念融合一体……迈克尔把自己华丽光彩的一面写进了小说,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他的地位.”克莱顿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的讲故事的人,他的《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猎物》、《恐惧状态》,屡屡挑战人们已有的观念,同时也给世人带来娱乐,激励着读者以崭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的种种奇妙之处.

  • 标签:
  • 简介:在塞缪尔·贝克特的独幕剧《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中,录音机和人的并置成为该剧的焦点,贝克特着眼于录音机的技术弊端和人机互动过程中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他指出:录音机的技术复制造成主体记忆的断裂,录音机的播放阻碍主体的自我认同,消解主体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剧作家借助录音机揭示了技术对人的异化,凸显了生命主体的消解。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该剧无疑对盲目追捧技术创新的现代人起到警醒作用,表达了剧作家对技术时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

  • 标签: 塞缪尔·贝克特 《最后一盘录音带》 录音机 技术异化
  • 简介:诗歌和技术是在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中被反复讨论的两个主题:技术在现代世界居于危险的统治地位,而诗歌包含着从这一危险当中获救的可能性。未来主义运动的领袖马里内蒂就诗歌与技术的关系则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认为这两者服从于同一种不断提高自身的意志,即对速度的追求。在海德格尔开启的问题里对马里内蒂有关语言和抒情的理论进行批判性的诠释,或许能让我们对诗歌在现代技术的统治下究竟处于何种状况进行一番别样的思考。

  • 标签: 诗歌 技术 速度 海德格尔 马里内蒂
  • 简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一部另类反乌托邦科幻小说,它超越一般末世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揭示了人类对技术控制论的恐惧。小说借助于对末世战争境况的描写,集中展现了技术打造的仿象对真实的侵袭和抹除,揭露了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轰炸所造成的权力陷阱。不过,迪克在小说中仍然保留了拯救的希望,从而摆脱了一般反乌托邦小说黑色绝望结局的窠臼。

  • 标签: 菲利普·迪克 反乌托邦 科幻小说